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岩走壁玩太魯閣峽谷(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條東西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打通了中央山脈,也打開了險峻的太魯閣峽谷,實際上太魯閣早在兩、三百年前就有原住民的獵徑,太魯閣族人因追逐獵物發現了立霧溪流域的原始山林,遂率領族人翻越中央山脈,來到花蓮建立部落。
太魯閣的公路開鑿則歷經清治、日治到國民政府時代。其大力開發是從日治時期開始的,起初為鎮壓、治理山上的原住民,日本人開闢軍事與理番道路;而他們也因此發現到太魯閣峽谷之美,在1937年設立了「太魯閣國立公園」;此後,又發現太魯閣藏有大量礦產,接續開發了探金與發電道路。直到戰後國民政府接管,率領榮民兵繼續公路開鑿工程。
中橫公路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西部的公路。
1960年,東西橫貫公路完工通車,主線從台中東勢到花蓮太魯閣全長193公里,這條幾乎全由手工雕鑿出來的公路,成為台灣交通史重大的里程碑,也留下現在遊客拍照打卡熱點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
如今,中橫沿線步道成為親近太魯閣峽谷的最佳方式,時而沿著山壁而行,時而穿越山洞隧道,彷彿可以飛岩走壁一般,將太魯閣的峻山、深谷、溪流、瀑石美景盡收眼底。
東西橫貫公路是台灣重要的交通里程碑。

小錐麓,小試身手下切溪流深谷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實際上橫跨花蓮、南投、台中三個縣市,其步道系統依照難易度分為6級,若以太魯閣峽谷來說,列名的大約有10多條步道,而大多是半天以內,甚至一、兩個小時即可走完的景觀型步道,一天安排兩、三條都顯得輕鬆寫意。
小錐麓步道因為有一段狹窄的碎石路很像錐麓古道而得名。
此次造訪太魯閣運氣不錯,先前封閉的小錐麓步道前段路線重新開放了,讓我們得以完整體驗它的沿途風景。在錐麓古道還沒開放之前,許多登山愛好者就嚮往那片絕美的陡直峭壁,後來發現就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旁有一條路很有錐麓古道的感覺,於是開通了這條步道。
走步道之前,不妨先到遊客中心參觀,這裡有太魯閣自然生態的相關知識介紹,也有飲水機可以先把飲用水裝滿(建議出門自備水壺減少使用瓶裝水,一起為環保盡一份力喔!)
從小錐麓東段入口進入,會先有一段陡上的階梯,接著是僅有一人寬度的碎石步道,然後又開始陡下,因此需要一點腿力,途中有觀景平台可以稍作休息,眺望立霧溪谷及砂卡礑橋,走過一段單索吊橋之後路就平坦了,準備接砂卡礑步道。
小錐麓步道會經歷陡上陡下的過程,所幸都是階梯並不難走。

砂卡礑,沿溪而行的半山壁步道

砂卡礑是在太魯閣的步道當中最接近溪谷的一條,岩壁就在頭頂上方伸手可及,看似地勢險峻,實際上平坦好走。沿著砂卡礑溪緩緩上行,尤其在溪流平緩的路段,可以看到溪水因底下岩層富含碳酸鈣,透出如寶石般的藍綠色,對岸山壁的皺褶曲線則是造山運動的證明,讓人見證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砂卡礑溪水呈現漂亮的藍綠色。
砂卡礑步道全長有4.1公里,但是大部分遊客走到大約1.5公里處就折返了,因為這裡設有稱為五間屋的小吃攤,販賣馬告香腸、檸檬愛玉、麻糬等原住民美食,當滿足了口腹之欲,彷彿就覺得任務達成。若續往前行,步道盡頭另有三間屋攤販在等著遊客,不過最終還是必須原路返回。
遊客在五間屋歇腳品嘗原住民美食,來一杯將整顆檸檬冰凍再解凍、使果肉呈現如雪片般形狀的清涼的檸檬花愛玉特別解渴。
往回走到砂卡礑橋下,有旋轉樓梯可以上到橋面,我們從這裡接上遊覽車離開。大紅色的砂卡礑橋除了十分顯眼,橋面上還有許多人會忽略的亮點,那就是兩側橋柱的共100隻石獅子。仿北京盧溝橋的設計,仔細看每一隻石獅子都有不同的表情和造型,有的仰天大笑,有的呲牙裂嘴,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不知不覺就走到橋的另一端。
砂卡礑橋上的石獅子每一隻表情都不同,還可從高處俯瞰沿石壁開鑿的砂卡礑步道。

燕子口,看峭壁壺穴奇景

燕子口的岩壁上有許多洞穴,是受地下水和立霧溪長期侵蝕,經歲月雕琢形成的天然壺穴,成為燕群的棲息地而得名,但後來因為生存環境改變等因素,燕子越來越少,如今主要欣賞這一路段特殊的地質美景。
進入燕子口依規定必須戴上安全帽,團員留下這張難得的「工人照」。(攝影/領隊糖果)
要走燕子口還有一個特別的體驗,就是必須租借安全帽,因為這個路段容易落石而有此規定。走到大約中段,抬頭看會發現岩壁上有許多不自然的塊狀水泥,聽導遊說才知道原來它們是作為消音塊的功能,因為此處的回音特別大,為了避免岩層受到震動崩落而設置。
燕子口岩壁的壺穴是天然形成的。
印象中太魯閣峽谷多是堅硬的花崗岩,實則不盡然。在造山運動的過程中,有堅硬度接近鑽石的岩壁,也有如片麻岩等較脆弱的岩層,而這也正是當初工程人員遇到的困難。他們必須不斷探測每個地方的地質,哪裡可以開挖、哪裡會有危險,尤其早年沒有精良的探挖機具,都是靠人力一點一點的挖鑿,才留下這些不平整的斧鑿痕跡,當挖到一定程度之後,再用炸藥把岩層炸開,也因為工程危險性高,造成許多人員殉職,可以看到靳珩段長塑像和殉職員工紀念碑,留供後人緬懷。

九曲洞,紀錄一段開山史

艱辛的公路開鑿過程,也在九曲洞留下紀錄。這裡原是中橫的舊公路,後來另開闢九曲洞隧道通車後,才把公路舊道改為步道。原本步道有上下兩條,一進一出,可以從不同的高度欣賞峽谷美景,但後來上方的路線因為常常崩塌,為安全起見就封閉了。
走下階梯之後的步道,前半段精心打造的廊道,曲牆上有許多歷史照片,讓遊客了解不同時期的太魯閣景貌與發展沿革,靠近峽谷一側則設計了透明地板的步道,原意是想讓遊客可以垂直感受峽谷的縱深,但其實下方雜草叢生,完全沒有發揮效果。
「九曲蟠龍」表達了九曲洞這段公路有多麼曲折艱難。
走到步道中段,經導遊提點,才發現峭壁上有黃杰將軍落款的題字:「如腸之迴 如河之曲 人定勝天 開此奇局」想來也是因開鑿工程艱困有感而發吧!接近步道底端則有梁寒操先生所題的「九曲蟠龍」,成為遊客到此一遊的留影之處。
  • 原文刊載於《原森旅行》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一位藝術家一輩子的故事該從哪說起?顯然非三言兩語得以道盡,卻仍希望以一篇短文留住這場相遇。現年80歲的江賢二,一生投入創作,在旅居巴黎與紐約30年後,於2008年定居台東金樽,這片台東山海的自然魅力給了他許多感動,創作出不同於早年、色彩豐富的作品,江老師說,這是他的第二藝術生命。
繼2010年打造了「鐵花村音樂聚落」,2022年再推出「台灣好音樂──原住民音樂人才培育計畫」,12年來,「台灣好基金會」支持在地音樂創作的腳步,不但沒有停下來,甚至更往前邁出一大步。台灣好音樂即將在明年一月推出第一場大型演唱會──獵人祭!
就像是今年「池上秋收」的主題〈心的方向〉,每年此時,不管多忙,心都飛到了池上。 2009年起、邁入第14年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可以說引動了花東的藝術能量。此後,許多大大小小的藝術慶典,都在幾年之間陸續出現,讓東台灣的藝術力越來越豐厚。
在池上待個三天不算奢侈,但連看三場表演就很奢侈了!自從2013年雲門舞集在池上的稻田間揮灑曼妙舞姿開始,我就愛上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屈指一數,今年已是第六次參與。(more)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舊城區~這是一場設計展,也是一場非典型城市展,帶領觀者走進真實生活場景的各個角落,看古蹟、嘗美食、聽故事、逛市集,用設計翻轉新竹,也連結城市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生活體驗。(more)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新竹公園~用「設計」的視角來探索一座城市,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2020台灣設計展來到新竹,要帶大家一起「人來風」!(more)
關於一位藝術家一輩子的故事該從哪說起?顯然非三言兩語得以道盡,卻仍希望以一篇短文留住這場相遇。現年80歲的江賢二,一生投入創作,在旅居巴黎與紐約30年後,於2008年定居台東金樽,這片台東山海的自然魅力給了他許多感動,創作出不同於早年、色彩豐富的作品,江老師說,這是他的第二藝術生命。
繼2010年打造了「鐵花村音樂聚落」,2022年再推出「台灣好音樂──原住民音樂人才培育計畫」,12年來,「台灣好基金會」支持在地音樂創作的腳步,不但沒有停下來,甚至更往前邁出一大步。台灣好音樂即將在明年一月推出第一場大型演唱會──獵人祭!
就像是今年「池上秋收」的主題〈心的方向〉,每年此時,不管多忙,心都飛到了池上。 2009年起、邁入第14年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可以說引動了花東的藝術能量。此後,許多大大小小的藝術慶典,都在幾年之間陸續出現,讓東台灣的藝術力越來越豐厚。
在池上待個三天不算奢侈,但連看三場表演就很奢侈了!自從2013年雲門舞集在池上的稻田間揮灑曼妙舞姿開始,我就愛上了「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屈指一數,今年已是第六次參與。(more)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舊城區~這是一場設計展,也是一場非典型城市展,帶領觀者走進真實生活場景的各個角落,看古蹟、嘗美食、聽故事、逛市集,用設計翻轉新竹,也連結城市的歷史記憶、空間地景、生活體驗。(more)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之新竹公園~用「設計」的視角來探索一座城市,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2020台灣設計展來到新竹,要帶大家一起「人來風」!(more)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絕對是我一生中難忘的旅行 錐麓古道,太魯閣峽谷的鬼斧神工 錐麓古道,這條鑲嵌在太魯閣峽谷峭壁上的天路,以其險峻壯麗的景觀,吸引無數健行者和探險家。這條古道不僅是一條步道,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訴說著太魯閣族人與大自然的抗爭,以及日本人開鑿的艱辛。 歷史故事 太魯閣族人的傳統獵徑: 在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大鹿林道東線是臺灣北部橫跨新竹縣與苗栗縣的林業經營用道路,途經大霸尖山登山步道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本文涵蓋了作者與夥伴騎行體驗、登山行程以及電輔登山車使用建議,以及途中的注意事項和回程感想。希望能給其他山友及騎乘愛好者提供參考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錐麓古道】 一看就懂的錐麓古道攻略! 錐麓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谷,壯麗又震撼。然而,提到這條驚險的山徑由來,就不得不說到百年前的一場戰役。 美麗的斷崖背後乘載著日治時期原住民部落征戰的辛酸血淚史。走在斷崖上,除了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可以感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悲歌。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太魯閣山川的絕美,無可否認地,是我從台中搬到花蓮定居的重要因素。 買房子時,心中憧憬的是隨時可以投身進入的這個國家公園獨有的山光水色。 不過,住在花蓮前後12年期間,我和老伴可以說是很少去太魯閣走動。就算忍不住被吸引前往, 最遠也只到遊客中心,以及布洛灣的山月吊橋欣賞山與水的崇偉融合。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阿塱壹古道】,屬於【琅嶠卑南古道】其中的一小段,介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東臨太平洋,更是環臺灣島海岸線唯一未通車的路段。 這裡有獨特的礫石灘景觀和豐富的生態,也是臺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絕對是我一生中難忘的旅行 錐麓古道,太魯閣峽谷的鬼斧神工 錐麓古道,這條鑲嵌在太魯閣峽谷峭壁上的天路,以其險峻壯麗的景觀,吸引無數健行者和探險家。這條古道不僅是一條步道,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訴說著太魯閣族人與大自然的抗爭,以及日本人開鑿的艱辛。 歷史故事 太魯閣族人的傳統獵徑: 在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大鹿林道東線是臺灣北部橫跨新竹縣與苗栗縣的林業經營用道路,途經大霸尖山登山步道和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本文涵蓋了作者與夥伴騎行體驗、登山行程以及電輔登山車使用建議,以及途中的注意事項和回程感想。希望能給其他山友及騎乘愛好者提供參考和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臺灣北部觀霧地區的大鹿林道,包括林道的由來、各部分的特色、開放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以及遊客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詳細描述了大鹿林道的主線、東線和西線路線,以及登山和騎乘活動的行程安排和準備物品。此外,也分享了作者個人的探勘經驗,提供了一些警示和建議。
Thumbnail
【錐麓古道】 一看就懂的錐麓古道攻略! 錐麓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谷,壯麗又震撼。然而,提到這條驚險的山徑由來,就不得不說到百年前的一場戰役。 美麗的斷崖背後乘載著日治時期原住民部落征戰的辛酸血淚史。走在斷崖上,除了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可以感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悲歌。
Thumbnail
第一條橫斷臺灣的車行公路:中部橫貫公路自1960年以來時常面對天災的考驗。2024年4月3日花蓮發生臺灣在1999年集集地震後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橫貫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也柔腸寸斷,短時間恐怕難以再次走完。這篇文章希望趁此機會整理中橫公路的歷史與舊線跡,謹此記下太魯閣道路的美麗與哀愁。
Thumbnail
太魯閣山川的絕美,無可否認地,是我從台中搬到花蓮定居的重要因素。 買房子時,心中憧憬的是隨時可以投身進入的這個國家公園獨有的山光水色。 不過,住在花蓮前後12年期間,我和老伴可以說是很少去太魯閣走動。就算忍不住被吸引前往, 最遠也只到遊客中心,以及布洛灣的山月吊橋欣賞山與水的崇偉融合。
台灣的北、中、南橫公路上,從很早就有許多秘境。為什麼沒有公開化?因為本身就有一定的風險存在,除了林務局、台電、登山客外,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怎麼去。這次中橫的砂卡噹,因為地震而發生了悲劇,而它本來也是秘境。 當初能到秘境的人,基本上都有野外求生的訓練。而且那時光要走到秘境的入口,就要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Thumbnail
【阿塱壹古道】,屬於【琅嶠卑南古道】其中的一小段,介於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與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東臨太平洋,更是環臺灣島海岸線唯一未通車的路段。 這裡有獨特的礫石灘景觀和豐富的生態,也是臺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