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合理化與自我欺騙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很年輕時就體會到,人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因此就不再嚐試說服別人,改變別人,更不會期待別人會「自我反省,誠心道歉」,若真的有人能面對自己過去的錯誤,那是「賺」到的,多年來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對別人有期待」。
這種合理化的行為,在心理學上當然會有很完整的論述,但是即使我們沒讀過心理學,從小看的「伊索寓言」故事裡吃不到的葡萄一定是酸的,不也是在告訴我們這一件事嗎?
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斷在自我欺騙,有研究者探索組織為什麼會道德敗壞,發現用「委婉措辭」來自我欺騙是主要因素,「無限賽局」這本書的作者。賽們˙西奈克就認為,委婉措辭使我們能與自己的決策或行動帶來的影響保持距離,我們就不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厭惡或難以忍受。
比如說,程式設計師會說「透過遊戲化提升使用者體驗」比「我們找到方法可以讓大家對我們的產品成癮,進而提高業績,讓公司賺錢」更容易讓人接受。不管是任何社群媒體或手遊公司,都知道他們使用的技術就是讓人網路成癮,不管是自動載入新資料,按「讚」和自動推播的內容……等功能都是為了讓我們花在螢幕上的時間更長,進而成癮。但是這些公司當然都會說,這一切技術都是為了「改善使用者體驗」。
其他委婉的說詞還包括把「人」說成「資料點」,那麼網路科技監控我們在網路上的每一次點擊,造訪的足跡和習慣,就可以說成無害的「資料探勘」,就像「裁員」說成「縮減員工數」,我們就可以輕易逃避內心道德的負擔。
人人都是事後諸葛
每次災難過後,一模一樣的戲碼,不管是媒體或學者的發言,只要遮住日期與颱風名稱,真的會分不清楚是那個事件,反正每次都是「老問題」,每個人也都知道問題在那裏,可是,硬是誰也解決不了。
  看著那些事後諸葛,就想起在企業界工作的朋友常會抱怨說:「當初自己提出某些計劃時,主管或同事要嘛不支持要嘛反對,甚至還會扯後腿,可是案子一旦成功,那些原來不看好的人,卻紛紛來攬功勞。」
  我們在社會上,也看到有許多政治人物不只是信口開河指鹿為馬,甚至顛倒黑白昨非今是,往往比商場上的爭名奪利做得還臉不紅氣不喘,不禁感慨真是世風日下好奇怎麼有那麼多不要臉的人。
  可是這種情形看得太多之後,也發現一般民眾,甚至我們周邊的親友,對於一些不牽涉到個人利害關係的事情,也會有『經常性的遺忘症』,當他們現在認同某一件事時,他們根本忘了或不承認當初是多麼地反對。
  這種情形其實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直到看了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才恍然大悟。
  原來一般人遇到新的觀念想法,如果是跟自己原有的信念相衝突時,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以下四個階段的反應:第一個階段是會認為這個東西根本是胡說八道,一點意義也沒有;可是如果新的觀念一再出現,讓人無法忽略,第二個階段就是會認為,這個說法很有趣,但有點離譜;等到這個觀念沒有錯誤,而且顯然是正確的,第三個階段就會認為觀念雖然是真的,但是不重要;後來發現觀念不只是正確,而且有意義,甚至是重要的,第四個階段就會認為,是很重要,但是我老早就知道了。
  大概也就是如此,所以自古以來,成為一個『先知』,往往是痛苦的,遠在希臘神話中就這麼告訴我們卡珊德拉的悲劇。卡珊德拉是特洛伊戰爭時代的公主,命運讓卡珊德拉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天神又詛咒她,將沒有人會相信她的預言。
  瞭解了人的思考模式與認知習慣後,想做事情的人也可以比較心平氣和地看待這種『攬功推過』的人之本性。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物理學家戴森的自傳 (戴森是發明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的專案小組召集人) 他就提到,在他很年輕時,他的長官告訴過一個人生至理:「親自做成一件事情與獲得那件事情的功名,這兩件生命中最棒的事情,你只能選擇得到其中一樣。」
  這個故事多年來我一直銘記在心,也不敢貪心地兩者都要。同時我也瞭解到,往往要做成一件事情,甚至要想盡辦法把這件事變成別人的點子,功勞事先就全給別人,那麼這件事才有機會做成。
  這個體會,我認為對於一個想做事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非營利組織發展與成長的過程,簡直可以說是武功秘笈裏的關鍵練功心法呢!
看著那些事後諸葛,就想起在企業界工作的朋友常會抱怨說:「當初自己提出某些計劃時,主管或同事要嘛不支持要嘛反對,甚至還會扯後腿,可是案子一旦成功,那些原來不看好的人,卻紛紛來攬功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酷兒影展與酷蓋爸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內捲到躺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愈晚退休壽命愈短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年紀大才體會到的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發展中的數位威權主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整理是感受平靜生活與自我對話的過程_ 對話空間整理師Lillian【女人創業老實說】 陳昱利 Lillian |  Organizing for Freedom創辦人 Lillian曾經也苦於東西太多,從一名愛購物生活沒有秩序的女性,經歷了國際搬家,只有一鍋一杓的日子六個月,深刻體會到不被物品所束縛的日子,因此開始物品的斷捨離。
    Thumbnail
    avatar
    女創里里長Tina
    2021-07-22
    自我療癒-關於環境與煩躁感處理以上是我們朋友間的聊天,覺得應該也有不少人也會有類似狀況,因此提出. ..
    Thumbnail
    avatar
    Anita(希塔療癒,人類圖,寵物溝通,塔羅,解夢)
    2021-04-16
    自我的理解與追尋:從「課本情意文章」到「國寫測驗」的教學與評量規劃對老師及學生來說,段考國寫如何讓學生有感覺、有教、有準備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而段考國寫可以算是每次段考範圍的素養評量之一,因此,思索教學的重點及命題重點能否扣合,則相當重要。 第二段考的授課範圍包含洪醒夫〈散戲〉、黃信恩〈扼口〉、蘇軾〈赤壁賦〉、〈詞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及白先勇〈遊園驚夢〉
    Thumbnail
    avatar
    JLH
    2020-12-08
    人格類型/ 自我認同與身分概念的複雜-心理學你有做過MBTI的測驗嗎?有沒有覺得結果模稜兩可? MBTI的基礎奠基在心理分析家卡爾·榮格的理論上,如內傾、外傾、理性、非理性的差異,這篇就來看看榮格如何區分人的性格。
    Thumbnail
    avatar
    就是那個光
    2020-06-14
    世界文化對比與自我認同從大清帝國到中華民族,民族主義致幻劑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發展 今天與一位精通五國語言的老先生聊到:有一位澳洲的朋友在聊天時候講到我的英文其實帶有 a little Hongkong Accent,老先生并沒有這麽覺得,不過半開玩笑的問了一下Chinese一般不都講chinglish嗎?但老先生也并沒
    Thumbnail
    avatar
    李家寶
    2019-11-27
    理財的核心思想與自我檢測 什麼是理財?        所謂善於理財,就是指在收入固定的狀況下,如何去減少對自已而言的浪費與虛榮心,又如何盡量將錢用在提升自己的幸福上,了解理財的目的是「為了未來的消費而延遲目前的消費」。        只是現實中常常是當人的收入提高時,消費意欲卻越強,這樣的現象在經濟學中又稱為財富
    Thumbnail
    avatar
    自知者明的投資路
    2019-11-26
    所有權的想像和實踐:談客體化他者與自我主體形塑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時代會如此焦慮,是因為無法再實實在在地擁有什麼。持續擴展的科技工具和數位環境,帶給人們超乎以往的視聽經驗,卻也加深人對能親身體驗及擁抱實際世界的不足。
    Thumbnail
    avatar
    安娜倩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