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幾個字

寫幾個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年的新年新志,是每天寫幾個字。

raw-image

或要說每天寫幾個字,有什麼難的?但想想,還真難。

也許是向來把文字看得崇高,覺得經過某種程度打磨鍛造過的文字才值得記錄下來。所以儘管從小愛塗塗寫寫,但總是隨手拿張回收紙,利用空白的背面寫草稿,一再刪改到勉強滿意,才謄寫在稿紙上。

這個習慣維持到今天,浮光掠影似閃現心頭的思緒,也隨手在便條紙上記下一句,甚至不成句的幾個字。只有為某個書寫計畫或講座做準備時,才會慎重其事在筆記本上寫出完整的內容。

電腦成為文書處理工具之後,書寫理當更容易,因為零散的文字可以透過儲存、修改、搜尋等功能,整理成有系統的文章。

但對我這早於電腦時代出生的人來說,電腦雖已是日常生活與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坐在電腦面前寫東西,就算再微不足道的東西,彷彿也還是某種創作儀式,都要在構思完備之後才能開始慎重動手。

但手機改變了一切。具有文字輸入與上網功能的手機,幾乎完成了「我手寫我口」的目標。既然隨時隨地可寫,創作的儀式感也就不再有必要。搭捷運的車程,等人的空檔,甚至發呆的片刻,都可以拿來以文字梳理思緒。

因此,2023年的第一天,我便決定每天利用10分鐘,在這裡寫下我的所思所想。

這些文字必然粗糙,甚至破碎,對他人來說,很可能不具任何意義。然而,這是今日之我在流動的時間裡留下的淺淡卻恆久的痕跡。或許能在很久很久以後,在我早已不復記憶今時今日的某一天,還能透過這些文字, 讓我想起自己今天的模樣。

每天能寫幾個字,真好。


avatar-img
靜靜讀一本書的沙龍
46會員
371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定期的醫院回診總是很煩人。儘管是醫師約診的自費門診,還是免不了冗長的等候。 候診很無聊,但人進人出,提供了許多觀察的「樣本」,有時覺得挺有趣。 有段時間,認真觀察陪同就診的人。年紀大,看來像殷實企業家的男病人,身邊陪同的,多半是貴氣的太太,當然偶爾也有年輕一點的女性,但那互動一看就知道是女兒。 而年
家住河岸邊,河濱公園已是生活的一部分。遠眺河景,近看水鳥,賞月吹風,四季皆宜。 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想為河濱綠地添顏色,闢出一方空間,種上五彩繽紛的草花。有段時間是粉彩纖柔的波斯菊,隔段時間是碩大鮮麗的蜀槿,間歇地也偶有薰衣草或金魚草。每回總招來如織遊客,站在幾百公尺外的十樓住家窗口,都望得見拍照的
那日驚魂未定從醫院歸來,面臨了如何安置的問題。 經過這場驚魂記,當然不能讓確診的L繼續一個人住在工作室隔 最合邏輯的作法,當然是讓他住主臥室。但主臥的衛浴自始就由我們母女專用(女兒打從知道有男廁女廁之別的幼年,就自製圖
花藝課練習瓶插時,老師常說花材與瓶器搭配不當,很像是有剩餘的花材不知如何運用,就隨便找個瓶子插起來。 仔細想想,這樣的「剩花料理」還真是我常做的事。 買回家的整把鮮花,拆開包裝,不免有幾枝折損。折斷的花吃不了水,很快就會凋萎,必須狠下心修剪。 但我常捨不得這早夭的生命,總是細心修剪出新鮮的切口,讓花
這週的瓶花是聖誕玫瑰與綠莢蒾,翠綠與嫣紅,既有年節氣氛,又極適合這陰冷潮濕的天氣。 疫情三年,開發展出諸般生活新技能,其中之一,便是網路購花。 台北花市位於內湖,和住家距離遙遠,上班日不可能去,假日又嫌人擠,愛花如我,多年來造訪的次數屈指可數。 疫情來襲,備受衝擊的花商積極因應,開發網購,從搭配成p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每日查閱FB的動態回顧,回想去年、前年,甚至更多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 闢如2020年的今天,久病初癒,趁著陽光晴暖,出門吃早餐,感嘆「人生所求何事?不過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然後,彷彿刻意製造戲劇效果似的,今天凌晨,便上演了一場人生驚悚劇。此生第二次陪他搭上救護
定期的醫院回診總是很煩人。儘管是醫師約診的自費門診,還是免不了冗長的等候。 候診很無聊,但人進人出,提供了許多觀察的「樣本」,有時覺得挺有趣。 有段時間,認真觀察陪同就診的人。年紀大,看來像殷實企業家的男病人,身邊陪同的,多半是貴氣的太太,當然偶爾也有年輕一點的女性,但那互動一看就知道是女兒。 而年
家住河岸邊,河濱公園已是生活的一部分。遠眺河景,近看水鳥,賞月吹風,四季皆宜。 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想為河濱綠地添顏色,闢出一方空間,種上五彩繽紛的草花。有段時間是粉彩纖柔的波斯菊,隔段時間是碩大鮮麗的蜀槿,間歇地也偶有薰衣草或金魚草。每回總招來如織遊客,站在幾百公尺外的十樓住家窗口,都望得見拍照的
那日驚魂未定從醫院歸來,面臨了如何安置的問題。 經過這場驚魂記,當然不能讓確診的L繼續一個人住在工作室隔 最合邏輯的作法,當然是讓他住主臥室。但主臥的衛浴自始就由我們母女專用(女兒打從知道有男廁女廁之別的幼年,就自製圖
花藝課練習瓶插時,老師常說花材與瓶器搭配不當,很像是有剩餘的花材不知如何運用,就隨便找個瓶子插起來。 仔細想想,這樣的「剩花料理」還真是我常做的事。 買回家的整把鮮花,拆開包裝,不免有幾枝折損。折斷的花吃不了水,很快就會凋萎,必須狠下心修剪。 但我常捨不得這早夭的生命,總是細心修剪出新鮮的切口,讓花
這週的瓶花是聖誕玫瑰與綠莢蒾,翠綠與嫣紅,既有年節氣氛,又極適合這陰冷潮濕的天氣。 疫情三年,開發展出諸般生活新技能,其中之一,便是網路購花。 台北花市位於內湖,和住家距離遙遠,上班日不可能去,假日又嫌人擠,愛花如我,多年來造訪的次數屈指可數。 疫情來襲,備受衝擊的花商積極因應,開發網購,從搭配成p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每日查閱FB的動態回顧,回想去年、前年,甚至更多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 闢如2020年的今天,久病初癒,趁著陽光晴暖,出門吃早餐,感嘆「人生所求何事?不過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然後,彷彿刻意製造戲劇效果似的,今天凌晨,便上演了一場人生驚悚劇。此生第二次陪他搭上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