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靠的記憶

2023/02/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多年來總是提醒自己,不需要跟親朋好友爭辯過往曾一起經歷的事:「你記錯了,明明那次我們是去哪家餐廳……」因為記憶不是錄影帶,並不是每次回想起就原原本本的重現,無數的研究全都證明,記憶在每次回想時都會被重新再創造一個全新的記憶,也就是原始的記憶只是素材,我們會依回想當時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變化,聽起來很神奇,但大腦就是這麼運作,每一次回憶的新記憶,會覆蓋之前的原始回憶。
因此,隨著我們不斷累積各種新的經驗,加上我們的價值觀不斷改變,我們對特定人事物的評價或印象改變時,對那些事物相關的記憶也會改變。
對我們過往生命歷程也是如此,回顧過去的記憶會受現在心理狀態而影響,比如現在的境遇不錯;相當滿意目前生活的話,對兒時年少的回憶就會比較正面;相反的,如果心情不好時,回憶過往的生活也會比較灰暗。
除非有寫日記的習慣,否則事過境遷,所有的回憶都會摻雜太多後來的想像,因此不需要跟別人爭辯,大家都不是故意要彼此唱反調,而是雙方都擁有各自以為的真實。四百年前哲學家聖奧古斯汀就這麼寫:「如果過去和未來這兩種時間是存在的話,那麼他們存在的位置不會在過去也不會在未來,而是以現在的狀態存在的。」
是的,除非用筆寫下,或者用影音記錄下來,否則我們大腦的記憶如同時間,永遠只有當下。

人人都是事後諸葛

每次災難過後,一模一樣的戲碼,不管是媒體或學者的發言,只要遮住日期與颱風名稱,真的會分不清楚是那個事件,反正每次都是「老問題」,每個人也都知道問題在那裏,可是,硬是誰也解決不了。
看著那些事後諸葛,就想起在企業界工作的朋友常會抱怨說:「當初自己提出某些計劃時,主管或同事要嘛不支持要嘛反對,甚至還會扯後腿,可是案子一旦成功,那些原來不看好的人,卻紛紛來攬功勞。」
我們在社會上,也看到有許多政治人物不只是信口開河指鹿為馬,甚至顛倒黑白昨非今是,往往比商場上的爭名奪利做得還臉不紅氣不喘,不禁感慨真是世風日下好奇怎麼有那麼多不要臉的人。
可是這種情形看得太多之後,也發現一般民眾,甚至我們周邊的親友,對於一些不牽涉到個人利害關係的事情,也會有『經常性的遺忘症』,當他們現在認同某一件事時,他們根本忘了或不承認當初是多麼地反對。
這種情形其實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直到看了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才恍然大悟。
原來一般人遇到新的觀念想法,如果是跟自己原有的信念相衝突時,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以下四個階段的反應:第一個階段是會認為這個東西根本是胡說八道,一點意義也沒有;可是如果新的觀念一再出現,讓人無法忽略,第二個階段就是會認為,這個說法很有趣,但有點離譜;等到這個觀念沒有錯誤,而且顯然是正確的,第三個階段就會認為觀念雖然是真的,但是不重要;後來發現觀念不只是正確,而且有意義,甚至是重要的,第四個階段就會認為,是很重要,但是我老早就知道了。
大概也就是如此,所以自古以來,成為一個『先知』,往往是痛苦的,遠在希臘神話中就這麼告訴我們卡珊德拉的悲劇。卡珊德拉是特洛伊戰爭時代的公主,命運讓卡珊德拉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天神又詛咒她,將沒有人會相信她的預言。
瞭解了人的思考模式與認知習慣後,想做事情的人也可以比較心平氣和地看待這種『攬功推過』的人之本性。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物理學家戴森的自傳 (戴森是發明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的專案小組召集人) 他就提到,在他很年輕時,他的長官告訴過一個人生至理:「親自做成一件事情與獲得那件事情的功名,這兩件生命中最棒的事情,你只能選擇得到其中一樣。」
這個故事多年來我一直銘記在心,也不敢貪心地兩者都要。同時我也瞭解到,往往要做成一件事情,甚至要想盡辦法把這件事變成別人的點子,功勞事先就全給別人,那麼這件事才有機會做成。
這個體會,我認為對於一個想做事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非營利組織發展與成長的過程,簡直可以說是武功秘笈裏的關鍵練功心法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