【名曲喫茶】2022/12/26 | 明年是否依舊絢爛

更新於 2022/12/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次專輯聽到這最後一首,
總是有一種「曲終人散」的落寞感,
但這不就是每次倒數跨年完之後的心境寫照嗎?
用「絢爛」來形容今年,未免太不貼切。你我都知道,從年初開始的戰爭和起起伏伏的疫情,再加上升息循環導致眾多資產崩跌,今年真的不好過。
但你會因此不過聖誕節,不跨年了嗎?不可能吧,或許規模小一點,派頭小一點。但你更看重人與人之間最緊密的情感連結,而非來個又酷又炫的大攤,只為了在社群軟體上面發布隔天連自己都不會看的垃圾。
雖然這是最冷的聖誕節,卻也是最溫暖的聖誕節。
在日本和歐美地區,通常一路休息到跨年後。如果要在自己溫暖的家裏製造點節日氣氛,來點應景的音樂,可以這樣一路放到跨年後,除了陳腔濫調的聖誕歌曲以外,我最愛播放的就是這張「Johnny Hodges With Billy Strayhorn And The Orchestra」。
Johnny Hodges With Billy Strayhorn And The Orchestra, Verve, 1961
Johnny Hodges是艾靈頓公爵的老搭檔,在搖擺薩克斯風領域當中雄霸一方。他的吹奏像絲綢般滑順,語法中柔中帶剛,即興是相當有韻味的。
而Billy Strayhorn則堪稱艾靈頓公爵樂團成功的推手。不但在樂團彈奏鋼琴,還得到了創作的空間,並且協助樂團編曲。著名的「Take The "A" Train」和「Lush Life」皆出自他之手。
Johnny Hodges和Billy Strayhorn這兩人湊在一塊,借用了艾靈頓公爵喜歡的樂手,錄製了這張兼具熱力搖擺與輕柔抒情的優雅專輯。至於艾靈頓公爵本人呢?他只以「作曲家」的形式出現在裡面。這三人,可說是專輯裡的「艾靈頓幫」。
也就是說,選曲上仍以艾靈頓公爵的作品為主。
無論是「Don't Get Around Much Anymore」那華麗慵懶,還是「I Got It Bad (and That' Ain't Good)」當中Hodges宛如人聲的吹奏,又或是帶點神祕感的「Azure」,樂團的織體真是無比優雅。
要說感受搖擺熱力,最高潮的就是倒數第二首的「Tailor Made」,這首生猛有力,很難讓人想到其實是Johnny Hodges本人的作品,這首簡直就像是跨年倒數後的煙火般絢麗!
然而,最後一首「Star Dust」,卻非出自「艾靈頓幫」等人之手,而是Hoagy Carmichael的經典抒情名曲。Johnny Hodges也消失無蹤,悠揚吹奏的,是伸縮號樂手Lawrence Brown。他的吹奏極美,用滑音把高低起伏的句子唱得殞落的行星那般,讓人回味再三。
每次專輯聽到這最後一首,總是有一種「曲終人散」的落寞感,但這不就是每次倒數跨年完之後的心境寫照嗎?
也不知道樂曲順序編排是不是刻意的,只能說,就這麼剛好很像跨年會有的轉折,也因此,每年跨年期間我都會挑出這張專輯,在「Star Dust」悠揚的尾聲中,遙想著那些逝去的人事物,是否就像「Star Dust」那樣,最後化成永恆了呢?
avatar-img
690會員
455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每把旋律從低音往高音吹上去, 還帶點粗嗓子的摩擦感, 讓聽的人喉頭也不自覺地繃緊起來, 那真是聆聽獨奏的最大享受!
或許, 「音樂」的靈魂也存在著前世今生的輪迴, 不斷地轉世以新的面貌重生。
把作品刻意定位在某個風格流派, 就會出現這樣「誤殺」的結果, 把好的作品打入十八層地獄。
聽完這張專輯後,的確讓人讚嘆: 「Mingus! Mingus! Mingus! Mingus! Mingus!」
十多年前,我曾在台北的某計程車裡,聽到有司機聆聽著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那時下著雨,奏鳴曲的慢板,彷彿完美地隔絕了外面的喧囂,成為了計程車本身良好的結界。 沒想到後來,我又有類似的巧遇。
每每把旋律從低音往高音吹上去, 還帶點粗嗓子的摩擦感, 讓聽的人喉頭也不自覺地繃緊起來, 那真是聆聽獨奏的最大享受!
或許, 「音樂」的靈魂也存在著前世今生的輪迴, 不斷地轉世以新的面貌重生。
把作品刻意定位在某個風格流派, 就會出現這樣「誤殺」的結果, 把好的作品打入十八層地獄。
聽完這張專輯後,的確讓人讚嘆: 「Mingus! Mingus! Mingus! Mingus! Mingus!」
十多年前,我曾在台北的某計程車裡,聽到有司機聆聽著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那時下著雨,奏鳴曲的慢板,彷彿完美地隔絕了外面的喧囂,成為了計程車本身良好的結界。 沒想到後來,我又有類似的巧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6年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片段 蘇格蘭創作歌手KT Tunstall 2005年歌曲《Suddenly I See》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 是瑞典導演柏格曼於 1978 年推出的電影代表作。內容講述一對母女在秋天發生的故事。整部電影溫潤樸實,後勁卻非常強大,畫面溫暖的色調相映著劇中關係的薄涼,細緻描繪了原生家庭揮之不去的傷痛,為親情背後長期累積的衝突和隱忍拉開序幕…
Thumbnail
二三十歲的人只是擁有夢想而已,還沒有實現。 四五十歲的人掙扎著畢生所有,企圖實現夢想。 六十歲以上的人對夢想乾脆避而不談。 你呢?...
Thumbnail
誰是簡吉? 簡吉,拉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這次我們想說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Thumbnail
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3,別名《悲愴奏鳴曲》(Sonate pathétique),是貝多芬於1798年創作的鋼琴奏鳴曲,於1799年出版。一直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筆者在這兒獨取了第三章長約3分鐘。 因為(第三問題)其實是一種假說(Assumption) :
Thumbnail
正當少女陷入深思時,叮鈴鈴~鬧鐘突然響起,少女嚇了一跳,她看了鬧鐘,上課時間也快到了。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6年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片段 蘇格蘭創作歌手KT Tunstall 2005年歌曲《Suddenly I See》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 是瑞典導演柏格曼於 1978 年推出的電影代表作。內容講述一對母女在秋天發生的故事。整部電影溫潤樸實,後勁卻非常強大,畫面溫暖的色調相映著劇中關係的薄涼,細緻描繪了原生家庭揮之不去的傷痛,為親情背後長期累積的衝突和隱忍拉開序幕…
Thumbnail
二三十歲的人只是擁有夢想而已,還沒有實現。 四五十歲的人掙扎著畢生所有,企圖實現夢想。 六十歲以上的人對夢想乾脆避而不談。 你呢?...
Thumbnail
誰是簡吉? 簡吉,拉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這次我們想說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Thumbnail
C小調第8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3,別名《悲愴奏鳴曲》(Sonate pathétique),是貝多芬於1798年創作的鋼琴奏鳴曲,於1799年出版。一直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筆者在這兒獨取了第三章長約3分鐘。 因為(第三問題)其實是一種假說(Assumption) :
Thumbnail
正當少女陷入深思時,叮鈴鈴~鬧鐘突然響起,少女嚇了一跳,她看了鬧鐘,上課時間也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