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有多久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但這天是來音樂廳「閱讀」。這場活動很特別,以閱讀為主、音樂為輔,是「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的首次嘗試,我想也是國家音樂廳的第一次。
前一天,苦惱要帶什麼書好,想像這樣的場域應該適合比較軟性、溫暖的書吧,但又因為手邊有短時間內計畫要讀完、稍微硬一點的書,要不要就帶去讀呢?(雖然活動主題是「在無用之中閃耀光芒」)
幾經思量,做了一個天秤座會做的決定:既然活動有三個段落,那就帶三本吧,可以順便感受一下不同類型的書,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下閱讀起來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每個人可以帶自己的書,沒有帶書也無妨,活動為參與者準備了驚喜的禮物,由Alife採購十家獨立書店的選書,隨機送給與會者。順提主辦單位的另一個用心,還附贈一張由霧室設計的書籤。
我拿到的是《假如我是一隻海燕》,書名取自台灣第一代現代舞舞者蔡瑞月的夫婿雷石榆寫給她的一首詩。
是的,這是一本講台灣現代舞的書。因為提早抵達現場,我便先隨手翻閱起來,這一翻立刻被書中幾個段落吸引住了,後來全程都在讀這本。
「現代舞探索的是一個人的內心與身體之間的距離,思考個人與環境的關係。」
「現代舞誕生之前,天下是芭蕾的。……古典芭蕾的內容通常是童話式的……在那樣一個遠離日常的夢幻國度,角色高潔卓越,結局皆大歡喜。」
「現代舞的誕生,就是為了對芭蕾進行一次革命。美國現代舞先驅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就認為芭蕾太過違反自然,……真正的舞蹈應該解放女性身體……。」
現代舞終於從歐美傳入亞洲,從日本、朝鮮,傳到了台灣;而蔡瑞月,就是台灣第一批受到現代舞洗禮、具代表性的舞者之一。現代舞不只是關乎女性身體的解禁,也呼應著台灣社會、政治上的解禁,從日治時代、第一波舞者留學潮、國民政府來台、二二八事件、戒嚴……第二波舞者留學潮,到雲門舞集誕生。哇,原來台灣現代舞的發展也跟著走過了台灣歷史。
整場活動以一個有趣的方式進行,閱讀20分鐘後,聆聽管風琴演奏10分鐘,共輪替三個段落,演出的部分由管風琴演奏家余曉怡擔綱。
閱讀的時間,偌大的國家音樂廳很安靜,但是和一個人在房間裡獨處的安靜不同,可以感覺到空氣的流動,尤其是格外清楚地聽到自己翻書頁的聲音。
對了,還想提一下座位。主辦單位很貼心地採梅花座的方式安排,為的是減少鄰座可能對閱讀產生的干擾,總共726個席次全部售罄。而我捨棄中間座位,選擇了三樓兩側突出的座位區,來到現場發現這個位子很棒,座位雖然在側邊,但是很靠近舞台,視線更幾乎平視演奏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演奏者的律動,觀賞的角度很棒,而且旁邊不會有人。
國家音樂廳的這座管風琴,它不只是樂器,更融為音樂廳建築的一部分,意思是唯有親臨現場才能領略它的風采。
開場前,主辦人李惠貞貼心地提醒,曲目中間,演奏家調整兩邊的音栓,變換腳上的踏鍵,都可以當作演出的一部分,不用鼓掌,也因此,觀眾得以專心一意的注目著舞台上的一舉一動。
管風琴號稱「樂器之王」,又稱作「一個人的交響樂團」,是全世界最古老、音域最廣的樂器。想像一下,這座約三層樓高,以4,172根金屬及木管組合而成的管風琴可以多麼變化多端。
在余曉怡的演奏中,琴聲時而低沉渾厚,時而高亢清亮,彷彿剛剛閱讀的文字都跟著飛揚跳動起來;而她的雙手在三層鍵盤上下移動,雙腳左右控制踏板的身體律動,也好像在跳舞一樣。結束前的最後一段音樂,她刻意選擇了激昂的樂曲,彷彿要把觀眾從各自沉浸的思緒中喚回。
「2024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用具體行動回應了藝術有什麼用?閱讀有什麼用?李惠貞說:「活動本身不是目的,藉活動促成行動才是目的。讓更多人意識到閱讀和藝術的美好,才是這場活動的目的。」
在國家音樂廳,我閱讀著台灣現代舞的故事,聽著管風琴演奏,以閱讀、音樂、舞蹈交織而成的午后,真是再美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