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都曾有抱憾的傾向,一直追逐着虛無、又被社會的洪流推着走,留下很多遺憾和失落,卻只能在未來某個日子圍爐,哀怨地回憶說當年有多美好。逃避並不可恥,然而身而為人能擁有生物性以外的恩賜,所以即使在絕望的困境中,我們才會總是做些奇怪的行動,例如直面恐懼並嘗試突破,那是掙扎的欲望,又例如愛,有了這些我們才成就了自身。
人們常說要「活在當下」、「做自己」,但我了解到這些都不是指自私的欲望,而是在洪水般的命運前,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如何面對,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向死而生的意義就是在於,我們被逼拋開既有的一切,意識到一切之有限和個體的渺小,才能嚐到真正的自由,短暫而燦爛。於是我們能夠選擇,盲從他者並逃避自己對自身的責任的,或是可以堅守內心的思想和價值觀,發問並思考,建構存在的意義。
這些不安、恐懼、掙扎也是屬於個人的珍貴的一部分,也許會一生伴隨,並沒有消除的方法,唯有接受這些本質,讓他們化成力量轉為破口,繼續前行。記憶並不是綑綁,而是流水,正因為我們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所有過去都不是過去式,不是既定的,而是在現在和未來中以不同形式重現並衍生出新的可能,一切都是源於我們內心所信仰而所作出的抉擇,那麼真正重現的都會留下並種在心中。
每當真的感到害怕,我就會提自己想想Ocean、想想她們,即使當下多麼畏懼,也要知道再難的都會捱得過,也要記得可以活着是多麼幸福。「儘管會不安,仍然有願望」,因為問題不單是他者或厄運,我們就是我們的思想本身,我們要面對的恐懼終究是自身啊。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