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部落格100篇特輯》:聊聊我的閱讀旅程!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的閱讀旅程。

其實這主題想寫一陣子了。碰巧前些日子順手一算才發覺百篇將近,想說此篇不寫更待何時!

此外還有另一個契機。幾周前造訪蟬雨越讀,老闆娘熱情推薦近期愛書,我也趁機分享我的部落格與IG。她很開心地按下追蹤,但也好奇地問:為什麼你會想在這個大家都不讀書的時代推廣閱讀啊?

是啊,為什麼呢?

我想,這或許可從我的閱讀旅程中找到解答。

【萌芽:潛移默化】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曾說過,會喜歡上閱讀是因為媽媽的關係。由於媽媽是愛書人,家裡就不缺書,房中很早就有一面書牆讓我賞玩,各種各類的書都有。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就常抱著一本厚重的兒童百科全書在床上趟讀。除惹來好幾頓罵,還害我步入近視深淵。媽媽那時還買了套西洋經典文學兒童版。於是乎,年幼的我就讀過《塊肉餘生記》、《小婦人》還是《戰爭與和平》等大部頭書(雖說是簡化過的)。想當年真有出息,唏噓……

另外還有媽媽推薦的亞森.羅蘋系列(據說她年少時很愛)。那時看的是台灣東方出版社的黃皮本。約莫小五、六的我,每周都到學校圖書館扛好幾冊回家啃讀。兒時的閱讀時光,著實懷念!

raw-image

【黑暗:升學陰影】

上國中後升學壓力湧上,花在教科書上的時間日漸增加,讀課外書的時間就直接等比下降。

高中後更是每下愈況。在《大腦喜歡這樣學》一文曾說到這慘澹過往。由於遇上一堆鬼神同儕,讓我對自身能力產生極大質疑,讀書成了件非常痛苦的事。陷入比較漩渦的我,甚至覺得書只要給頭腦好的人讀就好,自己用功只是浪費時間。

這樣的偏激的心態連帶影響我看其他閒書的心情,加上時間幾乎都拿來「念」書,結果三年來讀的量10隻手指都數得出來。國小以來保有的閱讀習慣,就這樣斷了……

【重生:小說世界】

進了大學,時間整個蓬鬆起來。不過,一開始我花更大量時間在籃球場上,閱讀離我已經太遠。讓我重返的契機是我的好心同學。那時到隔壁寢串門,朋友隨手問我要不要看他最近借的書,想說閒來無事,便順手牽回。

這本書是東野圭吾的《白夜行》

結果不讀則已,一讀就讓我難以離手,驚嘆推理小說竟能這樣寫。一查才知道原來日本推理小說有分重解謎的本格派,與重寫實的社會派。後來我幾乎追完東野所有著作,也讀了許多社會派大師松本清張的作品。

就這樣,閱讀火種被點燃的我又開始海量地看起書來。

在升大三那年的暑假,假借做專題之名沒回家的我,開始拜讀金庸。花整整兩個月殺玩全套,眼睛都要脫窗。之後又把托爾金的《魔戒》系列、和《精靈寶鑽》都刷了個遍。啊,還有那現在還完結不了的《冰與火之歌》……

raw-image

大學的我完全回到閱讀世界。不過那時看得都是小說,印象中唯一讀的非虛構作品是《世界是平的》,但現在已不大記得它在講什麼了……或許是升學時代陰影仍在,我對偏知識性的書總提不起勁看。

而這樣狀況在研究所時迎來轉向……

【轉向:社會運動】

原本傭散躺在舒適圈讀書的我,在碩班時遇上了改變這一切的重大事件:318學運

記得當時每天睜開眼,就是瘋狂爬臉書、批批踢貼文,任無數資訊直衝腦門。試圖理解這場運動脈絡的我,赫然發現自己居然是如此「無知」。不但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所知甚微,更缺乏經濟學、社會學的視野來理解這個世界。想到這些如此重要的事,我過往居然甚少關注,瞬時感到相當慚愧。

運動結束後,我開始懵懂地跑圖書館,借像李筱峰的《台灣史100件大事》或齊邦媛的《巨流河》之類的非虛構作品,稍稍突破舒適圈。

不過即便意識到不足,那時我更關心的還是即將面臨的就業。由於系上近半都是走入神山,賣肝救國,那時的自然我也是抱著捨身掙錢的心,打算加入護國研替的行列。沒想到出師不利,面試五個部門皆無果。

那時渾噩好一陣子(可見《情緒解鎖》一文),勉強接受後,把研究所畢了業,到高雄微北的鄉間小學,展開此前從未想過的替代役生活……

【拓展:蟄居時光】

替代役對我來說是完全的意外空檔。覺得既然無法賣肝換錢,至少要有些收穫,來個等價交換。「那就來讀書吧!」我想。由於之前意識到的不足,我便將閱讀眼光轉向往那些未曾駐足的領域。管它是科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宗教還是哲學,通通給它嗑下去。

像重讀計畫介紹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世界觀》《黑天鵝效應》等對我影響很大的書,都是在這段時間遇上的。

raw-image

因為這樣的學習沒有考試與比較的可能,讓我可以依自己的步調前進。替代役什麼沒有雜事最多,於是我便趁澆花、割草時慢慢思索、咀嚼。想不通就放著,讓知識有時間沉澱發酵。真還不懂就放下,一切隨緣。

放下成見,廣闊閱讀的我,每天被各種多元觀點,不斷更新、擊打原本狹隘的視野,眼界整個被打開。為記錄這些感受,我開始用Evernote作閱讀筆記,更有系統地整理所學。

raw-image

另外,就連本就有接觸的小說類作品也生出新觸角,讀了像是《靈山》、《邊城》、 《1984》或《 過於喧囂的孤獨》等略有年歲的經典。附個那時讀的書單給大家參考。

raw-image

總之,這段時日我完全沉浸在書海中,徹底享受到嶄新的閱讀之樂。

【應用:賣肝人生】

當完替代役葛格,繞了一圈的我終究回到科技業,在一間半導體外商展開賣肝人生。而當上社畜的我,也開始轉向閱讀一些較工具的書。

比如因感受到上班後空餘時間極度限縮,而買了許多時間管理書籍(如《搞定》);而面對就業時的撞牆迷惘,我則從自我成長書籍中找到解方(如《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同時我也開始發現理財的重要,一改過往對金錢的不敏感,買了不少財經書回來研讀(如《漫步華爾街》)。

也正是這段時間,我想分享閱讀的心更加強烈,覺得好東西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但或許是求學時的自卑心再次作祟,總覺得自己能力欠佳,不敢分享。這些在〈魯宅如我是怎麼開始寫東西的?〉中已談過,就不贅述。

總之,最後在2020年8月8日,我在〈姆斯的閱讀空間〉發表第一篇讀書心得。讓我的閱讀展開又一段新旅程!

【後記:閱讀想像】

如果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我讀的東西挺雜的。這散廣的狀況,其實正反映著我一路的閱讀軌跡。

扣回開頭的問題:為什麼要在這個沒人讀書的時代推廣閱讀?

理由與我的經歷自然是不可分。閱讀對我來說就像是場探索,藉由書中文字,我得以到各種新鮮領域冒險。而我希望這些「閱讀」風景能被更多人看見。

我從不想將自己定位成那種濃縮式的重點說書。我所做的更像是展示旅行時的景點照,推薦這些好地方。如果大家因這些分享,親自踏足那些所在,甚至發現我所沒注意到的美妙景色,那是再好不過。

而我同時希望能透過這樣的分享,讓大家得到更多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

《真相製造》《成功的反思》中提到的,在這資訊乍看富足的時代,人們的認知差異卻越來越大,我們反而活在一個更加分裂的世界。我期待的是,有沒有可能透過這些分享,讓大家發現「原來也有這些面向的思考啊!」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將部落格取名為閱讀「空間」的原因。我希望大家可以輕鬆自在地走入這裡,隨意晃晃,找個舒適的地方獨自品思,或可與我討論,或可與他人交流。

如此或許就能褪去現在網路社會慣常的劍拔弩張,得以理解他人的觀點,進而嘗試溝通,找到彼此都更能接受的更好方向。我理想的閱讀空間就是一個能實踐這些的場域。

當然,上面這些都還沒實現(笑)。我也還在摸索著除了部落格、粉專、IG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媒介。最近正好看完《創造安娜》,不知怎麼,對安娜想搞的ADF很有感。或許等哪天本夠厚,搞個實體閱讀空間也不錯(?)

亂想完畢,該結語了。我想,在這個短影片、社群圖文當道的「快」時代,閱讀正是給了一個「慢」下來的機會,讓我們得以靜靜思尋。而唯有靜下來,我們才更能反芻自我、理解他人與認識世界。這是閱讀教會我的事,也是我想在這個沒人讀書的時代,分享閱讀的原因。


PS. 因為有些文章只發布在方格子或Matters,所以文章數略有差異。100篇是總量,怕有人誤會說明一下(笑)。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和哀居↓↓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姆斯的閱讀空間
206會員
275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好久沒做書單特輯了。前些日子,和書友 Nayu 在 Podcast 上聊書時談到了「找自己」這個主題,覺得非常適合做個書單,所以—Here you go! 為什麼會想分享這個主題書單呢?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從小努力念書升學,出社會後又繼續在職場上辛苦奔波;然而,我們似乎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
Thumbnail
2025/03/23
好久沒做書單特輯了。前些日子,和書友 Nayu 在 Podcast 上聊書時談到了「找自己」這個主題,覺得非常適合做個書單,所以—Here you go! 為什麼會想分享這個主題書單呢?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從小努力念書升學,出社會後又繼續在職場上辛苦奔波;然而,我們似乎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自己
Thumbnail
2025/02/16
上週末再次北上參加一年一度的閱讀盛會——台北國際書展。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女友週六要上班,這次只能安排做禮拜天的一日遊,勉強抓住展覽的尾巴;逛完後依然感到意猶未盡。以下和大家聊聊這次三刷書展的小心得。
Thumbnail
2025/02/16
上週末再次北上參加一年一度的閱讀盛會——台北國際書展。比較可惜的是,由於女友週六要上班,這次只能安排做禮拜天的一日遊,勉強抓住展覽的尾巴;逛完後依然感到意猶未盡。以下和大家聊聊這次三刷書展的小心得。
Thumbnail
2024/12/29
年末將至,又到了例行的盤點時間。2020 年,因為方格子的年末儀式徵文而開始了這樣的覆盤習慣,今年已是第五次,覺得很有成就感!那麼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吧。(首圖為到新加坡出差拍的美美夜景照)
Thumbnail
2024/12/29
年末將至,又到了例行的盤點時間。2020 年,因為方格子的年末儀式徵文而開始了這樣的覆盤習慣,今年已是第五次,覺得很有成就感!那麼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吧。(首圖為到新加坡出差拍的美美夜景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教室裡看到學生用下課時間在看小說,我偷瞄一眼書封面的書名和作者,發現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輕小說作家,我很好奇他們國中生都在流行什麼,但國中生就是中二,一聽到老師稱讚自己在看課外書就會害羞裝沒事,問他們作者是誰他們也不太會檢視,只說班上同學都在看自己就跟著看,不太清楚作者是誰,但拜託誰沒經歷過國
Thumbnail
前一陣子在教室裡看到學生用下課時間在看小說,我偷瞄一眼書封面的書名和作者,發現是我從來沒聽過的輕小說作家,我很好奇他們國中生都在流行什麼,但國中生就是中二,一聽到老師稱讚自己在看課外書就會害羞裝沒事,問他們作者是誰他們也不太會檢視,只說班上同學都在看自己就跟著看,不太清楚作者是誰,但拜託誰沒經歷過國
Thumbnail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如果文字有魔力,它能不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產生奇蹟?當我一年閱讀超過300小時,我才發現,閱讀的奇蹟已經發生了 ......
Thumbnail
喜歡閱讀需要一些環境和機緣。恰巧我成長的環境電腦和網路都還沒普及,所有流行的資訊要從唱片行、書局、漫畫店裡面取得。 如果文字有魔力,它能不能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產生奇蹟?當我一年閱讀超過300小時,我才發現,閱讀的奇蹟已經發生了 ......
Thumbnail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閱讀的呢? 我從小就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對閱讀的熱愛卻因為升學考試和填鴨式教育而熄滅。成為了一個不看書的大人以後,在人生的低潮中因為閱讀讓我更加瞭解自己,轉變我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也讓我養成閱讀的習慣。 希望可以透過分享讓更多人體會閱讀的美好。
Thumbnail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閱讀的呢? 我從小就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對閱讀的熱愛卻因為升學考試和填鴨式教育而熄滅。成為了一個不看書的大人以後,在人生的低潮中因為閱讀讓我更加瞭解自己,轉變我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也讓我養成閱讀的習慣。 希望可以透過分享讓更多人體會閱讀的美好。
Thumbnail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Thumbnail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真要說對我的生命帶來的深刻影響,"我讀"及"我思"要更多些。或許跟自己沉默寡言的個性有關,寫作也是種對外的自我表達,必須具有強烈的向外表達意願才能做到。文學家或是作家總是可以精準地將生命的重量透過筆尖傳達出來。
Thumbnail
對我來說,《我讀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寫故我在》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真要說對我的生命帶來的深刻影響,"我讀"及"我思"要更多些。或許跟自己沉默寡言的個性有關,寫作也是種對外的自我表達,必須具有強烈的向外表達意願才能做到。文學家或是作家總是可以精準地將生命的重量透過筆尖傳達出來。
Thumbnail
我看著自己的書架,想著要挑哪十本來寫,還是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特別是其實讀完、寫完心得就幾乎忘記了XD。
Thumbnail
我看著自己的書架,想著要挑哪十本來寫,還是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少,特別是其實讀完、寫完心得就幾乎忘記了XD。
Thumbnail
「閱讀」是不需要受到任何評判或指教,出於自我內心的渴望,純然想去觸碰更多精彩故事的一種行為,這無關乎讀不讀得懂,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快樂,或是其他任何你想得到的東西。
Thumbnail
「閱讀」是不需要受到任何評判或指教,出於自我內心的渴望,純然想去觸碰更多精彩故事的一種行為,這無關乎讀不讀得懂,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快樂,或是其他任何你想得到的東西。
Thumbnail
因為亞森.羅蘋而愛上寫作,年輕作家羅士庭也許不是第一個,但他對書與圖書館的熱愛,給了他不同的眼光去畫出心中好讀書人的樣貌。 撰文=羅士庭 攝影=楊若榆(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賃居台北,我對租屋的條件只有一個:方圓五百公尺內,
Thumbnail
因為亞森.羅蘋而愛上寫作,年輕作家羅士庭也許不是第一個,但他對書與圖書館的熱愛,給了他不同的眼光去畫出心中好讀書人的樣貌。 撰文=羅士庭 攝影=楊若榆(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賃居台北,我對租屋的條件只有一個:方圓五百公尺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