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信任與本質:NFT Taipei 論壇筆記 (2)-用戶的信任和需求才是技術發展的瓶頸 - 區塊D週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延續上一篇針對 NFT Taipei 展覽的筆記,這篇把我聽到的另外兩個重點也記錄一下:「信任」和「本質」這兩件事。上一篇點這裡:


信任(隱私)

這次 NFT Taipei 活動的開頭就請來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神助陣,這一段筆記主要來自V神談話的感想,以下經過個人的消化,不是V神原文,僅供參考。


在Vitalik 和 Mask Network 創辦人 Suji Yan 的對談後有一個小小的QA時間,其中有一題我的印象很深,觀眾詢問V神現在加密貨幣和Web3的風評這麼差,這些相關技術要如何才有可能普及呢?

V神回答(的主軸)是「建立信任(Trust)」。他用網際網路(Internet)來舉例,現在網路絕對可以說是普及了,但是在這些技術剛開始的時候,也經歷了非常多的質疑和被濫用的時期,隨著產業的基礎建設持續建造,並且有更多的團隊/公司圍繞著這些基礎建設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整個產業一點一滴在大眾間建立信心,自然就會往普及的方向前進

V神的這個類比和論點其實不算新鮮,但是從大神嘴裡說出來還是讓人感覺被打了雞血,對產業的信心和期待強化了不少。

在一個大的變革或趨勢發生的時候,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爆炸的時刻,但這可以說是必經的過程,透過這樣的過程才能把不好產品/流程/機制/技術給淘汰掉或進一步優化。重點是「持續打造基礎建設以及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因為最終還是需要「用戶的使用」,一項技術才能發展變成一個產業。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在對談中V神也避不掉被問到對FTX事件的看法,他的回答主要是說FTX的事件其實再次點出「中心化交易所(CEX)」可能出現的弊端:「人為的故意詐欺」,但是對比「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例如Uniswap,仍然屹立不搖、全年無休、正正當當地自動運作著。時間往前一點去看五月份的 Luna 對比 MakerDao 也是一樣的例子。

FTX和Luna事件的介紹文章在這裡:

「中心化」不會被「去中心化」取代,這從來就不是兩個零和的事物,只是從對一個中心化組織的「信任(Trust)」,到相信一個去中心化協議程式碼的「去信任(Trustless)」,這中間當然會有一些效率、防弊、管理、成本...等等層面的拉扯,但我相信未來兩種方式會交融組合成各種不同的形式,讓人類能夠在不同情境下選擇最適合的技術組合。


區塊鏈尚缺的部分,ZK可以補上

另外一個我印象深刻的觀點是V神說到目前區塊鏈最缺乏的兩個部分:「Scalability(可擴展性)」和「Privacy(隱私性)」,可以由ZK來補齊。

ZK(或ZKP)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組織,而是一項神奇的新技術/協議「Zero Knowledge Proofs 零知識證明」。簡單來說,透過ZK技術,可以在不洩漏明確訊息內容(隱私)的情況下證明某件事情。例如一個人在不公開自己的畢業資訊的情況下,證明自己確實是大學畢業生。更多的例子或是想要多瞭解什麼是零知識證明的話,可以參考我們最愛的李永樂老師的講解:

目前有以太坊Layer 2鏈正在以ZK技術打造,理論上將有更低的手續費且更加去中心化,但由於技術難度較高,因此仍然還在發展當中。

我個人蠻看好 ZK 技術將能夠協助區塊鏈將擴容和隱私做得更好,甚至會後來居上超越目前主流如Arbitrum、Optimism 等使用Optimistic Rollup的Layer 2。不過我就是個人說說而已,沒有預測或建議投資的意思。


NFT 自帶 Credit Rating(信用評級)

不單是在V神這場對談,在這兩天的論壇上零星都有聽到類似這樣的觀點,就是「你擁有的NFT,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某種資格/等級」。

用非常淺層又粗暴的舉例:早期就持有CryptoPunks,表示你是NFT的OG;中後期持有CryptoPunks,表示你是有錢人(誤?)。持有WOW,表示你認同它的性別議題;到現在還持有Moonbirds,表示你認同它的版權主張(又誤?)。

開始有一些品牌(不論是Web3世界還是在傳統實體世界中)會為持有特定NFT者提供特殊的商品或服務,尤其是有特殊定位、重視身份認同和尊榮感的奢侈品牌,例如 Tiffany 推出CryptoPunks 墜飾 《新聞:Tiffany & Co. 正式踏入元宇宙!推出《Cryptopunks》NFT ,打造最新 「NFTiff」墜飾

不過這時候NFT可隨意自由轉移的特性也許會變成一種缺點。當任何資格憑證都能被自由轉移、囤積,就容易出現濫用。

NFT雖然可以代表擁有某一種資產,但缺點是「有錢就買得到」,無法被驗證每個人「取得的過程」是否一致。就像魔獸世界裡,一般玩家必須過關斬將,歷經千辛萬苦才能擊敗大魔王取得寶物,而有錢的玩家也可以僱請很多人去幫他打大魔王,然後最後再由自己取得寶物就好。即便像POAP這種原意是參與或出席一段經歷的證明,由於它技術上的可轉移性,因此也能夠被「購買」而使得「參與經歷」無法被真實驗證。

關於這點V神倒是在2022年初就帶大家往NFT更深入隱私技術也更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層面走去:「靈魂綁定代幣」Soulbound Token。去年六月關於V神SBT的文章:

簡單解釋這個概念,就是一個可以與個人綁定的NFT,無法買賣也無法轉讓。

想像未來區塊鏈上建立了一個「去中心化社會(DeSoc)」,而每個人都有一個綁定的帳號(靈魂 Soul),每個靈魂都可以擁有許多「靈魂綁定代幣SBT(Soulbound Token)」。這些SBT都是不可轉讓和交易的成就徽章NFT,例如某種會員資格、從屬關係、著作權證明、工作資歷證明...等,合起來幾乎就是一份完整的Web3版個人履歷。

本質

第三個我在論壇上抓下來的重點,是關於本質。

聽起來很玄幻,但其實很基本。

例如:遊戲就應該要好玩,GameFi的重點在Game不是在Fi。NFT只是一個技術名詞,不是圈錢話術。不要為了Web3而Web3。

技術

未來技術的發展會朝Web2+Web3的混合形式。其中最大的影響來自於大量原本在Web2適應得很好的品牌,開始將自家的服務/產品導入Web3的技術。而它們絕不是因為「Web3聽起來很酷」就投入大筆資金,而是為了利用某些Web3優於Web2的特性,以達到商業上的目的。

商業

除了被提醒了所有的技術導入最後都要跟商業價值綁定之外,過去我總認為CMO(行銷長, Chief Marketing Officer)這個職位是不是即將要式微了,但是在論壇上聽到下面這個概念後打開了我對CMO職能定義的更多想像。

CFO處理的是Tangible asset(有形資產),CMO則處理intangible asset(無形資產),而這是對品牌來說更重要的資產。

什麼是一間公司的無形資產:品牌好感度、信任度、社群(第一篇筆記的重點)、永續和社會價值、員工的凝聚力、超前的設計...等。人類畢竟始終在追求更精神層面上的想望,有形資產當然關乎一間公司是否能夠存活,但是無形資產才是公司是否能夠偉大的關鍵。(CFO勿戰XD)

以上就是我參加這次NFT Taipei的心得筆記,期待你也跟我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你也會好奇未來區塊鏈將對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區塊D週報」訂閱區留下Email訂閱,就可以每週在信箱收到值得關注的消息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區塊D大叔
1.2K會員
60內容數
區塊鏈是什麼?去中心化的世界會長成什麼樣子?NFT、Metaverse、Ethereum、Solana、BAYC...這些出現在加密世界裡的專有名詞,究竟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和範圍來衝擊我們的現實生活呢 D大叔從2018年接觸加密貨幣,2021年擁有第一個NFT,對這個世界深深著迷,希望將自己從加密小白開始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區塊D大叔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探討討如何利用Web3技術,特別是政府推行的數位皮夾,來解決銀髮族在數位轉型中遇到的數位落差等問題。以「果多」樂齡活動平臺為例,說明如何透過去中心化身份、區塊鏈和NFT技術,提升長者使用數位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並提出降低使用門檻的推廣策略。最終目標是讓長者安心享受數位便利,成為數位革命的受益者。
Thumbnail
2025/03/26
探討討如何利用Web3技術,特別是政府推行的數位皮夾,來解決銀髮族在數位轉型中遇到的數位落差等問題。以「果多」樂齡活動平臺為例,說明如何透過去中心化身份、區塊鏈和NFT技術,提升長者使用數位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並提出降低使用門檻的推廣策略。最終目標是讓長者安心享受數位便利,成為數位革命的受益者。
Thumbnail
2024/02/13
進入區塊鏈/Web3的世界,首先需要擁有一個錢包或帳號。本文從重要名詞和觀念入手,介紹公鑰和私鑰的重要性,以及助記詞的作用。探討加密錢包的種類,從私鑰控制權和網路連接的角度進行分類。同時提醒了私鑰保管的重要性,以及在交易所和網路交互中的安全提醒。最後透過實際案例介紹了社交工程和釣魚的危害。
Thumbnail
2024/02/13
進入區塊鏈/Web3的世界,首先需要擁有一個錢包或帳號。本文從重要名詞和觀念入手,介紹公鑰和私鑰的重要性,以及助記詞的作用。探討加密錢包的種類,從私鑰控制權和網路連接的角度進行分類。同時提醒了私鑰保管的重要性,以及在交易所和網路交互中的安全提醒。最後透過實際案例介紹了社交工程和釣魚的危害。
Thumbnail
2023/12/08
這是我第二年參觀 NFT Taipei 論壇和 One Offs 展覽。 其中第二天其中一場主持人在最後的提問「如果NFT的iPhone時刻到來,需要什麼條件?」,對來賓在最後提到的三件事「技術」、「大的玩家」、「政策」非常認同,所以也想寫寫想法。
Thumbnail
2023/12/08
這是我第二年參觀 NFT Taipei 論壇和 One Offs 展覽。 其中第二天其中一場主持人在最後的提問「如果NFT的iPhone時刻到來,需要什麼條件?」,對來賓在最後提到的三件事「技術」、「大的玩家」、「政策」非常認同,所以也想寫寫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以太幣、以太坊到底是什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從以太坊衍生出來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又是如何又是如何改變整個幣圈呢?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Thumbnail
以太幣、以太坊到底是什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從以太坊衍生出來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又是如何又是如何改變整個幣圈呢?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Thumbnail
#觀點剖析 - 基於 Friend.Tech 的創業思考:看好 Web3 粉絲經濟出現破圈應用 #市場分析 - Base 與 Optimism 達成「共享收入」協議,開創 Layer2 經濟同盟先河 #熱門事件 - Sei 的終極營銷法則:後空投時代的捲王
Thumbnail
#觀點剖析 - 基於 Friend.Tech 的創業思考:看好 Web3 粉絲經濟出現破圈應用 #市場分析 - Base 與 Optimism 達成「共享收入」協議,開創 Layer2 經濟同盟先河 #熱門事件 - Sei 的終極營銷法則:後空投時代的捲王
Thumbnail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Thumbnail
WEB3.0賦能數字經濟新時代 介紹Web3.0的核心技術理念和目前現實的運用。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針對 NFT Taipei 展覽的筆記,這篇把我聽到的另外兩個重點也記錄一下:「信任」和「本質」這兩件事。上一篇點這裡: 信任(隱私) 這次 NFT Taipei 活動的開頭就請來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神助陣,這一段主要來自V神談話的感想。以下是經過個人的消化,不是V神原文,僅供參考。 Vit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針對 NFT Taipei 展覽的筆記,這篇把我聽到的另外兩個重點也記錄一下:「信任」和「本質」這兩件事。上一篇點這裡: 信任(隱私) 這次 NFT Taipei 活動的開頭就請來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神助陣,這一段主要來自V神談話的感想。以下是經過個人的消化,不是V神原文,僅供參考。 Vit
Thumbnail
前言 2009年比特幣創世區塊產出,區塊鏈世界就此揭開序幕,並吸引了許多開發者關注,但比特幣網路上僅有轉帳比特幣的功能,應用較為單一且缺乏彈性。 2013年由Vitalik Buterin (a.k.a V神)首次提出以太坊的概念,Vitalik本身是比特幣社群的工程師,曾經提議希望比特幣平台也能有
Thumbnail
前言 2009年比特幣創世區塊產出,區塊鏈世界就此揭開序幕,並吸引了許多開發者關注,但比特幣網路上僅有轉帳比特幣的功能,應用較為單一且缺乏彈性。 2013年由Vitalik Buterin (a.k.a V神)首次提出以太坊的概念,Vitalik本身是比特幣社群的工程師,曾經提議希望比特幣平台也能有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介紹到「虛擬性侵犯的法律困境」,以下就剩餘部分說明,還沒有看上一篇的讀友,可以先看一下之前的介紹,認識會比較完整喔!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介紹到「虛擬性侵犯的法律困境」,以下就剩餘部分說明,還沒有看上一篇的讀友,可以先看一下之前的介紹,認識會比較完整喔!
Thumbnail
NFT,懂的人,已經不用再普及基礎知識了,不懂的人,他們始終不會相信,一張圖片,會有什麼投資價值。 大部分的NFT生成、交易都在以太坊的鏈上,因為以太坊生態和用戶足夠強大,還有剩餘的部分,分散在一些有潛力的公鏈上。
Thumbnail
NFT,懂的人,已經不用再普及基礎知識了,不懂的人,他們始終不會相信,一張圖片,會有什麼投資價值。 大部分的NFT生成、交易都在以太坊的鏈上,因為以太坊生態和用戶足夠強大,還有剩餘的部分,分散在一些有潛力的公鏈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