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遊牧民族(二)

2023/01/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我們聊到人類馴化動植物與遊牧民族出現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牛羊的馴化加上人類對自然環境與牲畜生長的觀察而令原本依附在兩河流域的農業生產下的畜牧業逐漸轉為游牧型態的放牧,而後因氣候寒冷化令馬於歐亞草原西部被馴化,而馬的馴化也為遊牧民族帶來意想不到的優勢。
歐亞大草原(圖中深綠色部分)
首先馬相對於羊具有較為壯碩的體格,因此除了肉用與擠奶外,也可作為載運人員物資的馱獸用,講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會問牛也可作為馱獸,但是馬跟牛相比速度與敏捷度占了上風,起初牧民可騎在馬上管理比以往多上好幾倍的牲畜群,同時放牧的範圍也可以更廣,遷移時也更加方便,到後來牧民們除了尋找草場與管理牲畜外,也用於部落間的戰爭與貿易。
馬首先在歐亞大草原西部被馴化,經過往後數千年的東傳,大約於西元前一五○○年傳至新疆與蒙古等地,而再次同時由人在座駕上同時駕馭多匹馬的戰車也由中亞的印歐民族發明出來,後來也傳到包括中國的周邊地區,改變原本以步兵為主的戰爭方式,各位不要以為駕駛戰車是件容易的事,光是要同時駕馭多匹馬同時戰車又要保持平衡就需要長期的訓練,更不用說還要運用於軍事上的行動,也因此在古代無論是單純的騎兵還是戰車兵,基本上都是由貴族擔任,理由很簡單,訓練成本高再加上古代物力也很有限,資源當然要集中在特定人身上。
再者歷史中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身為歐亞大陸東西的交流管道,其實也是由這些歐亞大陸中央的遊牧民族為因應生活所需而產生貿易,逐漸羅織出巨大的交易網路,連接肥沃月彎、埃及、地中海沿岸乃至於東邊的中國與印度,數千年來各個古文明從物質乃至於宗教文化的交流都是藉由絲路傳遞的。
而原居且主導絲路貿易的遊牧民族們比起周邊古文明區域內的人民,能夠一手且快速地學習到不同文明間所擁有的技術與文化,這當中也包含許多軍事武器與技術,再加上遊民部落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最終導致這些遊牧民族雖然在人數上少於農耕民族,但軍事技術上的精進卻更為快速,如果周邊的文明的國長期閉關自守阻斷了技術交流,為了尋求貿易市場的遊牧民族一旦發動戰爭,便可以輕鬆地打敗農耕民族了。
也因此中國古代所面對的西北遊牧民族邊患,不僅僅是驍勇善戰,在軍事技術上常常也比農耕民族高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再聊一點中國的確是文明古國,可是也有很多工具與文化是藉由絲路傳入的,像是椅子跟床,其實中國在漢朝以前也是與日韓一樣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睡的,是後來由絲路傳入,才令中國人如同歐美人一樣坐椅子並躺在床上休息。
同樣的中國的絲綢與造紙術也是藉由絲路傳入西方,下圖是古代絲路的分布情形。
西元一世紀絲路圖,摘自Kaidor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1237789

傳統絲路

玉門關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 東段:從洛陽到玉門關、陽關。(西漢時期由張騫開闢。)
  •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西漢開闢)
  •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東漢開闢)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號內為古地名。
東段
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洛陽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 北線:從涇川、固原、海原、中衛、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 十世紀末期,北宋為繞開地處河西走廊的西夏的領土,開闢了從天水經青海至塔里木盆地的「青海道」。成為北宋時期的一條新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商路。
中段
中段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唐貞觀十四年(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從陽關到樓蘭或者若羌米蘭綠洲,要沿著疏勒河與阿爾金山北麓穿越長達千餘里的庫姆塔格沙漠,歷史上這段路沿途就沒有綠洲文明可以作為旅行的基點。而在陽關以東或者米蘭、樓蘭以西,沿途的綠洲星羅棋布。因此,「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詩句也寫出了陽關以西這千餘里絲路的可怖。此路線後來為313國道。
  • 南道(又稱于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于闐)、莎車等至蔥嶺。
  •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走天山北麓,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北道是唐朝時才開闢的絲路。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盛唐時代開闢的。
  •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
  •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除傳統絲路外,還有多為歐亞大陸北部之游牧民族使用的草原絲綢之路、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以及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從上面敘述可看出,除了通過印度半島的南方絲路與海上絲路外,絲路基本上都是在歐亞中央的遊牧民族勢力範圍內,因此古代遊牧民族會是一支推動歷史的重要力量也就不意外了,那為何到了現代遊牧民族推出了世界的舞台呢?我們以後再來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9會員
    131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