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前到年後,碰上幾樁意外,又有些糟心的事,心情跌宕起伏,開心的時候當然有,但低落的時候似乎更多。
就說昨天吧,幾件事撞在一起,心情很差,該做的工作又因手傷進度不順,便決定出門。心想著,或許買個包,讓自己cheer up 一下。
搭了捷運,先去逛逛書展。幾家大出版集團佔據最中心的位置,滿坑滿谷的書,簡直是我這種嗜讀者的奇幻樂園。但逛著逛著,不禁想,這麼多的書,這麼低的折扣,究竟能吸引到多少讀者買單?而孜孜不倦寫作的人,夙夜匪懈做書的人,付出的心血又要賣多少書才能平衡得回來。
都說時間和金錢都是客觀的度量標準,因為一天24小時,人人都相同。而金錢也一樣,一塊錢就是一塊錢,在誰的手裡都是同樣的價值。
但其實不然。12歲的少年和50歲的中年人,雖然一天同樣擁有24小時,但對這24小時的快慢感受完全不同。同樣的,貨幣單位的價值雖然固定,但在不同的人心中,甚至同一個人在衡量不同物品時,就有了不同的價值標準。
書展裡一本書的價格買不了2杯星巴克咖啡。但我們可以天天一杯星巴克,卻很少願意用原價買一本書。「知識無價」,如今「知識」是真的「無價」了。
最終,我沒買成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