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日本地方創生與新舊世代間的矛盾(上)公營三溫暖篇

東京裏物語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2023/03/0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石川縣加賀市町的山中湯煙健康村悠悠館,是個公營三溫暖。最近因為長期虧損加上某些政治因素,外傳決定停業,而當地居民對此都感到憤怒;另一方面加賀NFT社群在政府主導,SONY子公司承接的狀況下也開始封測,準備著手接下來的公售,藉著這兩件事對比,我們也可以重新審視圍繞著地方創生新舊世代的很多問題,以及為什麼很多事日本行台灣不行。

關於公營三溫暖

日本在1988年時,也曾經歷過撒錢的時代,當時在『故鄉創生』政策下,每個市村町不分規模,一律發一億日幣,使用方式也不設限,當時就有各式各樣有趣的玩法,有人拿去買黃金開博物館來展示、有人蓋了世界最長的溜滑梯、世界最高的橋、各種世界之最接二連三出現,還有人乾脆放棄思考去存定存。
當時日本市村町多達3000個以上,除了上述用法以外,其中一派就拿來蓋公共設施、挖溫泉,在這兩派中間的就是公營三溫暖。日本公營設施倒店的很多,能撐到現在都不容易,但能不能撐過下一個時代,又是另一個問題。

實際走訪湯煙健康村悠悠館

湯煙健康村悠悠館是一個位於加賀市山中町的公營三溫暖,從各種溫泉、健身房、食堂、游泳池到戶外網球場應有盡有,眾多當地人會定期前往。
大浴池
因為是公營,所以價錢很便宜,洗個澡在裡面混一天也不用日幣一千,聽當地居民說大家覺得裡面食堂東西貴,還會自己包便當進去吃。
超大足湯
我去的時候大概是某個平日下午,大廳人就非常多,因為拍出來要打碼太麻煩就不放照片了,總之現在使用率還是非常高,大人小孩都有,可以說是當地居民中很受歡迎的公共設施。
溫水游泳池
附設的健身房一個月會費5000日幣,器材狀況也不錯,也擁有很多會員。
健身房
網球場我就比較沒問到大家有沒有在用,但是知道還有附一個網球場。
網球場

地方消滅的後遺症

日本在經歷過幾次市村町大合併後,關心地方政治的人,對於合併會發生什麼事應該不陌生,而最近的一次大規模合併是從2000年初期開始,從2003年的3190個市村町,到2023剩下1718個。
地方消滅聽起來很驚悚,不過消滅也不是整個爆炸還是斷水斷電直接廢村,所以一般人不太會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而具體會發生的事就是資源重整、以區域規劃來做更合理的重新分配。
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被合併的一方就失去了自主權。

被合併的山中町

這次提到的山中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山中町靠溫泉觀光產業與附屬的餐飲、酒水、傳統工藝等,一直是個位處偏遠,卻繁榮的小城鎮,而山中人無論在地或是離開出外發展,在40歲以前每年一定都會以同學年同學們為單位舉行大型聚會,這一切都是為了在40歲那年可以大家共同扛起町內祭典主辦的大任。
據山中人的說法,只要在30歲以前每年都辦,現在他們的同學就算分散在全國,也一樣會每年舉辦這種大型同學會,由此打下山中人鐵的羈絆。
據當地溫泉旅館老闆所言,山中溫泉的溫泉旅館,經營百年也只是學弟而已,這些產業都已經很久了,但無奈舊抵不過人口外移,於是在2005年還是面臨被合併的命運。但就算現在已經快要20年,山中還是很多人不認為自己是加賀人。

合併以後

上面提到合併後要資源重整、以區域規劃來做更合理的重新分配,但是這個合理是對誰來說合理?是國家?廣域自治體(都道府縣)?還是基礎自治體(市村町)?把決策的等級往上拉,發展的重心自然就會不一樣。
舉個例子,談談北國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除雪服務。台灣沒下雪,大家可能不知道雪如果一積起來有多可怕,首先鄉下交通以車為主,車子會出不去,走路也容易摔倒,每年都會有人摔死,另外聯外交通網斷了的話物流也進不來,所以雪這東西對當地人來說沒有想像中那麼浪漫。
山中町位處深山,很常要面對嚴寒的天氣跟大雪,因此非常依賴政府的除雪作業,合併前居民自己會剷雪,但主要幹道跟巷弄間政府也會派大型機具支援;而合併以後機具被調派去支援國道省道或主要市街地,派遣至山中町的剷雪次數變少,產的範圍也縮限了。
沒有除雪車真的超痛苦
另外醫療跟社會福利等等資源也會重新分配,有些地方會變得方便,有些地方也可能變得不便,若以離市區較偏遠的山中町來說,資源被分散的項目可能更多,而就現狀因人口下降遭合併,但當地企業經營狀況、納稅卻高於或維持在良好狀態的地方來說,合併對當地人可能弊大於利。

公營設施該為誰存在?

合併前町內設有自己的議會,擁有自己獨立的預算,更可以直接對廣域自治體與中央溝通,但被合併以後,很多事的決定權就會被剝奪。
比如公營三溫暖是否應該繼續用稅金經營這件事。
對於山中町的人來說,公營三溫暖已經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是町內上個世代開始流傳至今的共同回憶,在山中町還是獨立自治體的時候,理所當然用山中的稅金跟預算來經營。而合併後,山中人繳納的稅金當然不會變少,但卻失去了決定自己稅金該怎麼用的立場。
對於都市計畫,國家進程的整體規劃來說,很多建設跟政策都已經不合時宜,山中公營三溫暖可能改建成體制外教育的特殊設施,來支援市要推動的STEM教育,也可能改變都市計畫,把一部分變更成道路;那要保留對舊世代跟現存居民有利的公營三溫暖,還是打掉來個大更新,投資將來的下一代,這些事都需要漫長的討論跟協商,但無論怎麼做都可能會得罪一群人。

※STEM教育:跨領域、科目整合的教學方式,核心著重於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後續也包含藝術(Art)及閱讀(Read),亦稱為STEAM教育。)
雪有多麽可怕沒住過鄉下真的不知道,而且日本也沒在停班停課的(涙)

新舊世代之間的矛盾

上一個世代殘存的設施,我們這個世代的新設施還有為了下一個世代而建立的設施,究竟哪個該留,哪個該拆?這些問題都值得當地居民們坐下來好好討論。當廣域自治體、國家介入之後,這些事又會變得更複雜,所以每個地方形成自己議決得團體就顯得更重要,否則也只能讓國家決定自己的命運。
我自己出生長大在台北市中正區,老家在後車站,兩個都是受到都市計畫,國有地問題等等嚴重影響的區域。在台灣的時候我不太懂這些事,只知道有些朋友家裡被強迫搬走,有些人早就搬走了卻在十幾年後被國家催討房租,這些事情不會被大肆報導,因為被“迫害”的人多數都是不上不下的中產階級,在社會平均連房子都買不起庶民風向來說,這群可能在其他地方有房地產的人們,被強迫搬離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而對我自己來說,被強迫搬離這件事家庭因素大於國家政策之類外力影響,所以自然沒有深究。
只是離開台灣十幾年我時不時回到自己童年居住過的地方,發現時代的進步,沒有留給我一點回憶的痕跡,街景變了、房子變了、圖利了某些人的都市計畫,究竟是依照誰的意見來設計?在日本簡單可以涉入的討論跟議決,在台灣卻看不到參與討論的入口。
議決、協議、自治、共創這些詞台灣人應該也不陌生
想在結案報告中做個樣子也不難,但這些是沒有徹底執行,政策總有一天會跛腳
也許對台灣人來說都市建設跟都市計畫是政府、建商跟地主們的事,我們的回憶、我們的人生跟我們的意見,大概都濃縮在選舉時那一票跟網路上的口水了,而實際上這些事對現實會有什麼影響,讓在日本公部門工作結束、參與完政策研修的我來說,只覺得台灣票怎麼投,眼睛看得到的公眾事務關鍵決定權都不在自己手上。
以統治角度來說,這種做法的確最簡單容易,哪裏要汰舊哪裡該保存,什麼東西重要,什麼東西要割捨,國家跟財團都幫我們想好了,換句話來說,可以不用動腦思考複雜的問題而活著,是生活在台灣最大的幸福吧!
雖然好像有點諷刺,但真正跨到了國家整體規劃這一側,該思考的問題可不只是複雜可以形容;無知就是幸福,我不是在反諷,而是想表達知曉越多自然會承擔更多責任跟壓力,若沒有相對應的能力去扭轉現實(或參與相關行動),那這些知識跟資訊,只會讓自己比罵天罵地罵政府的憤青更加痛苦。

後記:我們總是要為自己多想想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好幾個文組學生都跟我談到地方創生的執行面,還有他們將來畢業出路之類的問題。上次為了這件事我還寫了一篇文章回應,這次看到山中溫泉的問題,正好又可以拿出來舉例。
學生團體與學生身份在這些利害關係中固然相對中立又能靈活進行各種行動,但如果要考慮就業又是另一回事了。在地方問題裡可能會出現的角色跟立場,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非營利團體、地方商業團體、當地居民自治團體等等百百種,當認識的人越多,就知道沒有一個是百分之百正義的,但我們到了地方,要介入這些問題時,都要常常回到自己的初衷,我說比較現實那個初衷。
我們是拿誰的錢來?這個案子是來自誰?我是受聘於誰?我來這個地方如果有一天注定要離開,我想要在自己的履歷上留下什麼經歷?
最後還是別忘了自己,也別忘了自己的夥伴跟僱主是誰。
當然不是說要把其他人都妖魔化,或是一意孤行硬幹到底,只是要有取捨的時候,把多一點利益放在自己身上(這個利益不一定是金錢,也可以是別的東西),有餘力也別忘了關照與自己立場相近的人,從頭到尾也要多體諒跟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能在各種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利益結構與歷史共業中堅定自我,殺出一條血路的人,才是這個世代的梟雄,也才是最能應付這個不可預測時代的人才。
(待續)

6.6K會員
209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