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每年閱讀超過300小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十八歲之前,我主要閱讀的類型都是漫畫為主,第一次看小說是看姐姐的言情小說,後來也是在姐姐的影響之下,開始看武俠小說。

第一套看的是《雪山飛狐》,後來對於結局停在半空中的那一刀發了一頓脾氣。那是第一次讀到屬於「開放式結局」的故事。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對於一個口袋時常透光小學生來說,當年最新最潮的資訊從書局或漫畫店取得相對比較便宜。尤其是讀小說、新詩、散文更多了一些虛榮心,一方面彰顯自己有超齡的智慧,另一方面還能假裝自己認得的字很多。

甚至長大之後發現,台灣人一年平均只讀兩本書。況且,如同YOUTUBER─啾啾鞋在「不是每個人都有內心的聲音」說的,閱讀文字的時候腦袋裡面會產生圖像的人聽說更是少數。

所以閱讀文字對我來說有一種特殊的魔力。

raw-image

如果以數量來說,我閱讀最多的是漫畫和小說。出社會之後閱讀的領域和範圍就十分地廣,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今天想來說說曾在網路上被譽為最倒楣的世代 ─ 倒數的聯考生,一出社會就遇到雷曼兄弟事件的那一代(後來出社會之後覺得遇到馬政府時期22K的那一群也沒有比較幸運),有哪些書籍在我成長過程中帶給我巨大的影響。

小學的我讀什麼?

小學時期,對我影響最多的是張大春的《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野孩子》。

近年張大春的在個人立場上傾向中國。這我倒不意外,在1990年代台灣文壇能夠浮上檯面的,除了才華之外,符合當時的政治正確仍然有其必要。

但是,在個人電腦與網路都還沒普及的年代,能夠取得幾本逃離「國立編譯館」的課外書,已經是很幸運的事情了。

張大春的這幾本書,讓我知道除了「用功讀書」之外,還是可以對於這個社會保持懷疑。聯考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社會,而我們只是幸運沒有掉出網外的圈內人。

小學在低年級就能順暢的閱讀張大春的書也太唬爛。

在字認得不多的時候,除了巧連智之外(對,我那個年代就有巧連智了),有一本書(而且是有聲書)陪伴我很長的時間,是侯文詠的《在生命轉彎的地方》。

這本書的內容雖然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仍算是超齡的內容,但是它仍然讓我記得生命中即便是很嚴肅且重要的事情,仍然能夠用輕鬆詼諧的態度去看、去討論。

漫畫的話,在我那個年代《七龍珠》和《小叮噹(後來才正名為「哆啦A夢」)》一定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藤田和日郎的《魔力小馬》(後來才重新翻譯,正名為《潮與虎》)。當年的日本漫畫的台灣中文版會把主角的名字改成中文名。像《潮與虎》的主角「蒼月潮」就被改成「陳馬」,所以書名才被魔改成《魔力小馬》。

這部漫畫是第一個向我展示了「反派未必邪惡,只是和主角的價值對立」。像是鐮鼬兄妹、秋葉流 ...... 等等。也是一部即便現在步入中年重看一遍,還是會跟著主角情緒起伏的一個故事。

不過既然這邊是要講文字的魔力,我還是要小小抱怨一下。《潮與虎》的單行本第30集,阿虎看著逐漸失去生命的說:「所以說你們人類就是這麼脆弱到 ... 不堪一擊 ...」我還是喜歡舊版本的「所以我才討厭你們這些脆弱的人類 ...」

更貼近阿虎的性格,對於讀者來說也更有想像空間。

青春期讀什麼?

到了中學的時候,最主要就是以反叛為主。以為讀一些沒人看得懂的書就能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儘管那些書大部分我自己也讀不懂。

不過卻意外地讓我讀到一本我很喜歡的小說《紙牌的秘密》。在 2000 年以前,沒有諾蘭的《全面啟動》時代,故事可以一層又一層包裹,最後再串聯起來。我讀到的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初入社會之際

到了大學階段,大部分的閱讀都是為了娛樂為主。那正好是網路小說崛起時代。很可惜最後「小說頻道」這個網站也殞落了。

除此之外,當時開始崛起的還有九把刀,我最喜歡他的「都市恐怖病系列」還有「殺手系列」。一直到他出了《蟬堡》這個系列之後,我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的閱讀領域了。

他給我們這一代人很好的啟示,能把故事說得很中二、很熱血、很商業,絕對能夠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市場。

後來我開始喜歡讀一些恐怖小說,當兵的時候時常去便利商店買那49元的恐怖小說來讀(因為我在金門當兵,比較沒有那麼方便)。當時就開始讀星子、龍雲的作品。

我覺得無論是科幻或是奇幻故事,「世界觀」很重要。怎麼讓故事有一個獨特的規則在運行,讓角色或故事的世界被這個規則牽引。我是從這兩位作者身上學到這件事情。近期讀到世界觀最迷人的是漫畫《迷宮飯》。

閱讀產生的奇蹟

出了社會,閱讀開始是有目的,大多是為了解答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或問題。像過去一樣單純地因為喜好而閱讀的情況就越來越少。

也因為家裡的實體空間不足,漸漸地購買電子書取代實體書。不過,過去那些閱讀的軌跡,所帶給我閱讀的能力,仍然陪著我走過許多感到艱難、困頓的時刻。

如果說文字有它的魔力,它帶來最大的奇蹟就是讓我「持續閱讀,不斷思考,積極行動。」在有限的生命裡,努力選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通胖大叔的沙龍
33會員
19內容數
「觀察傳統產業的現在,找到屬於你的未來。」這是一個觀察傳統產業的專題,理解傳統產業的現況,讓你能夠更確定自己要甚麼樣的職涯與生活。
2023/07/27
身處專業分工的經濟型態,專業資歷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沒人雇用的一代》 理工出身的人,準備進入工程領域的業界,究竟有那些職業取向可以選擇?選公司、面試的時候又該注意些什麼事情?且讓我透過這篇文章娓娓道來。
Thumbnail
2023/07/27
身處專業分工的經濟型態,專業資歷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沒人雇用的一代》 理工出身的人,準備進入工程領域的業界,究竟有那些職業取向可以選擇?選公司、面試的時候又該注意些什麼事情?且讓我透過這篇文章娓娓道來。
Thumbnail
2023/07/25
從幼稚園中班就回家跟我說她交了男朋友,上小一就喜歡在安親班看小五的哥哥,應該可以確定在長大的過程沒有意外的話,女兒的性向應該是「直來直往」。那麼,爸爸身為資深異男,以免以後你失戀不好意思跟我說,所以我先寫下這篇「使用異男的公開說明書」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7/25
從幼稚園中班就回家跟我說她交了男朋友,上小一就喜歡在安親班看小五的哥哥,應該可以確定在長大的過程沒有意外的話,女兒的性向應該是「直來直往」。那麼,爸爸身為資深異男,以免以後你失戀不好意思跟我說,所以我先寫下這篇「使用異男的公開說明書」給你。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7/05
目前大家常說的「理工」科系,其實範圍超級廣。大分類就可以分成「理科」和「工科」兩大學門。比較多人知道的理科,例如:數學、物理、化學 ...... 這類的科系;常見的工科,舉凡科系後面加掛一個「工程」的都可以算是。 這篇文章就針對大叔我自己本家的「機械工程」來聊一聊。
Thumbnail
2023/07/05
目前大家常說的「理工」科系,其實範圍超級廣。大分類就可以分成「理科」和「工科」兩大學門。比較多人知道的理科,例如:數學、物理、化學 ...... 這類的科系;常見的工科,舉凡科系後面加掛一個「工程」的都可以算是。 這篇文章就針對大叔我自己本家的「機械工程」來聊一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教室裡看到學生用下課時間在看小說,我偷瞄一眼書封面的書名和作者,發現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輕小說作家,我很好奇他們國中生都在流行什麼,但國中生就是中二,一聽到老師稱讚自己在看課外書就會害羞裝沒事,問他們作者是誰他們也不太會檢視,只說班上同學都在看自己就跟著看,不太清楚作者是誰,但拜託誰沒經歷過國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教室裡看到學生用下課時間在看小說,我偷瞄一眼書封面的書名和作者,發現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輕小說作家,我很好奇他們國中生都在流行什麼,但國中生就是中二,一聽到老師稱讚自己在看課外書就會害羞裝沒事,問他們作者是誰他們也不太會檢視,只說班上同學都在看自己就跟著看,不太清楚作者是誰,但拜託誰沒經歷過國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一本書,叫作《屋頂上的哲學家》。那時我們家住在萬華的一間小公寓,二樓有個類似小閣樓的地方,我常常一個人待在那裡,一面看書一面望著外面,覺得自己就像屋頂上的哲學家一樣,那份滿足感,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天天跟同學借書看 我很小就喜歡閱讀,一方面我是家裡的老么,哥哥很皮,跟姊姊也玩不起來,
Thumbnail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如果文字有魔力,它能不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產生奇蹟?當我一年閱讀超過300小時,我才發現,閱讀的奇蹟已經發生了 ......
Thumbnail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如果文字有魔力,它能不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產生奇蹟?當我一年閱讀超過300小時,我才發現,閱讀的奇蹟已經發生了 ......
Thumbnail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Thumbnail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Thumbnail
升上高中以後,偶然在父親車上的廣播聽到了由大春先生在News98主持的【大書場】,他一說十餘年,每次轉開節目,就聽他一回一回的講著章回小說。我與章回小說結緣的不晚,但卻是在節目中才真領受到其口說表達的藝術與形式。當年節目開始時,總有call in贈書的環節,我記得曾經成功回答過兩次問題,並親至師大
Thumbnail
升上高中以後,偶然在父親車上的廣播聽到了由大春先生在News98主持的【大書場】,他一說十餘年,每次轉開節目,就聽他一回一回的講著章回小說。我與章回小說結緣的不晚,但卻是在節目中才真領受到其口說表達的藝術與形式。當年節目開始時,總有call in贈書的環節,我記得曾經成功回答過兩次問題,並親至師大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真要說對我的生命帶來的深刻影響,"我讀"及"我思"要更多些。或許跟自己沉默寡言的個性有關,寫作也是種對外的自我表達,必須具有強烈的向外表達意願才能做到。文學家或是作家總是可以精準地將生命的重量透過筆尖傳達出來。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真要說對我的生命帶來的深刻影響,"我讀"及"我思"要更多些。或許跟自己沉默寡言的個性有關,寫作也是種對外的自我表達,必須具有強烈的向外表達意願才能做到。文學家或是作家總是可以精準地將生命的重量透過筆尖傳達出來。
Thumbnail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大約正好碰上奇幻的時代。 看著電腦、手機、網路一起發展,看著世界速度越來越快,也看著陪我們青春的租書店一間一間關門。 讓我們一起走進時光裡,看一下藏在青春書櫃裡的各種風格的美好回憶。 喔對了!因為不喜歡被劇透,所以原則上也盡量在不劇透的前提下寫下感想。
Thumbnail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大約正好碰上奇幻的時代。 看著電腦、手機、網路一起發展,看著世界速度越來越快,也看著陪我們青春的租書店一間一間關門。 讓我們一起走進時光裡,看一下藏在青春書櫃裡的各種風格的美好回憶。 喔對了!因為不喜歡被劇透,所以原則上也盡量在不劇透的前提下寫下感想。
Thumbnail
我看著自己的書架,想著要挑哪十本來寫,還是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特別是其實讀完、寫完心得就幾乎忘記了XD。
Thumbnail
我看著自己的書架,想著要挑哪十本來寫,還是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特別是其實讀完、寫完心得就幾乎忘記了XD。
Thumbnail
叉燒從事演員工作,平時工作內容和漫畫關聯性不大,唯一沾邊的是去年參與演出的《陰間條例x冥戰錄》。但是從小到大所吸收的娛樂媒介,包含電影、電視、音樂、劇場,以及漫畫,就像是儲存的養分,常常讓叉燒在各種演出排練中蹦出一些靈感。
Thumbnail
叉燒從事演員工作,平時工作內容和漫畫關聯性不大,唯一沾邊的是去年參與演出的《陰間條例x冥戰錄》。但是從小到大所吸收的娛樂媒介,包含電影、電視、音樂、劇場,以及漫畫,就像是儲存的養分,常常讓叉燒在各種演出排練中蹦出一些靈感。
Thumbnail
閱讀使我們對身處的世界保持「若即若離」、「既出世又入世」的態度。因為書,我願意投入紅塵奉獻心力;也因為書,我也可以逃回精神心靈的世界,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Thumbnail
閱讀使我們對身處的世界保持「若即若離」、「既出世又入世」的態度。因為書,我願意投入紅塵奉獻心力;也因為書,我也可以逃回精神心靈的世界,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