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 DSE 放榜、又是移民風潮;又是疫情爆發、又是禁止堂食;又是大企業壟斷、又是阿倫食粉絲煲。
.
坦白講,這部由新銳導演 Coba 鄭晉軒編導的半自傳性電影、號稱香港影史首部在暑假上映的賀歲片《闔家辣》,多多少少會有讓你引起共鳴的地方,甚至是投射角色能夠看見自己的影子,可見它是多麼貼近你我的日常生活。
.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作為一部原定為賀歲檔期的電影,《闔家辣》的「過年味」可以說比想像中的還要淡許多,唯有來到電影的尾聲,循例的「拜年環節」才稍微感覺到有點慶節的氣氛,所以後來改為暑假上映似乎也問題不大。同時,電影實際上想要講述的,則是一個有關在疫情之下創業與親情的故事。
而俗語也有說:「談錢就會傷感情」
.
更何況你生意合夥人恰好就是你的家人?又正所謂,危機即是轉機。《闔家辣》的劇情便是在疫情期間因一罐祖傳秘方的辣椒醬,為主角群家庭所帶來的一絲商機(相信身邊也有不少活生生的例子)下展開,進而引發出一連串趣事、笑料與爭吵。到頭來,這家人在這段人生經歷當中,成功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亦是吸取經驗獲得成長的過程,而且也意外的符合香港那種從逆流而上、Be Water 的精神。
.
當然,雖說《闔家辣》的「過年味」並不濃,但它依舊是延續了港式賀歲片一貫的打造模式。不乏有情節鋪陳處理得不夠細膩的小缺陷,抑或是不少的搞笑橋段與影星串場來當充數的等問題,這倒是不爭的事實。但值得讚許的點在於,《闔家辣》仍不失為一次好的新嘗試。
顯然新生代電影人的加入,成功為老套不已的港式賀歲片帶來了更年輕化、充滿活力、時尚感的氣息。並且更願意試圖以年輕一代的角度與視野去切入,包含片中各種的美學風格與故事劇情的內容都是如此。
.
尤其是由 Edan 呂爵安飾演的主角創業的心路歷程;與家人再平常不過的磨合關係;孩子擔心不符合父母、社會的期許,無疑是看得好有感觸。同時,透過片中想傳達的訊息亦能看出其劇本的野心,只不過,跟同年推出的港劇《IT狗》相比之下,功力就真的差了一截(實在很難不把兩者聯想在一起)。同時,這部片在整合能力上也有待加強,所幸電影整體的敘事節湊掌控得還算是流暢,不至於出現特別冷場的狀況。
而《闔家辣》作為一部賀歲片,喜劇元素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我看來,本片的笑點設計算是相當通、庸俗(非貶義),所以非廣東母語的觀眾也能看得不亦樂乎。但,它也有像是「Molly Yau」、「Siu Nancy」、「Francis Kong」等十分道地的港式諧音梗,這部分記憶點十足、幽默感滿分;亦有如「阿倫喜歡食粉絲」,緊貼著香港時事、娛樂新聞的笑料。只能說,身為一名近年都在關注香港大大小小人事物的國外影迷,除了看完笑得很開心之餘,看懂了也莫名的好有成就感。
.
至於演員的部分,先說初登大銀幕的 Edan ,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跟幾位前輩對戲,但氣場竟然絲毫沒有被比下去,整體的表現也是相當討喜自然。對於 Edan 未來的演出,個人還是保持著一定的期待度。
.
而其餘的主演,如:吳君如、鄭中基、梁詠琪,三人皆為資深的賀歲/喜劇演員,同樣是可圈可點,無疑又是一次發揮得游刃有餘且到位的演出。更有幾場搞笑的情節,你能看得出來演員們表演的狀態好放鬆,甚至有時候還會有不經意的笑場。老實說,我還蠻喜歡這樣的效(笑)果。但要說到個人最喜歡,當然還是非鄭中基莫屬,由他飾演一名總是忍不住大嘴巴的父親,光是出場便惹人發笑,全身都是戲,那可是渾然天成的喜劇細胞(Weeee~)啊!
.
另外,我相信大部分的台灣觀眾會入場支持《闔家辣》,多半是因為飾演姑媽的吳君如。若你碰巧是其中一位,則可能需要調整一下心態,因為她的戲份相對來說並不多,但有幾場感人/傷的演出,依然恰到好處,不會令人失望。
此外,由於本片的背景主要是發生在疫情爆發的前後,整個故事時間線跳躍的幅度還蠻大的,因此不時就會出現超大的「年月份」標題來作呈現。但在這個香港有著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來發揮的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都知道有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已不能直接放到檯面來說,無形中也是大大的削弱了其該有的效果與意義。
.
總的來說、對我而言,不論是以賀歲片,還是喜劇片來看,《闔家辣》無疑都是一部合格有餘、十分不錯的輕鬆小品,絕對是值得一看。
.
儘管《闔家辣》仍有不足之處,但它確實真正做到了令觀眾願意留坐到結束散場,看完更能帶著非常愉快的心情離開影廳,甚至是討論、回味其中的細節。
我相信有一部分得歸功於最後的片尾片段,接二連三的明星客串,選角方面相當成功(精彩程度不輸於正片內容)。這裡就不像他人特別劇透了,希望留給觀眾自行感受。但還是那句話、就如前述所言,若你是聽得懂廣東話,且有在留意這幾年香港的時事新聞與流行文化,其觀感體驗肯定會更佳。
.
最後的最後,不能不提主角 Edan 與袁澧林洗鴛鴦浴的橋段,我認真嚴重懷疑是導演和創作團隊的「自肥企劃」。但無可否認的是...那畫面真的是香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