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業|她的作品是直指存在的目光:Petah Coyne 攝影個展(20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文原文作於 2016 年,為路由藝術(Nunu Fine Art)藝廊之展覽報刊所寫。

路由藝術 2016 年報刊原文

路由藝術 2016 年報刊原文

Petah Coyne 的作品是俐落的目光,凝視生命在時間流轉中,存在的輪廓。

Petah Coyne,美國紐約藝術家,她從藝術學校畢業後,長駐紐約,在這三四十年來為這座多元的城市中注入她看待藝術的眼光。其作品脈絡起始於攝影,但在雕塑之中成熟,並隨著時間演進,在兩種媒材的探索以及掌握上,繁花茂盛。近十多年來,Petah 攝影作品持續演進,且光影以及流動如同雕塑一般形成了她呈現手法以及意象上的獨特軌跡。她的攝影與雕塑相似的是,她的作品總是充滿了二重性,訴說死亡時同時也在說生命;但不同的地方,則是她雕塑中尖銳且俐落的手法,在攝影中逐漸收斂成恬淡的禪意。

她的攝影是一種流年──緩慢或是快速動作在她的相機之下,都是畫面以及畫面之間挪移的流線。生命一方面是歡欣的,卻也猶如行走的影子。(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

探源攝影作品中如何有這樣的特質,也必要從 Petah 的藝術生涯,特別是生命經驗,以及雕塑作品逐漸茁壯的脈絡說起。Petah 年輕時由於某些原因,必須在紐約與波士頓之間往返,在波士頓照護病危病人。而在那樣的日子裡,有許多病人在她身旁離去,卻也有一些,頑強的活了下來。即使生命的逝去是一種煎熬,但那些還在以意志與生命掙扎之人,對於 Petah 的傾訴,或許也刻印在她的創作之中,成為了 Petah 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溫柔與依戀。

這樣深且這樣濃的思念,使我總從 Petah 的作品,看見直指存在的目光。而 Petah 的雕塑作品在演進的過程當中,也總以不同的手法訴說存在--有時是強烈的神話、文學的印記,也有時,是來自她自小浸淫在天主信仰的洗禮,讓她的作品有儀式的循序漸進,也有宗教性的慈悲樣貌。舉個例子而言,她的雕塑系列有時以阿波羅抓到少女細手的剎那,禁斷情慾因而成樹的達芙妮,恰似回眸,身上長出由蠟堆疊而成的黑色花朵。而有時候,則是白色石膏有如長袍般流洩下來,那是修女抑或佛陀,頷首斂眉,靜謐相對。

而這些「回眸」、「流洩」、「斂眉」,這些 Petah 咀嚼且依戀的瞬間,先前曾經利用觀眾觀看過程的移動路程,來塑造觀看過程中的演進。 Petah 的攝影,則將主被動反了過來,讓攝影作品本身就是這些瞬刻的軌跡。Petah 拉長曝光時間,大量使用光暈柔焦,將光影的線條或是人體的形狀模糊,並且拉出綿延的視線,用以臨摹情意的延展,讓人看著進入其中,不禁都要想,下一個瞬刻,下一個瞬刻,又會是什麼樣子。

Petah 的攝影作品,不僅是目光,還是動態的目光,繼承了時間以及脈動,比雕塑更溫柔,更有情,也更深沈,直指目光深處,要觀者沈靜地在照片中直視自己,好好的感受那樣被放大、被拉長的維度,究竟在訴說著什麼樣的呢喃。

raw-image

Petah 攝影的主體,有時也會調皮、歡快地玩起耍來。《七月選集之四》中,各種小黑影的跳動、滑動、震動,有可能是日常小物的新奇視角,也有可能是小動物的玩耍瞬間,或小孩子跳躍時起飛的定格。隨著黑影以及線條盪過去,每回視線構成的拋物線都要順勢滑出攝影邊線之外。看這系列作品,我總是被逗的一愣一愣,僅僅是進入其中的情境,都要被這樣的細膩以及眼光撩撥,不由得童趣了起來。

另外類型的作品,則將焦點放在柔軟且多變的布料紋理──皺摺以及人體的形狀,這是對於對於肌理的敏銳,以及對於形體的耽溺。有時攝影的時刻停留在雙足佇地之處的展演,也許是《婚紗系列》中新娘厚重的裙襬拖曳,層層疊疊也如牡丹初綻;也許《得布斯系列》是多名舞者幾乎即地的花裙,狂熱的赤腳複沓,光是腳步都能感染舞者的熱誠。也有時,攝影似乎重新回到了生命以及存在的議題,並以更加冷列抑或鬼魅的手法拋出了一種疑惑:轉頭看向《克拉拉系列》,髮飾、布料躍入眼中,我看到的是女性對於自我形體以及身分之間,那樣顧影自憐,卻又猶疑不定的影子──克拉拉到底說的是誰呢?還是說,克拉拉指涉的是那些觀看她的所有我們自己?

Petah 在攝影主軸的選擇,並非貪心的掌握視野所及,那些廣袤、深遠之物,全數拉近畫面;她反而是拉回近身,讓物品看似細碎微小,卻是因為將眼神鎖在細膩之物,品味其中,因而溫婉有情,話語綿延不盡。

攝影這個媒介,作為Petah 最早使用的創作媒材,也許是她最親密的夥伴,讓年輕的她利用這個媒介折射其對於自身以及對於生命的冷列眼光。而如今她的攝影,在吸取了雕塑在立體展演的經驗後,用她豐富的生命、強烈的情展,傾注在平面的展演。

而且是因為如此,使她的攝影在每個光影之中,剎那都恍若永恆。(eternity in an hour.)

在紐約駐足這麼多年,Petah在雕塑作品中的生生不息,以及在攝影作品中的淡雅恬靜,恰似反應了這個城市與個體間,那樣裡與外、燥與靜的拉扯。Petah曾說,紐約是這樣一個狂野卻也令人困惑的城市(a wild, confusing city),她在其中見證過紐約繁忙又高速運轉的日子,也見證過紐約破產,而藝術家在破敗中,以嶄新的自由,重新審視創作的日子。她在其中,抑或掙扎,抑或找尋更多方式來具象她所感知之事。這麼多年下來,紐約這座變動的城市也許的確給了 Petah 游移其中,成其大器的機會。而 Petah 卻也用她的作品,替紐約留下了寂靜而堅定的註解--她那在人海之中,銳利而透徹的凝視。



文化有情,創意有價——《文化商業摘要 The Business of Culture》是一個著眼於文化組織企業化,或甚至是商務企業人文化的思考專欄,期待藉由專欄創作讓更多台灣的商業人與文化人理解跨界的應用方法,理解到好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可以有更高的定價空間,更強大的社群影響,以及更深遠的價值認同。

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抑或你也想知道跨界思維的可能性,或甚至你也想一起腦力激盪。歡迎追蹤留言、贊助以及加入 Vocus Premium,就能即時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內容。同時也誠摯邀請你,如果你認同我的創作價值,可以透過贊助連結給予我支持!

臉書專頁&個人頁面也會定期整理推播重大新聞跟即時評論,詳知世界動態。

讓我們在思索的過程中,一起開創出下一個世代的亞洲文藝復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記洋行的沙龍
948會員
90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喬記洋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9
本文深入分析巴黎世家的視覺操作策略,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影響。攝影師張瑋利用具體案例,如任航與馮立的作品,揭示了硬光直打、高飽和度色彩等獨特風格如何在商業與社會脈絡中被解讀。文章亦回顧了巴黎世家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實踐這些策略,以及其面對的文化挑戰。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關於視覺語言演變的探索。
Thumbnail
2024/10/09
本文深入分析巴黎世家的視覺操作策略,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攝影潮流的影響。攝影師張瑋利用具體案例,如任航與馮立的作品,揭示了硬光直打、高飽和度色彩等獨特風格如何在商業與社會脈絡中被解讀。文章亦回顧了巴黎世家如何在全球市場中實踐這些策略,以及其面對的文化挑戰。整體而言,這是一篇關於視覺語言演變的探索。
Thumbnail
2024/09/05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巴黎世家在高奢市場中逆勢上揚,展現出與傳統品牌截然不同的創新策略。透過挑戰視覺美學,巴黎世家以「醜」為設計主軸,打破高端時尚的既定印象。品牌將社群媒體、街頭文化與實驗精神結合,成功吸引年輕世代的消費者,重塑品牌形象並實現商業突破。閱讀本文,一起分析背後的策略與美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9/05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巴黎世家在高奢市場中逆勢上揚,展現出與傳統品牌截然不同的創新策略。透過挑戰視覺美學,巴黎世家以「醜」為設計主軸,打破高端時尚的既定印象。品牌將社群媒體、街頭文化與實驗精神結合,成功吸引年輕世代的消費者,重塑品牌形象並實現商業突破。閱讀本文,一起分析背後的策略與美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4/29
LVMH 與 HERMÈS 有經營核心上的基礎差距,實際理解這些領先指標才能更有效理解兩者的優勢策略。兩個龍頭集團打的算盤究竟為何?我試以以下兩個切角以及市場環境來剖析背後的思維邏輯:專一與多元:兩大巨頭極度相左的產品組合策略;經典與新潮:你我吸引的不是同一批人的目光。
Thumbnail
2023/04/29
LVMH 與 HERMÈS 有經營核心上的基礎差距,實際理解這些領先指標才能更有效理解兩者的優勢策略。兩個龍頭集團打的算盤究竟為何?我試以以下兩個切角以及市場環境來剖析背後的思維邏輯:專一與多元:兩大巨頭極度相左的產品組合策略;經典與新潮:你我吸引的不是同一批人的目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珍靜靜地站在新開幕的「時光畫廊」中央,周圍是柔和的環境光照,每一幅作品都被一層金色的光暈輕柔地撫摸。牆上掛滿了由年長藝術家創作的肖像和風景畫,每一幅都默默訴說著一生的故事,刻劃在畫筆的一筆一劃中。隨著訪客陸續進入,他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被掛在前方的親歷史所吸引。
Thumbnail
珍靜靜地站在新開幕的「時光畫廊」中央,周圍是柔和的環境光照,每一幅作品都被一層金色的光暈輕柔地撫摸。牆上掛滿了由年長藝術家創作的肖像和風景畫,每一幅都默默訴說著一生的故事,刻劃在畫筆的一筆一劃中。隨著訪客陸續進入,他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被掛在前方的親歷史所吸引。
Thumbnail
在一個常覆蓋著灰色和藍色的繁忙城市中心,珍發現了一條流淌著鮮紅的小巷。這不是普通的紅色,而是一種充滿活力、在牆壁和地面上跳舞的生動色彩,將一條平凡的小路轉變為充滿神秘的通道。作為一位對色彩和情感有著敏銳洞察力的攝影師,珍被這個異象吸引,如同飛蛾撲向火光。
Thumbnail
在一個常覆蓋著灰色和藍色的繁忙城市中心,珍發現了一條流淌著鮮紅的小巷。這不是普通的紅色,而是一種充滿活力、在牆壁和地面上跳舞的生動色彩,將一條平凡的小路轉變為充滿神秘的通道。作為一位對色彩和情感有著敏銳洞察力的攝影師,珍被這個異象吸引,如同飛蛾撲向火光。
Thumbnail
珍沿著通往老城廣場的小徑緩緩前行,相機隨意地掛在她的脖子上。街道兩旁鋪著鵝卵石,金色時刻的陽光在彩色房屋間投下長長的舞動影子。過去十年,她在繁忙的城市中工作,透過鏡頭捕捉生活的瞬間,但總感覺有些不足。
Thumbnail
珍沿著通往老城廣場的小徑緩緩前行,相機隨意地掛在她的脖子上。街道兩旁鋪著鵝卵石,金色時刻的陽光在彩色房屋間投下長長的舞動影子。過去十年,她在繁忙的城市中工作,透過鏡頭捕捉生活的瞬間,但總感覺有些不足。
Thumbnail
在模糊的照片色調中,自然景觀或抽象畫的輪廓逐漸顯現。在這種含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刻由珍所捕捉的,她的攝影常探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細微之處。珍站在小鎮的邊緣,手持相機,凝視著眼前跳動的豐富色彩。
Thumbnail
在模糊的照片色調中,自然景觀或抽象畫的輪廓逐漸顯現。在這種含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刻由珍所捕捉的,她的攝影常探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細微之處。珍站在小鎮的邊緣,手持相機,凝視著眼前跳動的豐富色彩。
Thumbnail
珍一直被那些刻畫在歲月臉上的故事所吸引,被長者平靜的凝視所吸引。作為一名攝影師,她試圖捕捉這些故事,將那些流露出一生豐富經歷的瞬間表情定格下來。在一個清爽的秋日早晨,當她漫步於當地農夫市集的繁忙小道時,一位眼睛閃爍著、面帶和藹微笑的老年婦女吸引了珍的注意。
Thumbnail
珍一直被那些刻畫在歲月臉上的故事所吸引,被長者平靜的凝視所吸引。作為一名攝影師,她試圖捕捉這些故事,將那些流露出一生豐富經歷的瞬間表情定格下來。在一個清爽的秋日早晨,當她漫步於當地農夫市集的繁忙小道時,一位眼睛閃爍著、面帶和藹微笑的老年婦女吸引了珍的注意。
Thumbnail
在一個繁忙的城市中心,當日常生活的喧囂模糊不清時,珍偶然發現了一片寧靜的綠洲。這是一條常被忽視的小巷,陽光透過垂掛的常春藤繪出斑駁的陰影。當她深入探索,手中拿著相機,她注意到這些牆壁不僅僅是繁忙街道之間的障礙,而是展示著一層層褪色海報的畫布——每一張都默默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Thumbnail
在一個繁忙的城市中心,當日常生活的喧囂模糊不清時,珍偶然發現了一片寧靜的綠洲。這是一條常被忽視的小巷,陽光透過垂掛的常春藤繪出斑駁的陰影。當她深入探索,手中拿著相機,她注意到這些牆壁不僅僅是繁忙街道之間的障礙,而是展示著一層層褪色海報的畫布——每一張都默默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Thumbnail
在傍晚溫柔的光芒中,珍透過她心愛的古董相機觀察那張激發她最新一系列肖像畫的和藹臉龐。這位老人家眼睛透過厚厚的眼鏡看來充滿智慧,似乎承載著過去幾十年的故事,他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證明了他充實的一生。他的目光柔和而深邃,仿佛能透過鏡頭直視珍的靈魂,無需言語便理解她的藝術追求。
Thumbnail
在傍晚溫柔的光芒中,珍透過她心愛的古董相機觀察那張激發她最新一系列肖像畫的和藹臉龐。這位老人家眼睛透過厚厚的眼鏡看來充滿智慧,似乎承載著過去幾十年的故事,他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證明了他充實的一生。他的目光柔和而深邃,仿佛能透過鏡頭直視珍的靈魂,無需言語便理解她的藝術追求。
Thumbnail
源於art home的駐留計劃,將皇后大道中行的唐樓改成藝術工作室,工作室的條件有利camera obscura 暗房的做法。藝術家Dory發現這個可能性,於是開始了48天的暗房拍攝。 「那裏的窗口很大,四樓的駐留工作室外窗很大。」藝術家很快嘗試和工作室去建立聯繫,她仔細觀察了那裏的空間感。
Thumbnail
源於art home的駐留計劃,將皇后大道中行的唐樓改成藝術工作室,工作室的條件有利camera obscura 暗房的做法。藝術家Dory發現這個可能性,於是開始了48天的暗房拍攝。 「那裏的窗口很大,四樓的駐留工作室外窗很大。」藝術家很快嘗試和工作室去建立聯繫,她仔細觀察了那裏的空間感。
Thumbnail
好似喃喃細語、又似發聾振聵。 南戈丁的攝影作品中很多身體,私密的、權力的、政治性的,在攝影機的凝視之下,影像和社會據此展開更多不斷的對話,且自我和他者能在攝影中找到觀看、對話的安置之處。
Thumbnail
好似喃喃細語、又似發聾振聵。 南戈丁的攝影作品中很多身體,私密的、權力的、政治性的,在攝影機的凝視之下,影像和社會據此展開更多不斷的對話,且自我和他者能在攝影中找到觀看、對話的安置之處。
Thumbnail
Petah Coyne 的作品是俐落的目光,凝視生命在時間流轉中,存在的輪廓。她的攝影是一種流年──緩慢或是快速動作在她的相機之下,都是畫面以及畫面之間挪移的流線。生命一方面是歡欣的,卻也猶如行走的影子。
Thumbnail
Petah Coyne 的作品是俐落的目光,凝視生命在時間流轉中,存在的輪廓。她的攝影是一種流年──緩慢或是快速動作在她的相機之下,都是畫面以及畫面之間挪移的流線。生命一方面是歡欣的,卻也猶如行走的影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