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程漫漫、俯仰天地悠悠。生命進程常伴隨著一個深刻的叩問:「作為人,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既是問自己,也是試圖藉由建立周遭世界的行動去回應。世界舉目所及之處,似乎皆是與我們相對的「人」;偏偏在這千千萬萬的眾人裡,沒有一個叫做「自己」。
在這千千萬萬的眾人裡,沒有一個叫做「自己」。
所以,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總要耗盡一生的時光去試著理解生命——包含了你的、我的、我們的、千千萬萬的生命,並在理解之中長出對於世界的演繹;那不再只關乎原始的慾望滿足、需求分辨,而是沿著生命之流逐步建立自我,或是有形的形象展演,或是無形的價值認同……是這些生命經驗的涓涓積累,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那意味著需要對待確立的價值觀與信仰系統進行思考與行動指認。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身處的位置決定自身絕大部分的價值觀塑造:身分、宗教信仰、性別 …等等,是社會教會了我們去指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因為那些意義的生成是其中一個能夠讓我們依稀辨認自身輪廓的方法。人們對於周遭世界的看法,並相導引著自身的行為,在行動中確定哪些是真正看重的、絕不可放棄的價值,並依循著價值觀行動以實現自我存在的意義。於是,我們都曾經有過盲目追循他人認同,遺失了自己的時刻;在還沒能強大到長出對生命的理解之前,足以作為自身存在依據的唯有與我們緊密相扣的親密他人,是因為他們曾不分晝夜的餵養,才使得我們得以漸漸成長…。猶記生命之初,世界仍是甜美的乳房,無私地贈以香甜的乳汁與鮮明簡潔的界線,似是搖籃又如牢籠般將我搖曳、撫慰…只須服從簡單的指令,或是肆意哭泣微笑便能再次被幸福圍繞;但空間總是有限的,再華麗巨大的堡邸也總有無法盛裝亟欲探索世界野心的時刻,自我於是破籠而出。

確認自身存在,是個體意義感生成的來源。我們其實是要透過這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他人」來確定自己的存在,要是沒有了他人與自己相對的歷程,自身也將失去辨認方向的導引。而正是因為意義的生成變動不定,我們在確認自己與他人存在的同時,既能完整自己亦會影響他人,量能波動會產生於自身與外界之間的界線,從而生出新的可能性。生命是流動之州,每個個體的生命能量是生生不息並與他人共存著的——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孤單一人活在這蒼穹宇宙之中,所以,在找尋自我存在與價值確立的過程中總要遭遇些界線波動的反射與傷害。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因此,自我價值實現推進的改變有時會成為他人的創傷來源。我們往往難以估量自身行動會造成的後果,卻忽略了成為自己、實現自我價值並不必然要與他人相對;或者,這其實是一種傲慢,選擇將自身存在凌駕於其他生命個體之上,卻無視於這萬千生靈的世界是共同存有的事實——這樣的自我,其實只是一種自私,也失卻了生命共有的價值。
因此,在成為自我的路上,去思考該如何調適自我與周遭世界的關係,便是我們為何要對自身與他人保持一定程度寬容的理由;只有歷經角度轉換、學著換位思考與理解,我們才得以抽換自身原先狹小的「視界」,去看見一個更大的「世界」。明白了他人是因位處不同位置而產生界線碰撞才導致傷痕,便能發現所謂自我存在的價值,其實是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而非靜止不變的——所謂的自我不只是向內索求,更需要向外兼容。
我們對他人境遇的反應,恰恰呈現了對於自我拓展與價值實現的圓融與可能性;因為懂得他人,我們能夠在那投射之中更清晰地看見自身的倒影,那便是我們能確立自身存在的第一步,也是發起行動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石。

是確立自身存在的第一步,也是發起行動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石
人的一生會與千千萬萬的人擦肩而過,在那之中只有其中數百或數千人,能夠有幸與其開展故事;是那些路過的人與他們的故事描繪出沿途的風景線,也是這些遭遇讓我們的每一天能更接近「自己」。關於自己,可能只是一種理想或幻覺;但因為有了理想,人們擁有了前進的決心與方向,在這之中,隨著生活經驗擴展,價值觀與選擇勢必有所轉換,選擇開展的路一經確立便無法回頭,那不過都是一個抉擇並著另一個抉擇所開啟的不同場景或結果;所以有時停下腳步回首,我們很常後悔或是想像:如若當時做了另一個選擇那會是如何?但人生沒有如果,那些相逢、相遇、相識、相知皆其來有自;不過端看我們如何看待或回應。孰好孰壞皆為一路所得,因為我們其實從來不曾真的擁有過,或者失去些甚麼;能夠真切握在手中,確認是真實的唯有自己——只有那些以時光,以故事點滴積累而成如今的自己。
人生每個章節所做出的不同選擇,不過只是片段的經過,在行走至命盡頭之前,沒有誰能說自己已然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因此,這也意味著:任何一個故事的篇章都不足以描繪一個完整的人,更無從判定那樣的生命究竟價值幾何。或許,活出自我便已然是價值實現的證明,只是有時候,人們往往盲目的固著於社會的資本式價值觀,那既狹隘眼界也阻礙了自我開展的步伐。因為所謂「社會」不過是每人各自的意義指認,社會實際上並不存在,真實存在的是受困而不自知的心。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該如何確保人的行為和選擇,是與自我存在的價值相一致的呢?令人遺憾的是,生命不是考試,此題無解。但無解的意思是這有無數多解——這世上有多少的人,便存在多少種回答。有時,人們之所以汲汲營營於找尋自我、重驗存在,是因為認為自己的生命有缺憾,該要向外尋求缺失的那塊;卻沒發現那些沿著我們肌膚紋理形成的輪廓都是獨一無二的形狀——這世上再沒有除了你以外的人,能成為你「自己」!既已是獨一無二,又何須擔憂不被辨認?沒有人真的需要彌補缺憾,在人作為個體降生於世上之時,儘管等待著我們的是廣漠天地間的無窮疑惑,但生命已然給予我們最初的答覆:我們都是完整的。無論往後的歲月裡,生命中還將出現多少瀕臨破碎的時刻,那些心痛都正是由於此——因為還在,也還能深刻的感受著;如同每一次在流淚、在微笑、在行走時,都是我們能讓自己更貼近自我的時刻。
人一生行走於世,如何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與存在於內在深處的渴望?選擇如何行動並以何種形式回應注定是我們要在這漫漫一生中,不斷與之拉扯的課題。過程中可能將承受自我的分崩離析、孤注一擲的狂熱、後悔失落的受挫,以及,受傷後再次拾起自己的復原時刻;每一次的嘗試與碰撞無疑都是艱難的,但脆弱過後又能重啟復原,再從中長出力量,生長出新的自我……。你願意相信甚麼、看見甚麼,便將如何建立自己的世界。

你願意相信甚麼、看見甚麼,便將如何建立自己的世界
因此,無論在這個當下,我們是否對於自己的選擇抱有悔恨,又或者自覺搞砸了一切再無翻身的希望;那些或是曾被好好承接,又或默默墜落的人生片段,都是成長的養分,亦是你一路歷經波折走至今日的最好證明。只要沒有全然放棄,世上沒有一條白走的路。無論如何,那些生命經驗會淬鍊出自我對於世界的新理解,讓我們再往下個目標邁開步伐時,同時,心中擴展出更多對於他人的明白,以及對自我的新想像——或許,這才是人們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吧?當我們從一味接收世界贈予、聽憑決裁的「受者」,轉變為形構世界的「施者」,能夠向外尋求盟友並成為世界真正的能動力來源,這便也是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
最後,關於「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其實便是人們該如何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既肯認他人的存在也找尋自我;重驗自身存在的同時,並探求與發現彼此的需求…以及,關於「自我」:我們該如何去愛?如何在與他人開展的關係中找到自己?如何在盤雜交錯的愛中,照見自己的需求而非匱乏…最後,關於生命:問題很多,答案很長。而我們準備好,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答覆這深沉又冗長的叩問了嗎?

關於生命:問題很多,答案很長。我們準備好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答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