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遠東第一大橋在臺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1953年1月西螺大橋通車,順暢彰化、雲林公路交通,節省南來北往時間,大大提升運輸效益;不僅成為當時臺灣最長的橋梁,也是遠東第一大橋。此外,西螺大橋架設鐵軌,讓臺糖鐵路連成系統,交織路線四通八達,提高產業經濟價值,更兼具戰時軍事輸運的功能。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許峰源
刊頭 西螺大橋竣工典禮
案名:SP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2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濁水溪是臺灣最長河川,它的下游形成彰化縣、雲林縣天然界線,卻長期阻隔兩縣交通往來。日治時期,臺灣鐵路縱貫線在1908年通車,暢通客貨運輸,縮短南來北往時間,成為交通大動脈。公路的機動性大,從北到南幹線寬闊、支線交錯,唯獨濁水溪下游缺乏橋梁連結,致使臺中前往雲林斗南,得先繞往南投集集、竹山,再經斗六至斗南,距離99公里。倘若有橋梁跨越濁水溪,便可從臺中順勢南下,經彰化、西螺直達斗南,距離縮短為58公里,節省乘車往返時間。再者,濁水溪兩側民眾要前往對岸,在枯水期必須涉溪而過,或者利用上游便橋通行,當雨水來臨時,從南岸雲林西螺出發,必須搭車繞道80公里,才能抵達對岸彰化溪州。西螺與溪州近在咫尺,卻受阻2公里寬的河道,若能建造橋梁,西螺、溪州便可直接往返,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
然而,打造2公里公路橋梁並非易事,著實考驗當時的營造技術,在資源應用也是一大挑戰。1937年,臺灣總督府歷經多方評估,決定投入濁水溪橋梁興建工程,至1941年完成32座水泥橋墩,當準備投入橋身建造工程,太平洋戰爭隨之而起,打造橋身的鋼鐵被迫轉為軍事用途,大橋興建工程未竟全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灣,以復原產業活動與推動地方建設為要務。此時,彰化、雲林輿論提議重啟大橋工程,便捷兩縣交通往來,復甦地方產業經濟。行政長官公署聯繫中國大陸遼寧鞍山鋼鐵廠提供原料,也設法向日本、英國、美國購買鋼鐵(圖1)。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爆發,全臺灣社會動盪;之後,又受到國共戰爭的波及,始終無法獲得鋼鐵而延遲大橋興築工程。
圖1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爭取鋼鐵以建造大橋
案名:西螺大橋興建案
檔號:0035/61702/6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49年底,兩岸情勢丕變,中央政府決定遷臺。值此之際,彰化、雲林接續向臺灣省參議會(下稱參議會)請願,希望早日重新啟動大橋工程(圖2、圖3),繁榮地方經濟。翌年3月,參議會召開第一屆第八次會議,李副議長萬居建議臺灣省政府(下稱省政府)尋求美援,提撥專款用以興築大橋,串連南北公路交通,避免已完工的橋墩遭到破壞,或無預警發生意外事故而得不償失(圖4)。省政府交通處與公路局考察後,認為大橋雖然已經完成橋墩,但原設計預估需要7,000多噸鋼鐵,加上工程費用龐大,決定邀請橋梁專家與專業工程人士討論、評估,同時接洽美國提供援助,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大橋建置作業(圖5)。
圖2 溪湖鎮民代表會建議興建西螺溪大橋
案名:西螺大橋興建案
檔號:0035/61702/6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3 西螺鎮長李應鏜請願續建濁水溪公路大橋
案名:西螺大橋興建案
檔號:0035/61702/6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4 李萬居建議爭取美援完成西螺公路大橋
案名:西螺大橋興建案
檔號:0035/61702/6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省政府爭取美援落實工程
案名:西螺大橋興建案
檔號:0035/61702/6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灣積極聯繫美國,終於排除萬難,獲得美方答應提供鋼鐵。原本,預計1950年秋季鋼鐵運抵後即可施作,未料6月韓戰爆發,美國因應戰場需求,暫緩鋼鐵輸出臺灣,再次延遲興建工程。儘管如此,彰化、雲林持續力爭,希望省政府設法建造大橋,解決多年來的問題。中央政府為繁榮地方經濟,便捷公路交通網絡,同時考量戰時南北運輸不能只依賴縱貫鐵路,必須有其他運輸方式輔助,極力爭取美國支援。韓戰爆發後,美國意識臺灣在亞洲的重要地位,經中央政府多方接洽後,決定協助落實大橋興建工程。隨即,省政府成立西螺橋工程委員會,籌劃橋梁搭建藍圖,決定橋上鋪設鐵軌,提供臺糖火車行駛(圖6)。
圖6 臺灣省西螺橋工程委員會組織章程
案名:西螺橋工程委員會組織章程
檔號:0039/012.4/202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52年4月、11月,兩批鋼鐵原料先後從美國運抵臺灣,由臺灣機械公司、重機械廠以及臺灣工礦公司承攬建造工程。臺灣工程師擁有滿腔熱忱,態度沉著堅毅,在美國、日本、菲律賓技術人員協助下全力以赴,落實打樁、排架、裝梁、鉚釘、油漆以及橋面鋪設等多項作業(圖7)。在此期間,裝梁工程最為艱鉅,必須縝密計量天文、氣象、地震、工具等條件,方能施作,避免錯誤。臺灣工程人員群策群力,克服各種困難,展現人定勝天的魄力,讓大橋興建工程提早於12月25日完成,前後僅花7個月時間,讓各國專業人士驚嘆不已。
圖7 西螺大橋鋪設路面工程
案名:1952-1954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0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大橋全長1,939公尺,寬7.32公尺,以鋼鐵為架、水泥為墩,採華倫式桁架橋設計,橋型壯麗(圖8)。總工程費計新臺幣1,410萬元,省政府撥款310萬元,其餘款項以美援基金墊付。至於大橋命名,彰化、雲林各有看法,前者以彰雲大橋、溪西大橋為名,後者堅持採用西螺大橋。對此,中央政府認為臺灣向美國爭取援助,雙方往來信函使用「SILO BRIDGE」,最後拍板定案命名西螺大橋(圖9)。
圖8 西螺大橋及橋下風光案名:SP農復會
照片檔號:0041/002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大橋一端掛起行政院院長陳誠題寫的西螺大橋
案名:1952-1954農復會照片檔號:0041/000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53年1月28日西螺大橋舉行通車典禮,全臺各地歡欣鼓舞,一同慶賀這座各界望穿秋水、被譽為遠東第一公路長橋的啟用。臺灣郵政管理局為了慶祝西螺大橋落成,刻發一枚紀念郵戳交給西螺郵局,在通車當日加蓋所有郵件,作為紀念(圖10)。在這一天,西螺鎮湧進大量人潮,把大街小巷擠得水洩不通,許多牆面還貼上「大橋一通,南北一家」的祝賀標語。
圖10 西螺大橋通車紀念郵戳案名:紀念戳記
檔號:0039/833/1
來源機關: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通車典禮在西螺國民中學大禮堂舉行,行政院院長陳誠、省政府主席吳國楨、美國駐華公使藍欽(Karl Rankin)、美國共同安全總署中國分署署署長施幹克(Hubert G. Schenck),以及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團長蔡斯(Williams C.Chase)將軍等上百名賓客親蒞會場,象徵中美合作的新契機。緊接著,中外嘉賓前往西螺大橋出席剪綵、揭牌儀式,隨後臺糖客車與公車、汽車魚貫入場,成為鐵公路並進的奇觀,橋上與橋下觀禮民眾相互揮手致意(圖11),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圖11 西螺大橋竣工典禮案名:SP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2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西螺大橋貫通後,交通運輸量逐年增加,也因時制宜調整作業。例如,大橋設有收費站,從1月29日起通行的汽機車、公車、軍車、警備車以及各式火車車輛必須繳納通行費,寫下臺灣橋梁最早運用收費制度,透過以路養路的機制,將收取費用償還美援貸款和強化公路建設。至於通行費收取數額,則視清償美援貸款與交通建設情形進行多次調整(圖12、圖13)。直至1977年,才停整徵收各項費用。
圖12 西螺大橋工程受益費徵收情形月報表
案名:西螺橋工程受益費檔號:0044/H244/25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3 西螺大橋工程受益費徵收費率修正表
案名:西螺橋專案檔號:0046/H411/315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西螺大橋串聯南北公路,繁榮彰化與雲林的地方產業經濟(圖14),連結臺糖鐵路交織的網絡,強化南北平行預備線的國防功能。西螺大橋貫通後,臺糖鐵路串聯中南部火車客運,同時連結彰化溪湖、雲林虎尾與各地糖廠(圖15),讓原物料互通有無,大量產製砂糖、糖蜜與相關產品,更結合高雄港的輸運功能,開拓臺糖外銷市場。然而,西螺大橋的橋面鋪設鐵軌,妨礙腳踏車、機車通行,大小車禍頻起。1969年底,臺糖公司停辦雲林西螺至虎尾之間的火車客貨運輸,雲林縣政府立刻呈請省政府拆除橋面鐵軌,以維繫行車安全(圖16)。省交通處洽詢相關單位,仍以西螺大橋是臺糖鐵路南北平行預備線的重要孔道,攸關軍事輸運,尚難拆除。直至1979年,臺糖鐵路褪去國防功能,省政府決定拆除西螺大橋上的鐵軌。
圖14雲林民眾將物產送往彰化兜售案名:各地風光、經建工程
檔號:0052/0073/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5 臺糖鐵道線路佈護圖案名:西螺大橋修建工程
檔號:0057/H622.6/31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6 雲林縣政府建議拆除西螺大橋橋上鐵軌案名:西螺大橋修建工程
檔號:0057/H622.6/31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西螺大橋通車後,成為腳踏車、機車、汽車、貨車、公車往返的交通孔道,橋面上常常車水馬龍(圖17)。1960年代,許多中小學每逢春假,常將參觀西螺大橋列為郊外遠足的目的地,學生們排著整齊隊伍,在師長引領下來回在鐵橋上走踏(圖18)。除了大排長龍的學生,不少民眾攜家帶眷,特地徒步走過西螺大橋,對橋梁工程嘆為觀止。彰化縣、雲林縣政府鑑於造訪西螺大橋的遊客絡繹不絕,為發展地方觀光事業,決定在鄰近大橋兩側闢建公園,讓各地遊客飽覽大橋風光之餘,也能在公園裡盡情遊憩。
圖17各式車輛行經西螺大橋案名:公路、機場、港口
檔號:0058/0042/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8一群小學生正走過西螺大橋案名:各地風光、經建工程
檔號:0052/0073/1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西螺大橋遠近馳名,許多紀念郵票、印花、愛國獎券、新臺幣鈔券(圖19)都印有大橋原始的樣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橋外觀也有所改變。例如1968年,地方考量西螺大橋的橋面過長,原先設計的燈光黯淡,尤其橋梁位居郊外,為確保治安和發展觀光,促請省政府強化燈光照明設備(圖20),使大橋在夜晚更加亮麗。最顯著的變化莫過於1986年,大橋長年累月飽受風吹、日曬、雨淋,原本灰綠色橋身剝落、鏽蝕,滿目瘡痍。經省公路局勘查,決定褪去大橋舊衣,改換紅色新妝(圖21-22)。
圖19拾圓鈔券上的西螺大橋圖樣
資料來源:許峰源提供
圖20提議西螺大橋設置水銀燈案名:西螺大橋修建工程
檔號:0057/H622.6/31
來源機關:臺灣省政府交通處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1換上紅妝的西螺大橋
資料來源:李瑞芳提供
臺灣公路交通隨著經濟繁榮持續拓展,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長途跋涉的車輛不再行經西螺大橋。至1990年,各式車輛激增,寬度僅7公尺有餘的西螺大橋,已無法容納大流量。政府決定在西螺大橋上游2公里處,打造新西螺大橋,解決交通壅塞問題。1994年,新西螺大橋完工,命名溪州大橋,取代西螺大橋運輸功能。佇立在濁水溪上的西螺大橋,並未因此走入歷史,在地方人士奔走下,修建人行道、禁止大型輛通行,並轉型為觀光大橋。2012年,甫獲全臺公路八景票選之首殊榮,成為西螺最負盛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西螺大橋曾是亞洲第一座最長、最大規模的橋梁,肩負連結臺灣公路與臺糖鐵路網絡的使命,繁榮地方經濟。今年年節假期,當您計劃出門旅遊,或是旅途行經過中部地區,不妨走一趟西螺大橋,見證當年臺灣築橋造路的技術,以及大橋通車後的歷史風華。也歡迎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國家檔案,探索更多西螺大橋的精彩事蹟。
國家檔案資訊網 https://aa.archives.gov.tw/
參考資料:
1. 李雅容,《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新北市:INK印刻文學,2020。
2. 張浵編著,《台灣公路建設紀要》,臺北市:中華顧問工程司,2017。
3. 程驛喬,〈由直轉橫:新臺幣鈔券的發行與流通〉,《檔案樂活情報》,第180期,資料來源:https://www.archives.gov.tw/ALohas/ALohasColumn.aspx?c=2606
4. 陳怡行,〈世紀糖鐵 穿鄉越鎮的五分車〉《檔案樂活情報》,第148期,資料來源:https://www.archives.gov.tw/ALohas/ALohasColumn.aspx?c=1999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為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典藏豐富多元之國家檔案,每月 16 日(遇假日順延)定期發行「檔案樂活情報電子報」(Archives LOHAS),向社會大眾宣傳國家檔案內涵價值、檔案管理專業知識與經驗交流、各項服務及活動,以及國內外檔案館、博物館及圖書館相關資訊報導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門四周環海,早期居民多從事漁業,或以養蚵、曬鹽維生。1949年,國軍在古寧頭戰役後進駐金門,厲行軍事管制,漁民雖能出海捕魚,卻受到嚴格管控。隨著金門漁會的設置,肩負照顧漁民生活,扶植漁業發展,推動漁業現代化建設,也讓金門漁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周致帆 金門位居
臺灣與日本關係密切,在國際合作與經濟貿易上,更是不可或缺的友人。從1972年起,臺日雙邊在無邦交的狀態下,何以建立互信機制?亞東關係協會又如何扮演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現在,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鑑選人員 曾咨翔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每逢11月,大家總是期盼喜愛的電影,成為今年金馬獎的大贏家!這興辦將近一甲子的獎項,在60年前究竟有什麼樣的契機與轉折,成就今日眾所皆知的金馬獎,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吧。
前有紅葉隊力克日本隊,後有金龍及巨人隊榮獲世界冠軍!1972年8月,臺北市少棒隊再度代表我國,遠赴美國參加世界少棒大賽,並以懸殊比數,擊敗強隊取得三連勝再次蟬聯冠軍。此時,臺灣的少年棒球運動不僅舉國關注,更贏得海內外同胞齊心加油打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從國家檔案中,回顧中華小將的風采。 註釋:
過往曾締造許多第一的輪船招商局,歷經清朝、民國與遷臺一百多年的經營發展,最終仍走下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 70 年代為因應我國外交困境而成立、90 年代順應全球化潮流而民營化、進而成功轉型蛻變為現今世界貨櫃運力排名第九大,也是臺灣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海運。 註釋:
金門四周環海,早期居民多從事漁業,或以養蚵、曬鹽維生。1949年,國軍在古寧頭戰役後進駐金門,厲行軍事管制,漁民雖能出海捕魚,卻受到嚴格管控。隨著金門漁會的設置,肩負照顧漁民生活,扶植漁業發展,推動漁業現代化建設,也讓金門漁業邁向新的里程碑。 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周致帆 金門位居
臺灣與日本關係密切,在國際合作與經濟貿易上,更是不可或缺的友人。從1972年起,臺日雙邊在無邦交的狀態下,何以建立互信機制?亞東關係協會又如何扮演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現在,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鑑選人員 曾咨翔
從明鄭時代到2002年,臺灣曬了338年的鹽。戰後政府接收日治時期的鹽業基礎,歷經復原、整理、擴建、機械化、民營化、產業轉型,而逐漸 多元發展 。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這一段戰後臺灣鹽業的白金歲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協同研究人員 蔡昇璋 鹽,是民生必需品,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每逢11月,大家總是期盼喜愛的電影,成為今年金馬獎的大贏家!這興辦將近一甲子的獎項,在60年前究竟有什麼樣的契機與轉折,成就今日眾所皆知的金馬獎,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吧。
前有紅葉隊力克日本隊,後有金龍及巨人隊榮獲世界冠軍!1972年8月,臺北市少棒隊再度代表我國,遠赴美國參加世界少棒大賽,並以懸殊比數,擊敗強隊取得三連勝再次蟬聯冠軍。此時,臺灣的少年棒球運動不僅舉國關注,更贏得海內外同胞齊心加油打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從國家檔案中,回顧中華小將的風采。 註釋:
過往曾締造許多第一的輪船招商局,歷經清朝、民國與遷臺一百多年的經營發展,最終仍走下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 70 年代為因應我國外交困境而成立、90 年代順應全球化潮流而民營化、進而成功轉型蛻變為現今世界貨櫃運力排名第九大,也是臺灣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海運。 註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祭祀觀音的廟中,皆可見到伽藍之身影,但以其為主神就不多見,可能全台不超過三間。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西濱快速公路,北起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南到台南市七股區九塊厝,是全台最長的快速公路。而在1991年陸續啟用的西濱快,時至今日,都有不少計畫還在進行當中。其中最特別的就是位於台南的曾文溪橋新建工程,以及去年2023年,舉辦的台61南延至高雄地方說明會,究竟是打算把台61延伸到高雄哪裡呢?
Thumbnail
2024.06.25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民殷切期盼的「新竹市慈雲路空中行人步道橋工程」今(25)日順利決標!為紓解慈雲路交通、提供市民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市長高虹安上任兌現承諾,全力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工程預計於今年8月開工、明年完工。高市長表示,此次工程範圍包含跨越慈雲路、埔頂三路交叉口4處住商社
Thumbnail
很喜歡去雲林西螺。 來西螺太平媽拜拜求平安。 來吃琴連碗粿(這個早上才有,有素食) 非假日,太早來了,看起來我們是第一桌。 還可以逛逛西螺老街+東市場。 非假日的早上10點,很多攤商都還沒營業, 這樣子反來幽靜。 古色古香的幽靜。 . 我不是歸人,只是過客。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2024.04.15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5日電 雲林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去年8月上路,從一開始的單月7000次,到今年3月近3萬次,縣府交通工務局表示,今年6月底完成西螺與斗南共10站點,未來再增北港等鄉鎮,彌補大眾運輸不足問題。 西螺鎮長廖秋萍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西螺鎮將增西螺大橋、西螺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因為很喜歡西螺老街還有東市場,所以常來西螺老街這裡走走。去年過年發現,老街的另一頭的「西螺福興宮太平媽」,很特別,很有味道,很有節慶感。所以今年特別來拜拜。 . 今年廟前的馬路為成了行人徒步區,有很多攤商和彩券行。感覺上,這裡賣「麻薯」的特別多。天空掛滿燈籠,特別有節慶感。 . 因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祭祀觀音的廟中,皆可見到伽藍之身影,但以其為主神就不多見,可能全台不超過三間。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西濱快速公路,北起新北市八里區挖子尾、南到台南市七股區九塊厝,是全台最長的快速公路。而在1991年陸續啟用的西濱快,時至今日,都有不少計畫還在進行當中。其中最特別的就是位於台南的曾文溪橋新建工程,以及去年2023年,舉辦的台61南延至高雄地方說明會,究竟是打算把台61延伸到高雄哪裡呢?
Thumbnail
2024.06.25 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民殷切期盼的「新竹市慈雲路空中行人步道橋工程」今(25)日順利決標!為紓解慈雲路交通、提供市民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市長高虹安上任兌現承諾,全力落實關埔空橋生活圈,工程預計於今年8月開工、明年完工。高市長表示,此次工程範圍包含跨越慈雲路、埔頂三路交叉口4處住商社
Thumbnail
很喜歡去雲林西螺。 來西螺太平媽拜拜求平安。 來吃琴連碗粿(這個早上才有,有素食) 非假日,太早來了,看起來我們是第一桌。 還可以逛逛西螺老街+東市場。 非假日的早上10點,很多攤商都還沒營業, 這樣子反來幽靜。 古色古香的幽靜。 . 我不是歸人,只是過客。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2024.04.15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15日電 雲林縣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去年8月上路,從一開始的單月7000次,到今年3月近3萬次,縣府交通工務局表示,今年6月底完成西螺與斗南共10站點,未來再增北港等鄉鎮,彌補大眾運輸不足問題。 西螺鎮長廖秋萍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西螺鎮將增西螺大橋、西螺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因為很喜歡西螺老街還有東市場,所以常來西螺老街這裡走走。去年過年發現,老街的另一頭的「西螺福興宮太平媽」,很特別,很有味道,很有節慶感。所以今年特別來拜拜。 . 今年廟前的馬路為成了行人徒步區,有很多攤商和彩券行。感覺上,這裡賣「麻薯」的特別多。天空掛滿燈籠,特別有節慶感。 . 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