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希特勒瞭解多少?你知道,他是個藝術家、吃素、不酗酒、不抽煙,甚至愛好動物(第一部動物保護法出自納粹德國)
吸特樂回來了,2015,一旁的狗狗具諷刺意味且為電影重要轉折之一
吸特勒回來了(Er ist wieder da,2015),改編自德國作家提姆魏穆斯(Timur Vermes)同名諷刺小說,如同英文譯名,非常直接:Look Who's Back。
當初購入這本小說,是在誠品的架上,封面非常的簡潔,兩撇黑線,直覺便是希特勒的髮型,在電影中也有提及,包括擠在方框內的書名,也是代表,他那知名的蓄鬍造型。
然而,諷刺小說對於讀者而言,包括那些黑色幽默的台詞,取得共鳴的前提,在於需對其背景、時事需有一定的認知,才會感到趣味。而當時的我對於德國、歐洲相關時事新聞不甚了解,所以看到一半便棄追了,直到看完電影後才回頭重讀。
電影本事
在2014年,原本應該在1945年死於元首地堡的希特勒,突然在柏林市區公園的草叢醒來(沒錯!非常直接了當,請不要探討穿越的方式跟原因)。湛藍的天空,不存在轟炸機,蟲鳴鳥叫,取代蘇聯軍隊的砲聲。他穿著軍裝恍惚地走在柏林街頭,民眾把他當角色扮演的街頭藝人,甚至還被當成騷擾犯。最後看見報紙的日期「2014」,他暈倒在街角的書報攤裡。
醒來之後,他遇見一位被電視台解雇的工作人員-薩瓦斯基,後者因被開除,所以希望找尋拍攝題材取得回鍋的機會,他向希特勒提議拍攝「元首入民間」的短片,行走德國。希特勒逐漸瞭解當前歐洲的諸多議題及瞭解新的武器「媒體」所帶來的力量,及在其中再次崛起的契機。
***教學防雷線***
國中歷史,談到戰間期的歷史,必定會談到法西斯的威權體制,包括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德國的希特勒,我都會強調納粹取得政權的方式,嚴格說來,是透過人民一票一票投下的,如同「吸特樂回來了」中希特勒不斷疾呼的:『我是依靠民主!!!』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Weber)提到權威有三種:傳統權威、法理權威以及魅力型權威。顯然的,希特勒,這位來自奧地利的失志畫家、一次大戰為德意志作戰獲得鐵十字勳章的傳令兵。當時戰敗的許多德國民眾心中,顯然是個英雄的存在,尤其是發表言論時,觀眾會被拉入其充滿魅力的思維中。爾後獲得政權(法理)、最後變成一種信仰(傳統)。
包括當時的卓別林,開始模仿這號人物(大獨裁者,1940)、或是〈惡棍特工〉、〈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兔嘲男孩〉、〈慕尼黑交鋒〉等電影,只要梳個旁分頭加上鬍鬚,便可代表希特勒的形象。
說句題外話,我至今仍覺得在德國演員-布魯諾·岡茨在帝國毀滅(Der Untergang,2004)的演繹是個經典,大學時期由於放映的電影院不多,還特地到西門町的真善美去看。沒想到後來的摔筆橋段直到現在仍被當作梗圖橋段。
回到〈吸特樂回來了〉電影,一開始希特勒被當作僅為演出過於投入的小丑,甚至登台的第一個電視節目是個惡搞的脫口秀。然而,他登台的沈默鋪陳及鏗鏘的言論,以媒體做為管道,包括youtube、直播等等渠道,直接直抵觀眾的內心。主要談論的,是許多德國民眾關心、壓抑的許多言論,包括對於難民的收容議題、及德國民眾失業、經濟蕭條問題。希特勒宛如是德國民眾的一部份,是個發聲宣洩的出口。
貧窮的老年與青少年、失業問題,身處在這種國家,我們正急速朝深淵沈淪,而毫無知覺,我們應該跨越這深淵,反擊即將開始~吸特樂回來了
電影最終以薩瓦斯基發現真相,但被關進精神病院(這部分與小說不太一樣,老實說,當希特勒說出:我是你內心的一部份時,我一直想到鬥陣俱樂部)。希特勒成為電影明星,與電視台經理共乘大型賓士,巡遊於柏林街頭,此時路人已不再是當他為搞笑者,反倒是對他打招呼,甚至擺出納粹手勢,歷史似乎即將重演。
一、你認為現今的台灣,如果出現希特勒,是否會如同電影般及塑造成團體偏移呢?
二、你認為薩瓦斯基態度轉變,驅使他尋找真相的關鍵點為何?
三、你認為希特勒不停地強調人民的「民主」,為自己理念辯護的想法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