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隨手可得的資訊與知識,我該怎麼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臉書上總有許多推播的廣告順著我們的搜尋習慣,餵養了我們許多資訊。只要你願意點開連結,各大雜誌與媒體的內容都能順利閱讀;不喜歡閱讀太多文字,youtube上也有許多知識型網紅,將他吸收過後的知識,再反哺給他的觀眾。
唐鳳曾說過,知識要分享。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都只是這個龐大的宇宙知識其中的一小部分,唯有透過分享,我們才能藉由拼湊每一個人的一小部分,「勉強完整」認識整個大宇宙。諾貝爾物理得獎者費曼也說,將知識分享出來,用你所能懂的語言描述,這才代表你真的掌握了這項知識,而透過分享,可以讓你不足的部分有機會被補足。所以,分享知識是一項對人類發展、求知與認知都十分有助益的行為。
然而,每天處於這些被大家分享、十分有用的知識與資訊下的我,卻容易感到焦慮。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厲害?在專業程度上,我是不是被遠遠的拋下?大家都如此上進,我究竟在這裡做什麼?
有用的知識那麼多,好像該學的事物也變多了。補習班的內容不再只有傳統的學科,才藝課也早已跳脫過去的作文、心算、美術、運動......。坊間四處林立STEAM課程的教學,玩樂高也變成一種才藝,更進階點還要把程式融入樂高中,閱讀課要加入哲學思辨早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打個籃球最好都要跟外國人一起,這樣才能在生活中學英文。
專業的老師好像越來越多,似乎隨便拈來一堆老師都是備課認真,教學專業,親師溝通與班級經營都一把罩的老師,甚至還有專門開設陪老師備課的,屬於老師的「補習班」。
我真的十分疑惑,大家的時間真的都那麼充裕?不需要偶爾懶散或陪伴孩子?沒有其他的雜務?疑惑和焦慮,交替的在我心頭輪番敲打,我的心蹦蹦蹦蹦,連帶的大腦都嗡嗡嗡嗡,究竟,這些知識與資訊,是不是真的每個都要學?每個都得碰一下?
前幾週,看到某位教師的分享備課內容,真的是十分細緻與用心,學習單洋洋灑灑,還先把答案都寫好填滿,與孩子討論的時候,能更快掌握答案已經是基本盤,還得要融入一點心智圖或者彩色美編,這樣能增加孩子閱讀動機。當時我心裡想,這些學習單那麼的細緻,如果請孩子們自已完成,究竟能完成多少?或者,孩子們已經有找出文章架構的能力了嗎?更甚至,老師到底用什麼時間指導孩子繪製心智圖?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學習單這些重點,有系統且有方法的指導孩子,讓他們真正學習與理解,而不是只為了完成學習單?
我自己也曾經出學習單出到走火入魔,差點忘記學習單的作用與目的到底是什麼。假設是課堂上的筆記,那當然沒問題,孩子就是順著我的上課內容,將筆記填入學習單中,未來,他們能透過學習單,快速複習。然而,這麼書寫筆記的方式就是正確的嗎?每個人有自己的思維邏輯與方式,唯有使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記錄下來的筆記,去蕪存菁後才是真的能夠再次複習的東西,否則都只是拾人牙慧罷了。
分享這些學習單的老師,無庸置疑是十分用心的老師,但是在教學上,真的有辦法讓孩子學習到他想傳達的內容嗎?也許有,也或許沒有。所以,不管分享的內容多麽的令人讚嘆,在執行面上才是值得我們細細考量與轉化的地方。
教學如此,學習的內容也是如此。
我了解自己在短時間內,無法快速吸收許多知識與資訊,正因如此,我應該更重視吸收的知識是否真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並實踐在我的生活上。我願意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但是也應該要小心謹慎別讓好奇心轉化成焦慮,一直不斷的追逐吸收知識與學習,卻忘了真正要內化的底蘊。又或者小心別讓自己的好奇心變成了三分鐘熱度,如果好奇,要想辦法養成習慣,了解與閱讀、操作與運用。
讓知識與資訊,成為我思考的材料,而不是限制了我的思考,或者綁架我的思考。
要讓知識與資訊成為我思考的材料,得先要建立我自己的知識體系。所有的心知識與資訊,都不過是我主體系的旁支罷了。
寫到這裡,感覺越來越清晰。接下來,我得努力實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8內容數
這是我對國際教育及國際學校的觀察與研究。歡迎勘誤指教。 畢業於台師大課程與教學所,熱愛教育。努力在公立學校現場實踐中,期許自己能在分享知識的路上,有一個小小的容身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桃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國小選IB,難道可以快樂輕鬆躺五年? 我要選IB,因為我要讓孩子快樂學習。 IB的學習是脈絡化的,知識不脫離生活,孩子在實地操作與生活中學習知識,在閱讀中奠基。
國小選IB,難道可以快樂輕鬆躺五年? 我要選IB,因為我要讓孩子快樂學習。 IB的學習是脈絡化的,知識不脫離生活,孩子在實地操作與生活中學習知識,在閱讀中奠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有時候明明看清了一些事,但礙於情面總是猶豫不決,無法果斷做決定,所以都說欠什麼都好,但不要欠人情,人情債是最難還的。 在面對無止境的自我內耗中,勇敢的斷捨離,是件相當重要的事,或許會不捨這麼長時間的相處,及互相的付出,但當付出已超過時,是時候該放下了,該收回過多的付出,回到自己身上了,只有自己好了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到學校學知識學技能,習得很多寶貴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在個人身上就是取得學位,謀得好工作,得到好前途,可以養兒育女,栽培下一代。運用在眾人事務上就是建設與創新,為國家帶來更大的進步。可是,這些知識如果沒有轉成智慧,就會產生很多的煩惱,學越多煩惱越多。比如,學到一門新技術,就想用這個獨門技術
Thumbnail
這是一本幫助你面對難搞之人還能維持理性的實用指南≖‿≖ 生活中、職場上、家庭裡, 多少會遇到一些個性難搞又說話帶刺的人, 除了送對方一本《閉嘴的藝術》(╯‵□′)╯︵┴─┴ 這本《他不讓你好過,你更要好好過》可以提醒你, 沒有人能傷害我們, 除非是我們允許🛡️。 作者黛比.約
當內心覺得疲憊,徬徨無助時 總會想回到過去 做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和老友相聚想重回以前的感覺 但見了面,一樣的人,卻已是不同的感覺及心情 更加明白了,自己內心已不再純淨 浸入社會的染缸中,終究會染上不同色彩 無法成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在這世上真的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 想必也是辛苦過
Thumbnail
在「財富投資防火牆」的閱讀中收穫到了,當遇到投資風險該要怎麼做準備的思考面向。因為我們如果沒準備就越容易在市場恐慌時,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在不確定的風險下,我認同的是分散投資的重要性。把資產分佈於多個類別,投資者可以降低風險,並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機會。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有時候明明看清了一些事,但礙於情面總是猶豫不決,無法果斷做決定,所以都說欠什麼都好,但不要欠人情,人情債是最難還的。 在面對無止境的自我內耗中,勇敢的斷捨離,是件相當重要的事,或許會不捨這麼長時間的相處,及互相的付出,但當付出已超過時,是時候該放下了,該收回過多的付出,回到自己身上了,只有自己好了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們到學校學知識學技能,習得很多寶貴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在個人身上就是取得學位,謀得好工作,得到好前途,可以養兒育女,栽培下一代。運用在眾人事務上就是建設與創新,為國家帶來更大的進步。可是,這些知識如果沒有轉成智慧,就會產生很多的煩惱,學越多煩惱越多。比如,學到一門新技術,就想用這個獨門技術
Thumbnail
這是一本幫助你面對難搞之人還能維持理性的實用指南≖‿≖ 生活中、職場上、家庭裡, 多少會遇到一些個性難搞又說話帶刺的人, 除了送對方一本《閉嘴的藝術》(╯‵□′)╯︵┴─┴ 這本《他不讓你好過,你更要好好過》可以提醒你, 沒有人能傷害我們, 除非是我們允許🛡️。 作者黛比.約
當內心覺得疲憊,徬徨無助時 總會想回到過去 做個無憂無慮的孩子 和老友相聚想重回以前的感覺 但見了面,一樣的人,卻已是不同的感覺及心情 更加明白了,自己內心已不再純淨 浸入社會的染缸中,終究會染上不同色彩 無法成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在這世上真的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 想必也是辛苦過
Thumbnail
在「財富投資防火牆」的閱讀中收穫到了,當遇到投資風險該要怎麼做準備的思考面向。因為我們如果沒準備就越容易在市場恐慌時,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在不確定的風險下,我認同的是分散投資的重要性。把資產分佈於多個類別,投資者可以降低風險,並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機會。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