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商業|她的作品是直指存在的目光:Petah Coyne 攝影個展(20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此文原文作於 2016 年,為路由藝術(Nunu Fine Art)藝廊之展覽報刊所寫。
路由藝術 2016 年報刊原文
Petah Coyne 的作品是俐落的目光,凝視生命在時間流轉中,存在的輪廓。
Petah Coyne,美國紐約藝術家,她從藝術學校畢業後,長駐紐約,在這三四十年來為這座多元的城市中注入她看待藝術的眼光。其作品脈絡起始於攝影,但在雕塑之中成熟,並隨著時間演進,在兩種媒材的探索以及掌握上,繁花茂盛。近十多年來,Petah 攝影作品持續演進,且光影以及流動如同雕塑一般形成了她呈現手法以及意象上的獨特軌跡。她的攝影與雕塑相似的是,她的作品總是充滿了二重性,訴說死亡時同時也在說生命;但不同的地方,則是她雕塑中尖銳且俐落的手法,在攝影中逐漸收斂成恬淡的禪意。
她的攝影是一種流年──緩慢或是快速動作在她的相機之下,都是畫面以及畫面之間挪移的流線。生命一方面是歡欣的,卻也猶如行走的影子。(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
探源攝影作品中如何有這樣的特質,也必要從 Petah 的藝術生涯,特別是生命經驗,以及雕塑作品逐漸茁壯的脈絡說起。Petah 年輕時由於某些原因,必須在紐約與波士頓之間往返,在波士頓照護病危病人。而在那樣的日子裡,有許多病人在她身旁離去,卻也有一些,頑強的活了下來。即使生命的逝去是一種煎熬,但那些還在以意志與生命掙扎之人,對於 Petah 的傾訴,或許也刻印在她的創作之中,成為了 Petah 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溫柔與依戀。
這樣深且這樣濃的思念,使我總從 Petah 的作品,看見直指存在的目光。而 Petah 的雕塑作品在演進的過程當中,也總以不同的手法訴說存在--有時是強烈的神話、文學的印記,也有時,是來自她自小浸淫在天主信仰的洗禮,讓她的作品有儀式的循序漸進,也有宗教性的慈悲樣貌。舉個例子而言,她的雕塑系列有時以阿波羅抓到少女細手的剎那,禁斷情慾因而成樹的達芙妮,恰似回眸,身上長出由蠟堆疊而成的黑色花朵。而有時候,則是白色石膏有如長袍般流洩下來,那是修女抑或佛陀,頷首斂眉,靜謐相對。
而這些「回眸」、「流洩」、「斂眉」,這些 Petah 咀嚼且依戀的瞬間,先前曾經利用觀眾觀看過程的移動路程,來塑造觀看過程中的演進。 Petah 的攝影,則將主被動反了過來,讓攝影作品本身就是這些瞬刻的軌跡。Petah 拉長曝光時間,大量使用光暈柔焦,將光影的線條或是人體的形狀模糊,並且拉出綿延的視線,用以臨摹情意的延展,讓人看著進入其中,不禁都要想,下一個瞬刻,下一個瞬刻,又會是什麼樣子。
Petah 的攝影作品,不僅是目光,還是動態的目光,繼承了時間以及脈動,比雕塑更溫柔,更有情,也更深沈,直指目光深處,要觀者沈靜地在照片中直視自己,好好的感受那樣被放大、被拉長的維度,究竟在訴說著什麼樣的呢喃。
Petah 攝影的主體,有時也會調皮、歡快地玩起耍來。《七月選集之四》中,各種小黑影的跳動、滑動、震動,有可能是日常小物的新奇視角,也有可能是小動物的玩耍瞬間,或小孩子跳躍時起飛的定格。隨著黑影以及線條盪過去,每回視線構成的拋物線都要順勢滑出攝影邊線之外。看這系列作品,我總是被逗的一愣一愣,僅僅是進入其中的情境,都要被這樣的細膩以及眼光撩撥,不由得童趣了起來。
另外類型的作品,則將焦點放在柔軟且多變的布料紋理──皺摺以及人體的形狀,這是對於對於肌理的敏銳,以及對於形體的耽溺。有時攝影的時刻停留在雙足佇地之處的展演,也許是《婚紗系列》中新娘厚重的裙襬拖曳,層層疊疊也如牡丹初綻;也許《得布斯系列》是多名舞者幾乎即地的花裙,狂熱的赤腳複沓,光是腳步都能感染舞者的熱誠。也有時,攝影似乎重新回到了生命以及存在的議題,並以更加冷列抑或鬼魅的手法拋出了一種疑惑:轉頭看向《克拉拉系列》,髮飾、布料躍入眼中,我看到的是女性對於自我形體以及身分之間,那樣顧影自憐,卻又猶疑不定的影子──克拉拉到底說的是誰呢?還是說,克拉拉指涉的是那些觀看她的所有我們自己?
Petah 在攝影主軸的選擇,並非貪心的掌握視野所及,那些廣袤、深遠之物,全數拉近畫面;她反而是拉回近身,讓物品看似細碎微小,卻是因為將眼神鎖在細膩之物,品味其中,因而溫婉有情,話語綿延不盡。
攝影這個媒介,作為Petah 最早使用的創作媒材,也許是她最親密的夥伴,讓年輕的她利用這個媒介折射其對於自身以及對於生命的冷列眼光。而如今她的攝影,在吸取了雕塑在立體展演的經驗後,用她豐富的生命、強烈的情展,傾注在平面的展演。
而且是因為如此,使她的攝影在每個光影之中,剎那都恍若永恆。(eternity in an hour.)
在紐約駐足這麼多年,Petah在雕塑作品中的生生不息,以及在攝影作品中的淡雅恬靜,恰似反應了這個城市與個體間,那樣裡與外、燥與靜的拉扯。Petah曾說,紐約是這樣一個狂野卻也令人困惑的城市(a wild, confusing city),她在其中見證過紐約繁忙又高速運轉的日子,也見證過紐約破產,而藝術家在破敗中,以嶄新的自由,重新審視創作的日子。她在其中,抑或掙扎,抑或找尋更多方式來具象她所感知之事。這麼多年下來,紐約這座變動的城市也許的確給了 Petah 游移其中,成其大器的機會。而 Petah 卻也用她的作品,替紐約留下了寂靜而堅定的註解--她那在人海之中,銳利而透徹的凝視。

文化有情,創意有價——《文化商業摘要 The Business of Culture》是一個著眼於文化組織企業化,或甚至是商務企業人文化的思考專欄,期待藉由專欄創作讓更多台灣的商業人與文化人理解跨界的應用方法,理解到好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可以有更高的定價空間,更強大的社群影響,以及更深遠的價值認同。
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抑或你也想知道跨界思維的可能性,或甚至你也想一起腦力激盪。歡迎追蹤留言、贊助以及加入 Vocus Premium,就能即時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內容。同時也誠摯邀請你,如果你認同我的創作價值,可以透過贊助連結給予我支持!
臉書專頁&個人頁面也會定期整理推播重大新聞跟即時評論,詳知世界動態。
讓我們在思索的過程中,一起開創出下一個世代的亞洲文藝復興。
avatar-img
942會員
85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記洋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Business of Fashion 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業媒體:創辦人出身傳統策略顧問龍頭麥肯錫 McKinsey,在十年前帶著對時尚、精品、織品、零售的信心與熱情,離職創辦。至今 BOF 是我看過最具有洞見的商業媒體。2023 年精品與時尚產業將遇到什麼危機?又有什麼策略因應?讓我們見真章。
我去年年末跟公司請了趟假期,去了義大利。這趟旅程背後除了放空,主要也是趁勢拜訪義大利舊識,以及朝聖最近幾年煥然一新的義大利精品品牌。這趟旅程是我作為商業評論寫作者,在疫情後首次重啟消費體驗的旅程,加上我對義大利藝術的熱愛,很有文化巡禮的意味。而義大利果然也不負眾望,讓聖世與俗塵對照,以極繁主義迎接。
看清楚這兩點之後,很快速地就可以從現有混亂的 NFT 市場中看清楚不同專案的本質,並且同時看懂為什麼有些專案的成長性會比其他還要更加穩健——一個 NFT 專案背後的長期創作系統,以及社群對於關係的共識,並不是喊話,或是畫幾張圖,就會憑空出現。創作與關係,畢竟都不是一朝一系的事。
去年一整年受到 COVID-19 的影響,對於全球精品市場可謂極具破壞力,Bain 作為專精於零售與精品的三大傳統顧問公司,是如何看待精品市場的走勢,自然就特別值得咀嚼。今年報告出刊,閱讀之餘也為中文讀者提供一些對於該報告的筆記以及洞見。精品市場如何自疫情的泥沼中奮起,且讓我們逐一檢視。
除了以消費者與社群曝光的行銷角度來看時裝周,這些時裝周的大秀對於企業而言,到底有什麼商業考量?一年不只一場的時裝週,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而一場耗費鉅資的時裝週,到底又可以為這些品牌帶來多少利潤?這些時裝周的戰略考量,對於台灣又有什麼參考價值? 掀開序幕,我們從金碧輝煌的2021春夏大秀說起。
若我們的服飾是一種對於自我的「遮蔽」,也是一種對於人群的「展演」,個人選擇穿什麼衣飾,是否更有其延伸的認同,或甚至是反叛的意義?而時尚作為一種時代變遷的產物,是否也可以從它的演進看見社會集體對於當代規範的態度呢?鷺田清一這本哲學小書,帶我們走進橫空出世的日本反叛美學,是如何用黑白的邊界,震驚世界。
Business of Fashion 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業媒體:創辦人出身傳統策略顧問龍頭麥肯錫 McKinsey,在十年前帶著對時尚、精品、織品、零售的信心與熱情,離職創辦。至今 BOF 是我看過最具有洞見的商業媒體。2023 年精品與時尚產業將遇到什麼危機?又有什麼策略因應?讓我們見真章。
我去年年末跟公司請了趟假期,去了義大利。這趟旅程背後除了放空,主要也是趁勢拜訪義大利舊識,以及朝聖最近幾年煥然一新的義大利精品品牌。這趟旅程是我作為商業評論寫作者,在疫情後首次重啟消費體驗的旅程,加上我對義大利藝術的熱愛,很有文化巡禮的意味。而義大利果然也不負眾望,讓聖世與俗塵對照,以極繁主義迎接。
看清楚這兩點之後,很快速地就可以從現有混亂的 NFT 市場中看清楚不同專案的本質,並且同時看懂為什麼有些專案的成長性會比其他還要更加穩健——一個 NFT 專案背後的長期創作系統,以及社群對於關係的共識,並不是喊話,或是畫幾張圖,就會憑空出現。創作與關係,畢竟都不是一朝一系的事。
去年一整年受到 COVID-19 的影響,對於全球精品市場可謂極具破壞力,Bain 作為專精於零售與精品的三大傳統顧問公司,是如何看待精品市場的走勢,自然就特別值得咀嚼。今年報告出刊,閱讀之餘也為中文讀者提供一些對於該報告的筆記以及洞見。精品市場如何自疫情的泥沼中奮起,且讓我們逐一檢視。
除了以消費者與社群曝光的行銷角度來看時裝周,這些時裝周的大秀對於企業而言,到底有什麼商業考量?一年不只一場的時裝週,到底為什麼要如此大費周章?而一場耗費鉅資的時裝週,到底又可以為這些品牌帶來多少利潤?這些時裝周的戰略考量,對於台灣又有什麼參考價值? 掀開序幕,我們從金碧輝煌的2021春夏大秀說起。
若我們的服飾是一種對於自我的「遮蔽」,也是一種對於人群的「展演」,個人選擇穿什麼衣飾,是否更有其延伸的認同,或甚至是反叛的意義?而時尚作為一種時代變遷的產物,是否也可以從它的演進看見社會集體對於當代規範的態度呢?鷺田清一這本哲學小書,帶我們走進橫空出世的日本反叛美學,是如何用黑白的邊界,震驚世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圖:桃園市張善政市長出席「2024 桃金獎頒獎典禮暨景福宮店家改造成果展」頒 獎 23 家業者。 記者:王海音/報導 桃園市政府今年首次整合金牌獎項,以「桃金獎」為主軸,將以往金牌好禮、金牌好店升級轉型為「桃金好禮」及「桃金好店」,共遴選出23家獲獎業者,於今(12)辦理頒獎,現場同步以紀錄
Thumbnail
有人說麗江古城太過商業化,不如束河古鎮。到了麗江古城後,我發現自己就是喜歡商業化,商業化代表管理,金流物流都有,對應的是街道乾淨、廁所有人清理,人們和善親切,旅遊好感度瞬間提高好幾個層次,最吸引我的是除了商業化管理,還有文化院落的開放,讓我在體驗古城的美感時,也能有精神上的饗宴。 第一個走進的文化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珍靜靜地站在新開幕的「時光畫廊」中央,周圍是柔和的環境光照,每一幅作品都被一層金色的光暈輕柔地撫摸。牆上掛滿了由年長藝術家創作的肖像和風景畫,每一幅都默默訴說著一生的故事,刻劃在畫筆的一筆一劃中。隨著訪客陸續進入,他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被掛在前方的親歷史所吸引。
Thumbnail
(1張系統思考圖,掌握美國槍枝文化的深層脈絡)由於川普槍擊事件,媒體除了關注選情外,「美國槍枝氾濫」的議題也再度浮出檯面。我好奇,「槍枝」對美國人是否有著特殊情感?禁不禁都左右為難? ❝ 如果一件事不斷反覆發生,那勢必隱藏著更深層的心理情感 ❞ 先從戴上商業濾鏡開始...
Thumbnail
此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對於文化產業商業經營策略的看法,以及對高奢精品行業的興趣和探索。作者希望透過電子報社群成為「有全局觀的觀察者」,讓讀者理解物件對於個體與群體的意義,並成為「有意識的消費者」。文章中提到了作者對免費和付費訂閱的內容差異,以及未來電子報系列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珍沿著通往老城廣場的小徑緩緩前行,相機隨意地掛在她的脖子上。街道兩旁鋪著鵝卵石,金色時刻的陽光在彩色房屋間投下長長的舞動影子。過去十年,她在繁忙的城市中工作,透過鏡頭捕捉生活的瞬間,但總感覺有些不足。
Thumbnail
在模糊的照片色調中,自然景觀或抽象畫的輪廓逐漸顯現。在這種含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刻由珍所捕捉的,她的攝影常探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細微之處。珍站在小鎮的邊緣,手持相機,凝視著眼前跳動的豐富色彩。
Thumbnail
珍一直被那些刻畫在歲月臉上的故事所吸引,被長者平靜的凝視所吸引。作為一名攝影師,她試圖捕捉這些故事,將那些流露出一生豐富經歷的瞬間表情定格下來。在一個清爽的秋日早晨,當她漫步於當地農夫市集的繁忙小道時,一位眼睛閃爍著、面帶和藹微笑的老年婦女吸引了珍的注意。
Thumbnail
這是我們的故事! 《這不是個大使館》由台灣國家兩廳院,與瑞士洛桑劇院共同製作的紀實舞台劇,導演史蒂芬.凱吉( Stefan Kaegi ) 找來退休國際大使吳建國、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以及來自全球最大珍珠奶茶原料供應商的藝術家王思雅,三人用微型佈景與即時投影述說他們與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圖:桃園市張善政市長出席「2024 桃金獎頒獎典禮暨景福宮店家改造成果展」頒 獎 23 家業者。 記者:王海音/報導 桃園市政府今年首次整合金牌獎項,以「桃金獎」為主軸,將以往金牌好禮、金牌好店升級轉型為「桃金好禮」及「桃金好店」,共遴選出23家獲獎業者,於今(12)辦理頒獎,現場同步以紀錄
Thumbnail
有人說麗江古城太過商業化,不如束河古鎮。到了麗江古城後,我發現自己就是喜歡商業化,商業化代表管理,金流物流都有,對應的是街道乾淨、廁所有人清理,人們和善親切,旅遊好感度瞬間提高好幾個層次,最吸引我的是除了商業化管理,還有文化院落的開放,讓我在體驗古城的美感時,也能有精神上的饗宴。 第一個走進的文化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珍靜靜地站在新開幕的「時光畫廊」中央,周圍是柔和的環境光照,每一幅作品都被一層金色的光暈輕柔地撫摸。牆上掛滿了由年長藝術家創作的肖像和風景畫,每一幅都默默訴說著一生的故事,刻劃在畫筆的一筆一劃中。隨著訪客陸續進入,他們的表情變得柔和,被掛在前方的親歷史所吸引。
Thumbnail
(1張系統思考圖,掌握美國槍枝文化的深層脈絡)由於川普槍擊事件,媒體除了關注選情外,「美國槍枝氾濫」的議題也再度浮出檯面。我好奇,「槍枝」對美國人是否有著特殊情感?禁不禁都左右為難? ❝ 如果一件事不斷反覆發生,那勢必隱藏著更深層的心理情感 ❞ 先從戴上商業濾鏡開始...
Thumbnail
此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對於文化產業商業經營策略的看法,以及對高奢精品行業的興趣和探索。作者希望透過電子報社群成為「有全局觀的觀察者」,讓讀者理解物件對於個體與群體的意義,並成為「有意識的消費者」。文章中提到了作者對免費和付費訂閱的內容差異,以及未來電子報系列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珍沿著通往老城廣場的小徑緩緩前行,相機隨意地掛在她的脖子上。街道兩旁鋪著鵝卵石,金色時刻的陽光在彩色房屋間投下長長的舞動影子。過去十年,她在繁忙的城市中工作,透過鏡頭捕捉生活的瞬間,但總感覺有些不足。
Thumbnail
在模糊的照片色調中,自然景觀或抽象畫的輪廓逐漸顯現。在這種含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想像這是一刻由珍所捕捉的,她的攝影常探討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細微之處。珍站在小鎮的邊緣,手持相機,凝視著眼前跳動的豐富色彩。
Thumbnail
珍一直被那些刻畫在歲月臉上的故事所吸引,被長者平靜的凝視所吸引。作為一名攝影師,她試圖捕捉這些故事,將那些流露出一生豐富經歷的瞬間表情定格下來。在一個清爽的秋日早晨,當她漫步於當地農夫市集的繁忙小道時,一位眼睛閃爍著、面帶和藹微笑的老年婦女吸引了珍的注意。
Thumbnail
這是我們的故事! 《這不是個大使館》由台灣國家兩廳院,與瑞士洛桑劇院共同製作的紀實舞台劇,導演史蒂芬.凱吉( Stefan Kaegi ) 找來退休國際大使吳建國、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以及來自全球最大珍珠奶茶原料供應商的藝術家王思雅,三人用微型佈景與即時投影述說他們與台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