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官方於2024/4/25正式推出SEND服務,此操作模式較無參考作用。
快遞費高漲的時代,加上亞馬遜FBA倉庫分倉作業的繁瑣,即便用了快遞出貨到同一個FBA,但因為非Box Level的最佳化作業,會有拆箱-重新包裝-貼標-配送到其他FBA倉的人工作業,導致費用很高,而且補貨效率不彰現象。所以筆者做了一個實驗,假設想定如下:
假設一:讓Amazon在頭程的階段就讓貨物進行第一次的分堆/倉作業
假設二:用小箱取代大箱,讓倉庫減少需要拆箱分貨的機率
假設三:使用板出空運降低整體成本
實驗基本資料: 2022年12月,台灣提貨時間為2022/12/9,包裝數量:11個SKU,36箱,204units,毛重約350KG(未含棧板,重量大於材積)。
操作基本SOP:
- 前提準備:與貨代溝通好海外倉入倉、撿貨、預約及提貨的流程。
- Amazon後台生成Shipping Plan,並挑選Amazon UPS Partner Carrier, 提貨日期押在貨代給的到達美西機場+10-14天,提貨地址為海外倉地址(南加州)。
- 系統將分配多個FBA倉,以上述實驗為例,分成了SBD1 18箱、SCK4 10箱、SMF3 6箱、LAX9 2箱,並同時生成FBA及UPS標籤。
- 箱外另貼FBA倉識別的貼紙,並提供上述分倉的資訊給海外倉,以利撿貨事宜。
實際操作結果:
- 運輸時序:
a.台灣提貨時間:2022/12/9
b.經日本轉機到達洛杉磯機場時間: 2022/12/13
c.進海外倉時間:2022/12/15
b.完成分撿作業及預約UPS提貨:2022/12/19
e.UPS完成提貨及送到四個分倉:2022/12/21
f.美國聖誕節假期:2022/12/24-26
g.204units收完貨:2022/12/28
h.系統預計Closced時間:2023/2/13
2. 入倉後的再分倉作業
a. SBD1 18箱: 分成18個倉庫再配送
b. SCK4 10箱: 分成17個倉庫再配送
c. SMF3 6箱: 分成12個倉庫再配送
d. LAX9 2箱: 分成4個倉庫再配送
進36箱,204units,最後分成51個最終到達倉。
3. 運輸成本
每家貨代或快遞業者報價的金額有極大的差異,筆者不便透露太多細節,但有幾點可以分享及提醒:
a. 空運的起運量問題:空運與快遞的最大差異在於固定成本分攤,空運高固定成本(以批次為單位的成本),低變動成本(以重量/材積重為單位的成本),快遞基本上都是變動成本為主,以筆者此批為例,至少要180-200KG以上,空運才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b. 空運需要估算海外倉作業成本及Amazon UPS Partner Carrier費用,Amazon UPS Partner Carrier較一般貨代或線上預約至少是3-5折,而且可以先做分倉增加效率。
c. 整體算下來,以上述的案例,每公斤大約可以較快遞節省70-80元台幣,約25-30%多,但做了分小箱的作業(大約增加了一倍的箱數),包材與人工成本分攤下來增加並不多,而且打棧板可以抵消快遞每箱0.5公斤無條件進位的損失。
結論及感受
筆者並未仔細的去紀錄11SKUs每天庫存的數量,不過可以明顯感受小批量或以Packing每箱數量為單位,增加庫存的速度比整批進同一個倉再分倉的補貨速度快。另外,將每箱的裝箱單位減為一半,經兩次分倉作業後(所以一共做了三次分散的動作),每個倉平均分到的數量僅剩約4units,或許是因為分到每個倉庫的東西少了,作業的速度也快了。不過,比起海運費用,還是高了不少,下次筆者將實驗海運+UPS Partner Carrier再來試算整理成本及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