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江賢二光影沉浸展 科技和藝術不是理性與感性的兩端

【展覽現場】江賢二光影沉浸展 科技和藝術不是理性與感性的兩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江賢二說:「我仍然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世界。」而他用了一輩子去實踐。

我曾經造訪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從此對這位藝術家十分景仰,體會到什麼叫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小學上美術課時,他就愛上畫畫,但直到40歲,創作出巴黎聖母院系列,他才認定「藝術是我可以走的一條路,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

不管在巴黎、紐約或台北,江賢二在創作時都把窗子封起來。

不管在巴黎、紐約或台北,江賢二在創作時都把窗子封起來。


不斷叩問自我,從封窗時期的黑白作品,到具宗教元素的聖母院、百年廟系列,再到台東的海,他從想要找到自己心裡的光,走向擁抱大自然的豐富色彩。

至今80餘歲,他仍不斷追求突破,例如這一次的「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




從封窗到面海,由晦暗走向光明,江賢二說:「我想是誠摯的美,還有自然與生命的奧秘,讓我不停地畫下去。」

「光」是江賢二畫作裡最重要的元素。

「光」是江賢二畫作裡最重要的元素。

raw-image

當施振榮董事長去找江賢二,告訴他想把科技和藝術結合在一起時,江賢二回答:「科技可以做到很多人類不能做的,但我希望這個做出來,也是一件藝術品,也是應該可以感動人的。」

展場用實體與虛擬交互搭配的方式呈現。

展場用實體與虛擬交互搭配的方式呈現。

和靜態展覽不同的是,透過聲光影音,把江賢二生命的轉折與作品的蛻變,用一種更強的力道,牽動觀者沈浸其中。 

另外最讓我驚喜的,是把江賢二藝術園區裡他最愛的「冥想空間」也用數位的方式呈現出來了。

這場科技再創,透過許多新的表現手法,讓藝術用更現代化的語彙與大眾對話,我想,有做到了江賢二所說的感動人心。


[展覽資訊]

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

地點 ▎双融域AMBI SPACE ONE(台北101 觀景台售票口旁)

時間 ▎2023/12/22(五) ~ 2024/03/03(日),11:00-18:00






avatar-img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60會員
68內容數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可不可以說這輩子沒看過富士山就像沒到過日本?至少我自己一直在心中許願,怎麼樣都要去一次富士山吧! 冬天的白頭富士是最美的,最能表現它勻稱的山形,於是這次的冬季旅行選擇了富士五湖與滑雪。
5/5富士五湖
提到金山,除了知名的金山老街、金山溫泉,在進入老街前,有一片生態豐富的清水濕地,附近的磺港漁村保留全台灣最後一艘蹦火仔船。原森旅行社的「來去農家DO一日」專走深度小旅行,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得以深入認識這裡美好的人文地景,拜訪農友的家,還有返鄉接棒、最年輕的火長示範蹦火仔這種幾乎失傳的傳統漁法。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漫步在大稻埕迪化街上,邊欣賞沿途的紅磚建築,感受時光交織的歲月美感,來到以舊商號為名的郭怡美書店。這是一棟有天井連接前後棟的街屋,仍保留了1922年建造時的樣貌。這天,在郭怡美書店有一場《雙廈記》新書分享會,這本書寫的是大稻埕錦記茶行與新竹周益記古宅兩個家族的故事,我心裡暗想:選
在永續旅遊成為近兩年的主流議題之前,「原森旅行」早在2016年成立時,就以「永續生態旅遊領導品牌」為願景,「永續、生態、低碳、樂活」即是原森的核心價值,並且身體力行,成為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今年,原森更推出「EcoLife原森綠行動」計畫。
福山部落,以泰雅族語發音稱之為「德拉楠」,是烏來最山裡的部落,也是泰雅族人從桃園復興鄉上巴陵,翻山越嶺來到烏來的第一個落腳之處,因為位處深山,還保留許多傳統泰雅文化。
「布洛灣」在太魯閣語中是「回音」的意思,在族群遷徙的過程中,布洛灣上、下台地成為太魯閣族人的聚居地。此台地的形成源於立霧溪下游的一次大坍方,如今是峽谷裡的一塊寶地。
可不可以說這輩子沒看過富士山就像沒到過日本?至少我自己一直在心中許願,怎麼樣都要去一次富士山吧! 冬天的白頭富士是最美的,最能表現它勻稱的山形,於是這次的冬季旅行選擇了富士五湖與滑雪。
5/5富士五湖
提到金山,除了知名的金山老街、金山溫泉,在進入老街前,有一片生態豐富的清水濕地,附近的磺港漁村保留全台灣最後一艘蹦火仔船。原森旅行社的「來去農家DO一日」專走深度小旅行,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得以深入認識這裡美好的人文地景,拜訪農友的家,還有返鄉接棒、最年輕的火長示範蹦火仔這種幾乎失傳的傳統漁法。
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後,漫步在大稻埕迪化街上,邊欣賞沿途的紅磚建築,感受時光交織的歲月美感,來到以舊商號為名的郭怡美書店。這是一棟有天井連接前後棟的街屋,仍保留了1922年建造時的樣貌。這天,在郭怡美書店有一場《雙廈記》新書分享會,這本書寫的是大稻埕錦記茶行與新竹周益記古宅兩個家族的故事,我心裡暗想:選
在永續旅遊成為近兩年的主流議題之前,「原森旅行」早在2016年成立時,就以「永續生態旅遊領導品牌」為願景,「永續、生態、低碳、樂活」即是原森的核心價值,並且身體力行,成為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今年,原森更推出「EcoLife原森綠行動」計畫。
福山部落,以泰雅族語發音稱之為「德拉楠」,是烏來最山裡的部落,也是泰雅族人從桃園復興鄉上巴陵,翻山越嶺來到烏來的第一個落腳之處,因為位處深山,還保留許多傳統泰雅文化。
「布洛灣」在太魯閣語中是「回音」的意思,在族群遷徙的過程中,布洛灣上、下台地成為太魯閣族人的聚居地。此台地的形成源於立霧溪下游的一次大坍方,如今是峽谷裡的一塊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