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防疫期間、消費大眾降低外出而帶動的線上購物需求增加,六月時台灣市場傳出新聞媒體報導物流費用漲價的消息;而細看該則報導,是金物流的整合平台調整牌價自優惠價恢復原價,尚未看到運輸業者有進一步價格異動表示,反倒是媒體朋友下的標題獲得了閱聽者眼球。
而從2019年底疫情開始以來,經歷了整個2020、到現在2021經過了一半,確實全球的運輸物流成本,在市場供需結構大幅變動,整體較過往增加許多;空運因各國防疫限制政策供給受限、需求轉為海運,快速湧入的海運貨量,導致海運貨櫃供給需求調整平衡下、成本費用也快速增長...那麼,陸運呢?
身處電商界的朋友,肯定對於物流成本的變化相對敏感,以物流結構而言,成本略分為倉儲段、運輸段,倉儲段的成本有庫存、各節點作業(自動化設備或人力),運輸段的成本則有集貨配送、點對點配送、店對店配送...等等;以防疫期間為例,線上購物需求頻率增多,倉儲空間的變動曲線基本較小,而持續增加的銷貨量會先影響各節點作業總體成本,可能是作業工時增加,延伸出的勞務、場地水電等直接費用,接著耗材、包材等維持營運事務的間接費用也跟著增加;加上銷售量持續上升,進貨補貨的作業週期將更短,電商整個倉儲應該已將是鬧哄哄的狀態下,這時候運輸段若卡住,就會形成商品賣出了卻送不出去、商品賣完了卻沒有貨可補的惡性阻塞循環。
一般而言,運輸上的管理,對於電商企業管理倉儲來說相對稍複雜,主要在於一般電商通常將配送運務交由專業運輸公司處理,也因為如此,當運輸公司也發生車輛人力調度卡頓時,便影響了電商的倉儲程序;伴隨著運輸段調度成本增加,往往很可能的接著就是反應在價格增加,所以未來的電商物流趨勢,莫非就是一直漲價嗎?
做為經常接觸數位轉型的成功案例的一份子,我個人比較樂觀,這情形可視為市場機制調整的過渡,主要原因在於防疫期間高度頻率的線上消費,將在各國陸續放寬防疫措施後逐漸修正,雖然曲線還是成長,但火箭式的上升線不容易復見。其次是市場對於成本本身就會汰換,運輸產生的人力調度缺口,在共享物流模式持續調整下,很快地會被重新定義,例如人力共享、區域型的短鏈、智能物流櫃,在其他國家政策與市場規劃,數位技術驅動的模式已經蓬勃生長中,台灣市場也會對這些模式的應用越來越常見,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