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 - 天底下只有新鮮事的時代

矽谷傳真 - 天底下只有新鮮事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最近在我的同溫層,討論最熱門的話題不是矽谷裁員潮,也不是幣圈泡沫化,而是人工智慧真的要來了。回顧過去二十年,我們歷經了軟體、網路、行動與雲端產業的起飛,每一次的典範轉移,除了造成產業板塊劇烈變動,也帶來大量的創業與投資機會,例如電商改變了零售業、網路改變了媒體業、行動產業更劇烈地將內容、遊戲、餐飲、旅遊、金融、醫療都帶入了無所不在的智慧裝置與行動網路環境中。

身在矽谷的我,一方面看著三大科技公司爭搶人工智慧龍頭的戲碼,每個月好幾場的加速器新創簡報,大半新創也都採用人工智慧作為主要訴求,無論是企業解決方案、食品加工、醫療服務或各類機器人,甚至新藥開發、法律顧問、會計稅務等各種過去人工繁複、效率低落的工作,紛紛開始有軟硬體結合人工智慧的方案開始進入商品化的階段。

回想當年參與 AppWorks 創立的 2009 年,我們看到了 Mobile is eating the whole world ,在 Apple 及 Android 兩大陣營廝殺多年,App 開發者橫空出世,以及東南亞市場正追隨北美的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腳步的環境下,我們站到了第二波網路創業與投資浪潮的搖滾區。後來我們也經歷了物聯網起飛的階段,並讓我有機會參與台灣硬體業爭逐 IoT 與 MedTech 新創與內部創新的過程。

這一次,唱了好幾年的【AI is eating the whole world 】終於發生,也將會是 2023 年的主題曲。而一切都由去年底火紅、兩個月內使用者破億的 ChatGPT 開始。由知名連續創業者 Elon Musk 與 YC第二代執行長 Sam Altman 所創立的人工智慧公司 OpenAI,正式公開由大型語言模型 GPT-3.5 所生成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它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可以幫你寫作文、寫程式,回答的精準度與專業性,幾乎是頂級專家等級。

舉例來說,當我問它【人工智慧的優點與缺點】,它的答覆是:「人工智慧可以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幫助人們做出更快、更準確的決策。除了可以自動化許多重複的工作,減輕人們的負擔,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在一些高危險的環境中代替人類工作,保證人們的安全…

人工智慧的缺點則包括:可能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導致就業問題;需要大量的數據和信息來進行學習,如果這些數據和信息不完整或不準確,那麼結果也會不準確;人工智慧可能會產生演化,超越人類的控制,導致威脅人類的安全。總之,人工智慧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技術,但我們需要謹慎地運用它,避免出現不良影響。」

這個答案,不僅口吻專業,而且用字精準、涵蓋完整。ChatGPT公開後不到一週時間,已經有超過一百萬人開始跟這個機器人對話,而且一旦給予回饋跟更多的訓練,可以想見這個機器人的答題能力與速度,不僅超越百科全書,也將成為史上擁有最多知識與動態資訊的資料庫。

生成式人工智慧,結合行動網路普及後、多數人早已習慣的智慧裝置、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以及即將普及的擴增實境、智慧生活環境,一方面多數人都會擔心人類的工作、隱私與獨創性是否會被嚴重打擊,但另方面,也有許多專家樂觀地相信,如同軟體與網路產業並沒有消滅所有人的工作,甚至還改變及創造出許多新的工作機會一般,人工智慧也未必只有輔助及威脅,而可能是解放人類思考與工作模式的巨大機會。

進一步說。甚麼是專家,甚麼是專業,相信都會在各行各業開始重新的定義與討論。人類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成為專家,這件事也將開始被挑戰。此外,職場上所強調的不可取代性,過去比較的對象是其他人,未來將是人類對機器的不可取代性是甚麼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創作與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至於 Microsoft, Google 與 Facebook 的 AI 巨頭爭霸,還有矽谷新創與投資人面對 AI 潮流有哪些舉動與趨勢,我之後會陸續追蹤與分析,敬請期待。


avatar-img
IC的沙龍
249會員
37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