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HTC搶攻虛擬領域的啟示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次在美國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參展商約3,200個,種類琳瑯滿目,其中一個發燒品就是「虛擬眼鏡」(AR/VR/MR/XR)。

Panasonic旗下新創ShiftALL、Caliverse、Sony皆展出相關產品,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HTC的新產品VIVE XR Elite——即使2014年市場未見曙光,HTC仍堅持開發VR的硬軟體,終於在2016年,迎來了萬象更新的「VR元年」。

當年的CES展會上,英特爾(Intel)、高通等廠商也展出了VR相關產品,可惜「虛擬世界」的概念和一般消費者的距離太遠,對商家(To B)市場雖然有些斬獲,但數位經濟最大的金流來源卻還是顧客端(To C)的市場。

近幾年,智慧型手機的平均銷售量是每年13億支;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資料,虛擬頭戴裝置在2016年全球出貨量是900萬台,在2021年達到1,095萬台;從數字上的差異可以了解匯流裝置跟分流裝置市場規模的差距,不過虛擬頭戴裝置突破1千萬大關,實屬一個新里程碑,得歸功於Meta創辦人祖克伯喊出「元宇宙(Metaverse)」這個未來數位經濟的新方向。

HTC的VIVE XR Elite究竟和其他科技公司的產品有何差別?

目前出貨量還是分流的元宇宙,其組成仍脫不了訊號端、終端和應用服務端。今年在CES展示虛擬頭盔的大多數廠商,在終端表現的水準差距不大,解析度都不錯,應用程式運行程序也穩定,不太有延遲反應的現象;而HTC的頭戴裝置除了擁有上述優點,在非單純遊戲內容產製商的行列中,應用服務端的內容供應則更具創意,互動性也令人滿意。

舉例來說,其中一個遊戲戴上VIVE XR Elite後,搭配右手搖桿,就能玩「指揮家遊戲」。玩家能透過頭盔辨識沒有搖桿的左手指揮樂團和合唱團,如果拍點不到位,樂團成員可是會露出不悅的表情。

另一個冒險遊戲,在水下蒐集破關用的任務球,游到岸上爬上制高點通關,其高度臨場感與情境互動,著實讓人懷疑是否身歷其境。

而身歷其境,便是數位科技內容至關重要的事。遊戲之外,也有一般比較熟悉的元宇宙會議室、全螢幕劇院和網頁瀏覽等功能。

其他VR頭戴裝置廠商也展出同樣的「辦公情境」,甚至是看一場虛擬演唱會,但互動感極低,若演唱會本身不吸引人,很難打進大眾市場。

我也詢問某展場的負責人,目前有沒有辦法做到Live的虛擬演唱會,得到的答案是:在畫面建置上還有一定的難度,只能提供後製的內容。

對比於我們熟稔的數位經濟:智慧型手機、iOS/Android系統和App的三個層級,過去十年迎來的榮景眾所皆知,而HTC在虛擬領域的布局已有自己的終端——頭戴裝置、平台——Vive和原創內容,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畢竟所有的匯流經濟,皆來自分流累積。

但是,既然HTC擁有自己的平台,在產製獨家內容時若能廣納百川,多和虛擬數位內容開發商合作,則能激發更多創意,降低產製壓力。

聚沙成塔,也許在未來元宇宙普及於生活的那一刻,HTC又能奪回數位經濟霸主的寶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薇瑄的沙龍
25會員
116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王薇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2025/04/29
西班牙近期推出《人工智慧良善使用與治理法》草案,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該草案延續歐盟AI法規,對企業使用高風險或禁用技術祭出重罰,但對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僅以「警告」與「紀律處分」帶過,形同免責。此種制度設計讓人質疑:當AI成為國家治理工具,誰來監控擁有監控權力的機構?
2025/04/15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2025/04/15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新一輪關稅,乍看是選舉年再度上演的經濟民族主義,實則是一次以關稅為槓桿的全球權力重構。這場關稅行動,打著保護本土產業的旗號,卻充滿選擇性與策略性操作,既向選民展示強硬姿態,又保留與盟國談判的籌碼。
2025/04/01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
2025/04/01
AI正改寫21世紀的產業版圖。中美兩國的人工智慧競爭,不只是技術領先的角力,更是一場制度模型與產業結構的對決。兩國分別在政策驅動與市場機制下走出不同節奏,也映照出背後深層的地緣戰略與價值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章節要帶大家初探虛擬實境這個產業~~~ 伴隨著科技進步發展,VR 虛擬實境已逐漸擴大應用到許多產業之中,2021 年不能錯過的熱搜榜科技新詞「元宇宙」更是其混合使用的最強案例。然而, AR/VR 混合式的 MR 以及 XR 也趁勢崛起,大幅度的挑戰人們對於感官的互動體驗! 虛擬實境(Vir
Thumbnail
本章節要帶大家初探虛擬實境這個產業~~~ 伴隨著科技進步發展,VR 虛擬實境已逐漸擴大應用到許多產業之中,2021 年不能錯過的熱搜榜科技新詞「元宇宙」更是其混合使用的最強案例。然而, AR/VR 混合式的 MR 以及 XR 也趁勢崛起,大幅度的挑戰人們對於感官的互動體驗! 虛擬實境(Vir
Thumbnail
活動: 眺望2024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主辦單位: 資策會 、 XRA 趨勢研討會
Thumbnail
活動: 眺望2024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 主辦單位: 資策會 、 XRA 趨勢研討會
Thumbnail
Apple 在本次 WWDC 推出第一款 MR 頭盔 Vision Pro,正式進軍頭戴式裝置市場,是繼 2016 年 AirPods 後,再一次推出全新型態的硬體。 其實在蘋果入局之前,包括 Meta、HTC、字節跳動等廠商都已積極推出 VR/AR 頭盔,並且在過去兩年以元宇宙的概念試圖行銷市場
Thumbnail
Apple 在本次 WWDC 推出第一款 MR 頭盔 Vision Pro,正式進軍頭戴式裝置市場,是繼 2016 年 AirPods 後,再一次推出全新型態的硬體。 其實在蘋果入局之前,包括 Meta、HTC、字節跳動等廠商都已積極推出 VR/AR 頭盔,並且在過去兩年以元宇宙的概念試圖行銷市場
Thumbnail
在蘋果 Vision Pro 收穫大量媒體和 KOL 好評之後,它們在 VR 領域上的最主要競爭對手 Meta 創辦人馬克 ·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公開表示(新聞連結):蘋果的設備在技術上並沒有帶來任何 Meta 尚未「已經探索過的」重大突破,而且他對人們如何使用該設備的願景「不
Thumbnail
在蘋果 Vision Pro 收穫大量媒體和 KOL 好評之後,它們在 VR 領域上的最主要競爭對手 Meta 創辦人馬克 ·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公開表示(新聞連結):蘋果的設備在技術上並沒有帶來任何 Meta 尚未「已經探索過的」重大突破,而且他對人們如何使用該設備的願景「不
Thumbnail
2023年6月5日登場的WWDC開發者大會,蘋果終於展示了全球昂首期盼的虛擬頭戴裝置「Vision Pro」。自2021年Meta創辦人祖克柏提出「元宇宙」概念後,AR、VR、MR、XR供應鏈及技術開發廠商便湧動了一波虛擬世界的熱潮。
Thumbnail
2023年6月5日登場的WWDC開發者大會,蘋果終於展示了全球昂首期盼的虛擬頭戴裝置「Vision Pro」。自2021年Meta創辦人祖克柏提出「元宇宙」概念後,AR、VR、MR、XR供應鏈及技術開發廠商便湧動了一波虛擬世界的熱潮。
Thumbnail
搶先體驗HTC VIVE XR Elite,一日遠距辦公體驗心得!
Thumbnail
搶先體驗HTC VIVE XR Elite,一日遠距辦公體驗心得!
Thumbnail
這次在美國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參展商約3,200個,種類琳瑯滿目,其中一個發燒品就是「虛擬眼鏡」(AR/VR/MR/XR)。 Panasonic旗下新創ShiftALL、Caliverse、Sony皆展出相關產品,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HTC的新產品VIVE XR Elite
Thumbnail
這次在美國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CES),參展商約3,200個,種類琳瑯滿目,其中一個發燒品就是「虛擬眼鏡」(AR/VR/MR/XR)。 Panasonic旗下新創ShiftALL、Caliverse、Sony皆展出相關產品,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HTC的新產品VIVE XR Elite
Thumbnail
META的價值何在?是否能成為元宇宙霸主?現在的股價是否能投資了?
Thumbnail
META的價值何在?是否能成為元宇宙霸主?現在的股價是否能投資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