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文章 vs 搜尋文章,到底差在哪、能不能一文多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別貼!讀者和流量都還在外面呢!

答案「社群歸社群,搜尋歸搜尋。」兩個分開思考、分開貼。

想徹底了解「社群 vs 搜尋」的差別,搞懂這兩個現實就行了:

1. 社群 vs 搜尋,兩者無關

「社群」和「搜尋」是待在完全不同的容器裡。不管讀者、情境、流量邏輯都不同。

2. 社群讀者 100% 都在平台裡;SEO 讀者 100% 都在「外面」

所有社群讀者都是已經登入的人。能看見你貼文的人,都來自社群幫你養好的「流量池」。

至於閱讀你 SEO 文章的人是從搜尋引擎出發 —— 有 100% 讀者的「上一頁」都在 Google!

搞清楚這兩個現實,你就會完全明白社群和搜尋該怎樣操作了。

答案:讀者優先。

這兩點還能再濃縮成終極大招:開啟「讀者腦」以讀者為優先。

▋社群:所有流量都在「平台裡面」

如果你登出臉書、刪帳號,那就絕對看不到臉書貼文,沒錯吧?

同樣邏輯,能看見你貼文的人 100% 都要「待在平台裡面」。

你的貼文只會被「臉書裡的人」看見。

所以,臉書適不適合寫吵架時事、寫個人故事、寫廢文?

可以。

只要你的內容能吸引平台裡的讀者,就行了。

* 關鍵:讀者。

▋搜尋:所有流量都在「網站外面」

SEO 流量怎麼來的?從搜尋引擎來的。

有高達 100% 的搜尋流量,剛剛都在「搜尋引擎」上。醒醒吧,讀者們還全在外面呢!

只要認清「100% 的 SEO 流量在外面」,你就不用問「社群文章能不能套用 SEO?」「SEO 文章會不會影響品牌形象?」

答案都是大大的「NO!」——

因為,所有搜尋引擎的人「都在搜尋」。

連你自己打開 Google 的時候,也都是為了搜尋來的。

所以,SEO 文章只能為了「關鍵字」存在、為了「搜尋者」存在。

* 關鍵:搜尋者。

▋「SEO 文章」不是文章,是工具

SEO 文章不是拿來讀的。它連文章都不是,它是工具。

SEO 文章和字典一樣,是拿來「用」的。

你會「使用」線上英文字典、「查詢」生字的意思嗎?會。

你會「沈浸式閱讀」字典嗎?不會吧!

了解這點你就明白了:寫 SEO 文章就是「寫工具書」,不是「寫文章」。

工具書寫完能不能複製下來、貼在社群上發?

是可以啦,但很不合適啊。

想像一下,如果你在臉書看到這段文字:「滑石(英語:Talc 或 talcum)是一種粘土礦物,化學式為 Mg3Si4O10(OH)2 ⋯⋯」

這種「工具文內頁」會讓你停下手指、點開看嗎?

不會吧。因為在滑社群的讀者就不是在搜尋啊!

* 關鍵:讀者。

▋SEO 是為了「關鍵字」而存在

每個點開 SEO 文章的人,都是先打開搜尋引擎 → 查關鍵字。

你的每一滴 SEO 流量,都是從搜尋引擎、搜關鍵字而來。

所以,每篇 SEO 文章必然要為了關鍵字而存在,這種工具就不該是你發揮文采、搞創意的地方。

如果想把「懶人包」排到 Google 第一名?那你的整篇 SEO 文章就只能討論懶人包。文章結構會像這樣:

標題:懶人包大全

⤷ 懶人包是什麼?

⤷ 懶人包為何有效?

⤷ 懶人包有哪些形式?

⤷ 懶人包、懶人包⋯⋯

你能想像在查字典的時候,作者在開頭冒出來跟你說:「嘿,在查字母之前,先來聽我講個 A 字母小插曲」這樣嗎?

肯定不行嘛。

所以,SEO 文章也一樣 —— 不能寫別的,你必須緊繞關鍵字、緊緊迎合搜尋者的需求。

* 關鍵:搜尋者。

▋所以,社群不塞關鍵字、SEO 必塞關鍵字嗎?

也不是。

你雖然理解,但還沒真正理解 ——「塞不塞關鍵字」的主角是誰?

是你啊!是身為作者的「你」。

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有想到讀者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自己。

真正的重點不是塞不塞字,是了解讀者。

「因為站在讀者立場、理解滑社群的人不是來搜尋」所以別塞關鍵字;

「因為站在讀者立場、理解搜尋者都查關鍵字」,所以緊繞關鍵字。

* 重點不是塞不塞字,重點是讀者。

▋呃,所以⋯⋯SEO 文章能講「個人故事」嗎?

不適合。

會問這題,代表你依然沒想到讀者。

想寫「個人」故事、讓「自己的」故事被看到的人是誰?是你!

但文章的主角應該是誰?

是讀者。

你想的不是讀者,因為你只想到自己。

* 最殘酷的現實是,在不寫文章的時候,你自己也是讀者。

▋想把文寫好,作者就不能有想法

很多人聽完這些都會很著急:「那,何時才能寫『我想寫的』,什麼時候才能業配『我想賣的』?」

答案就是:「唯一的主角是讀者。」想當好作者?那你就只能乖乖寫,作者不該有想法。

憑什麼這麼極端、這樣偏激?

因為,如果你缺乏這種覺悟,你就沒辦法真正開啟「讀者腦」,開啟那個「連你自己當讀者的時候,比誰都不屑作者」的讀者腦。

所有人在閱讀的時候都只想到自己。那麼,想撈流量的你就只能徹底放棄「作者思維」。

醒醒吧:吸引注意力之前,100% 的讀者都在你文章外面,他們都還沒進來呢!

如果連讀者都沒有,那討論「自己想寫的」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重點必須是讀者。

▋但,明明有人同時搞定「社群和搜尋」,這怎麼說?

那是因為,瘋狂滿足讀者需求的寫作,反而到哪裡都通用。

只要讀者是人,只要人還用兩隻眼睛閱讀,這種寫作邏輯就通用:

• 文章開頭只能用破題法

• 因為沒人喜歡看廢話

• 重點要馬上講

• 寫白話文

• 讀者優先

⋯⋯

這些寫作原理,不管搜尋、社群、廣告、銷售文案⋯⋯甚至連寫書都通用。

關鍵中的關鍵,是打開你的「讀者腦」。

只要讀者對了,其他就都對了。

要是邏輯弄錯?就全都錯了。

* 關鍵:永遠是讀者。

▋結論:社群 vs 搜尋

社群文章 vs 搜尋文章,到底差在哪、能不能一文多貼?

答案「社群歸社群,搜尋歸搜尋。」

兩個要分開思考、分開貼。


(延伸閱讀:他靠寫作,從麥當勞清潔工寫到 170 萬追蹤

avatar-img
31會員
73內容數
SEO|數位寫作|內容行銷 ── 用文字創造利潤的變現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mmy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SEO常見的迷思,並指出許多技術性SEO工作其實是浪費時間的,真正的SEO重點在於創作高品質內容,滿足搜尋者需求,並著重於網站內部連結及搜尋引擎收錄等高投資報酬率的策略。
—— 把困難的文字寫簡單 ​ 很久以前有一位暢銷詩人,他出生在距今約 1,200 多年前的唐朝。 ​ 他寫的散文、詩篇都超級暢銷。 ​ 是你看一眼作品就知道「這會爆紅」的等級。 ​ 真的很紅,堪稱古代「爆文」。 ​ 有經濟專家根據唐朝文獻、物價指數認真換算,他寫一篇文,稿費能買下
── 日更寫作的付出,不會浪費 ​ 許多創作者聽到「日更」會充滿動力,但又會覺得好辛苦。 ​ 但堅持每天寫作,其實比你想像中的還輕鬆。 ​ 因為它的甜頭,在後面。它隱藏讓你事半功倍的尾勁。 ​ 我最近經營 Threads,在 3 個禮拜內增加大概 5,000 追蹤。 ​ 但其中有
── 粉絲專頁能見度重獲新生,回歸同一起跑點 ​ 你大概聽說過,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很早就不行了。 ​ 好不容易經營到破萬、幾十萬粉絲追蹤的頁面,發表任何內容的觸及都降到冰點,粉絲數形同虛設。 ​ 但這改了。 ​ 融入 AI 的臉書演算法不但讓粉專捲土重來,更像在借鏡 TikTok。
—— Facebook 怎麼排名?發文會被大家看到的文案技巧 󠀠󠀠 根據《Meta》的 Facebook 工程專欄,你的貼文在發出時,它會用演算法分析你這篇發文、和其他人貼的內容彙整,來決定在每個人臉書上的優先出現順序。 󠀠 排名分數越高的,就會越優先被看到,觸及率也會越好。 󠀠
── 幾乎沒人在用的貼文形式,效果卻意外的好 ​ 我已經在臉書上連續超過 3 個月、每週六提供「SEO 問答」。 ​ 剛開始有團隊夥伴擔心我。 ​ 因為有的解答已經到「收費顧問級」了,請我留意心力、資源。 ​ 也有人說:「阿你都把答案講光了,誰還會來付錢找你服務?」 ​ 但沒想到
這篇文章探討了SEO常見的迷思,並指出許多技術性SEO工作其實是浪費時間的,真正的SEO重點在於創作高品質內容,滿足搜尋者需求,並著重於網站內部連結及搜尋引擎收錄等高投資報酬率的策略。
—— 把困難的文字寫簡單 ​ 很久以前有一位暢銷詩人,他出生在距今約 1,200 多年前的唐朝。 ​ 他寫的散文、詩篇都超級暢銷。 ​ 是你看一眼作品就知道「這會爆紅」的等級。 ​ 真的很紅,堪稱古代「爆文」。 ​ 有經濟專家根據唐朝文獻、物價指數認真換算,他寫一篇文,稿費能買下
── 日更寫作的付出,不會浪費 ​ 許多創作者聽到「日更」會充滿動力,但又會覺得好辛苦。 ​ 但堅持每天寫作,其實比你想像中的還輕鬆。 ​ 因為它的甜頭,在後面。它隱藏讓你事半功倍的尾勁。 ​ 我最近經營 Threads,在 3 個禮拜內增加大概 5,000 追蹤。 ​ 但其中有
── 粉絲專頁能見度重獲新生,回歸同一起跑點 ​ 你大概聽說過,粉絲專頁的觸及率很早就不行了。 ​ 好不容易經營到破萬、幾十萬粉絲追蹤的頁面,發表任何內容的觸及都降到冰點,粉絲數形同虛設。 ​ 但這改了。 ​ 融入 AI 的臉書演算法不但讓粉專捲土重來,更像在借鏡 TikTok。
—— Facebook 怎麼排名?發文會被大家看到的文案技巧 󠀠󠀠 根據《Meta》的 Facebook 工程專欄,你的貼文在發出時,它會用演算法分析你這篇發文、和其他人貼的內容彙整,來決定在每個人臉書上的優先出現順序。 󠀠 排名分數越高的,就會越優先被看到,觸及率也會越好。 󠀠
── 幾乎沒人在用的貼文形式,效果卻意外的好 ​ 我已經在臉書上連續超過 3 個月、每週六提供「SEO 問答」。 ​ 剛開始有團隊夥伴擔心我。 ​ 因為有的解答已經到「收費顧問級」了,請我留意心力、資源。 ​ 也有人說:「阿你都把答案講光了,誰還會來付錢找你服務?」 ​ 但沒想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不否認有人在社群媒體賺到錢,社群媒體會造成精神問題,有甚至像用鐵鎚敲頭的說法
「文字」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媒材,似乎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眾多網路工具下,部落格和FB粉專是常見的兩個選擇。本文釐清部落格與FB粉專的差異,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和特點,讓讀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數位平台,進行個人或品牌推廣,以達到更好的獲利變現。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回頭看看,自己也陸續打下不少文字,有時只是單純想寫些生活的形狀,試著將色香味帶入至閱讀者的眼前,有時只是紀錄一些靈光乍現的感受,寫完就與它告別了、和解了。 當然我也經常想著,有些訊息該如何傳達給完全和我生活圈不同的人,不過似乎有點難。 昨日看著商周的報導短影音對現代人習慣的改變:
Thumbnail
一般部落格銷售文章 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創作者是供應商,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
不否認有人在社群媒體賺到錢,社群媒體會造成精神問題,有甚至像用鐵鎚敲頭的說法
「文字」成為社群平台的主流媒材,似乎成為不可抗拒的趨勢。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眾多網路工具下,部落格和FB粉專是常見的兩個選擇。本文釐清部落格與FB粉專的差異,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和特點,讓讀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數位平台,進行個人或品牌推廣,以達到更好的獲利變現。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回頭看看,自己也陸續打下不少文字,有時只是單純想寫些生活的形狀,試著將色香味帶入至閱讀者的眼前,有時只是紀錄一些靈光乍現的感受,寫完就與它告別了、和解了。 當然我也經常想著,有些訊息該如何傳達給完全和我生活圈不同的人,不過似乎有點難。 昨日看著商周的報導短影音對現代人習慣的改變:
Thumbnail
一般部落格銷售文章 說實在的,不太願意深入討論這個主題,因為這個主題其實很沉重。通常,一般部落格的定義很清晰,如痞客邦,它們主要提供一個創作的平台,讓所有人都能輕鬆發表文章和觀點。這種開放的文章發布方式讓所有人都能輕鬆閱讀,形成了一種自然的流向,既有人創作文章,也有人閱讀文章。 創作者是供應商,
Thumbnail
文章瀏覽量 最近在方格子常常討論到文章瀏覽量的問題。這個問題被討論很多次,而且又有許多人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其實我都很贊同,因為事情只有一個事實,但大家看到不同的面相,所以會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到最後面,做法也會不一樣。這是可以理解的。 怕自己無人問津 大家為什麼這麼在乎文章瀏覽量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