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我們,需要一個里程碑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走過高峰,見過低谷,無論如何我們都走到了人生下半場。

從追尋、開創、挑戰,該如何轉向專注、守成、整合?這篇想跟大家談談2025年到現在為止跟一些朋友聊過以後的感想。

到了40歲,不管自己怎麼看,社會都認定我們是中年人了。該有經濟能力、自立自主,可以打理好所有事,甚至有餘力照顧長輩,拉拔後進了。

而實際上每個人家庭狀況跟人生際遇不盡相同,走到了人生下半場,能不能通過驗收,除了實力跟努力,家裡給的、自己拼的、運氣幫的,有時甚至還擋不住突如其來的意外。到了40歲每個人都有很多故事,雖然不一定會和大家說,但我想40歲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故事吧?


某個飯局前的閒聊


那天我因為工作再度前往東京,乘著新幹線來來回回,就算心態上習慣,長時間搭車依舊讓腰跟背發出哀嚎。早上速速處理完工作,我在新宿歌舞伎町附近找了間餐廳坐下。下午時段饕客不多,帶位時我選了吧台的座位,也是我在這家店裡,第一次坐在離鋼琴演奏區那麼遠,但大到不像話的吧台座位,讓人有身處單人包廂的錯覺,坐起來也落得清閒。

吃完飯,我翻著行事曆邊檢查信件跟LINE,有一句沒一句的回著工作跟朋友閒聊的訊息。聊著聊著,某個視窗突然說「不然我們打電話講?」想想下午也沒事,於是我結完帳,掛上耳機,邊聊天邊走向晚上飯局的地點神樂坂。

電話那頭是我在日本熟識多年的友人。

當年我們在東京設計師週的會場上認識,知道她年紀輕輕就考上日本知名美術大學,在排外的日本人群體裡擔任著帶頭的角色,創意、精力、行動力都無話可說,將來無可限量。

後來找工作時,我也常拿作品集問她意見。當時聽說她跟同學去應徵某知名企業,在一片落選的慘況中,唯獨她初任職就是監督,而其他日本同學似乎只有一兩位被以設計師職位錄取。過了幾年,我們的聯絡斷斷續續,只知道她在私生活上似乎出了點問題,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們完全斷聯。

東京有好多回憶,轉眼十幾年過去,大家一起參展擺攤到現在也還記憶猶新

東京有好多回憶,轉眼十幾年過去,大家一起參展擺攤到現在也還記憶猶新

再度出現的她,雖然遇到了很多變卦,也遇到法律上跟精神上的問題,但依舊以強大的生命力跟精神力完全逆轉,在日本最讓人頭痛的簽證、購屋、工作上,她都完全搞定,因為個人隱私的關係沒辦法講更多細節,但說起在日本我認識的強者們,她絕對是前幾名。不在正常人範圍那種。

這樣的她,最近也遇到了人生的瓶頸。面對在東京擁有的資產跟用命拼來的成績,與在台灣老邁的父母間,她開始猶豫該怎麼選擇自己的下一步。

在20幾30幾的時候,我覺得她就算遇到逆境,還是憑一己之力在日本爭到了資產、輝煌的工作成績跟經歷,但現在看著她的狀況,我開始覺得“擁有”其實是一種負擔;從究竟該放棄一切回台灣,還是找個可以信任的人處理日本資產,自己兩邊跑?討論了一個下午,無論哪個選項都只是權宜之計。

到最候她說了這幾年做什麼都有點悶,就算擁有的東西變多、在旁人看來順風順水,但就是覺得少了點什麼。

東京夢雖美,卻也暗藏著許多異鄉客的煩惱

東京夢雖美,卻也暗藏著許多異鄉客的煩惱

從學生時代認識她到現在的我,大概可以略知一二,畢竟她從學生時代開始,都是鎂光燈注目的焦點。而現在,她為了處理之前那些個人跟精神上的問題,已經把人脈斷光,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的狀況,依舊可以找到好工作,在距離東京幾百公里的鄉下主導振興地方的計劃。這些事根本不是平均值的人類可以做到,但這比起她曾經的光彩,就是少了點什麼。

於是我丟了一句「對妳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抓住那樣東西,就算再痛,其他東西都可以放掉。」那通電話足足講了三個多小時,而講完之後,在晚上的飯局跟另一位朋友吃飯時,我們還是繼續著同一個話題。


飯局上的閒聊

當天晚餐,我們挑了一間神樂坂的羊排店。

那是去年工作坊說明會續攤時偶然路過,吃完馬上被我收入口袋名單的店家。同桌的朋友,是工作坊第一屆畢業生,也是第二屆工作坊經營小組裡貢獻最多的成員,頂替了第一屆超級行政的位子,從幕前到幕後工作都一手包辦。

我們的工作坊是為了在東京生活的中生代台灣人而辦,希望大家能夠透過 6 期聚會,找到自己除工作以外的人生目標;因為沒有盈利,辦的時候常常時候會覺得缺東缺西,但在這種狀況下也撐到第二屆畢業了。邊吃著羊排,我邊聊到下午朋友遇到的情況。

「欸,像我們這樣出國多年,你看簽證搞定、房子買了、收入也穩了,假日有些閒錢閒時間以後,那些沒有要結婚生子的人,是不是就會很茫然啊?該去玩的大概也都玩過了,吃吃喝喝也是一時爽而已,那接下來要幹嘛?大家有想過嗎?」「我前陣子回台灣,在台灣的朋友好像也有遇到類似的狀況欸。」她放下手中餐具一邊聊著。

在她口中有些朋友家裡不錯,30幾歲就有了不錯的發展,但就是覺得少了點什麼;另外安居樂業派的人也是另一種路線。

2024年底的發表會比預期中有了更多笑容跟眼淚

2024年底的發表會比預期中有了更多笑容跟眼淚

到了30歲,工作、經濟、家庭、另一半跟人生志業通通混在一起,隨著年齡增長,應該越來越多人可以感覺到這些事可能會互相加分,但在缺乏規劃,或運氣不好時,就開始會互扯後腿,有時甚至只是對其中一項置之不理,就會醞釀多年後的苦果。

如果不結婚、不生子、不經營家庭,那40歲之後的我們,除了照顧長輩之外,還有什麼自己非做不可的事?我想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也有很多人應該還沒有答案,但在經營工作坊的路上,我很慶幸自己至少還保持著跟同伴一起前進的動力。

飯局上的友人是工作坊的戰友,她從第一期開始,在我眼中就是個完美卻不搶眼的存在,從每期的工作單、到最後提出的個人企劃、上台簡報表現,她總是能做出大家期待值以上的內容,功課也沒有拖延過;但就是覺得身為一個人類少了點什麼,一直笑臉迎人、可以完美執行任務的她,我覺得似乎少了點“人味”。

經歷了一年工作坊畢業後,我們才開始慢慢有了私下的交集,也逐漸知道她煩惱跟焦慮的事。

工作坊的主題,其實一直圍繞著自我實踐跟自我突破,而究竟是怎樣的人,在壓力爆表、沒有直接後援的海外,還能想到要突破?答案應該不言而喻。而在這些強者當中,也不乏出類拔萃的精英。

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子很開心,但是後面幾間就覺得比起開心、更多的是不動產持有跟運用的壓力

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子很開心,但是後面幾間就覺得比起開心、更多的是不動產持有跟運用的壓力

「我覺得應該好好讀書,所以就上了X大,後來覺得很多人出國工作,我就來了日本,後來覺得好像上市公司不錯,就跳到上市公司了」之前某個學員曾經分享過自己一帆風順的人生,我聽到這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但繼續聽下去,才知道他有個優秀到變態等級的哥哥,他人生一路上都活在哥哥的陰影下。

這些事聽多了,也常常在思考身為庶民的我們,煩惱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到了日本又多了個簽證的煩惱;那跨越了那些問題,我們身為一個人類,究竟該何去何從?


另一個朋友的故事


另一個友人最近則是在煩惱要被公司踢掉的事。

曾經的她在業務圈混得風生水起,有高業績光環罩頂,海外出差各種接待、公司交際費都是信手捻來,但工作幾年後,精神壓力讓她不堪負荷,最後終於生病離開了公司。之後她轉往另一家不同性質的公司發展,雖然做的事情雜,卻也一手扛起公司的日本線,從生產到行銷一把罩,也因為這樣,跟經營決策層私下的利益交換,開始讓她跟公司的關係複雜起來。

到了前陣子,在某次會議中,她自認據理力爭的發言,踩到了老闆底線。這件事原本以為過了就算了,很多事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好,但所謂的“好”,大概每個人心裡自有定義,而當時埋下的導火線,最近總算引爆,她極有可能被踢出自己一手經營的日本分公司。

我當年在市役所的會議每次都讓人昏昏欲睡,跟民間公司那種劍拔弩張的氛圍完全不同

我當年在市役所的會議每次都讓人昏昏欲睡,跟民間公司那種劍拔弩張的氛圍完全不同

這個狀況跟其他最近遇到中年危機的朋友有幾個共通點。

在日本發展以後,簽證、房子、職歷都有了,但因為沒有一個是“最核心需要守護的價值”,所以面對危機(因失業、長照而被迫選擇要留下還是返台)時,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我聽了以後也是想破頭,雖然有些事情可以用錢搞定,但對於資產不夠豐足的人們來說,面對風險時,就要被迫取捨。

通常狀態下,大家一定都想一把抓,畢竟在異地掙扎努力了那麼久,才擁有這些東西,但在逼不得已時,該割捨的究竟是哪一塊?

曾經的強者們

「強者就像鯊魚,不選擇前進就會死去」這是我在東京求學時一個朋友說過的話,當時我聽了他的解釋有一點印象,而在打這篇文章時,我去查了資料:鯊魚跟普通的魚不一樣,體內沒有魚鰾,因此必須不停擺動全身肌肉以免下沉,但正因如此,反而令鯊魚肌肉變得強壯,速度也比其他魚快,成為海洋裡的霸王。

我想最近聊過的人們,都曾是海洋一方霸主,但霸主離開自己地盤,想要永遠稱王,就會開始遇到天時、地利、人和的種種考驗,而大家也會漸漸看清現實、看清自己,去選擇稱王之外的道路。

第一次上新聞覺得很酷,但現在只在乎記者有沒有把自己拍的太胖

第一次上新聞覺得很酷,但現在只在乎記者有沒有把自己拍的太胖

這些路大概沒有之前精彩,但卻很樸實也符合社會期待。不管美大畢業的朋友、工作坊經營的夥伴、可能會離開公司經營層的朋友,大家在日本都有著平均值以上的成就,但對她們來說下一步究竟是什麼?

當年那句「強者就像鯊魚」的理論,似乎又浮現在我心中。這些當年曾經有過輝煌經歷,現在回歸生活的人們就像失去方向的鯊魚,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各種難題,他們依舊能過關斬將,但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又有種說不出的煩悶。聊來聊去,我覺得大家面對人生中場,都需要一個里程碑。

我們的人生,需要里程碑

還記得很久以前,我曾經寫過,人類的一生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在還債,還父母的債、還社會的債、還童年自己沒滿足那部分的債;第二個階段在開創,療癒了創傷、滿足了社會跟家人的期待以後,有哪些事是我們單純為了自己而做?我們真正想要的?去尋找跟開創這些東西的過程,我覺得會讓自己活得更像人類。

在東京我也曾受邀參加過日本政治人物的生日派對,當時感覺是走到自己不該來的高度了

在東京我也曾受邀參加過日本政治人物的生日派對,當時感覺是走到自己不該來的高度了


40歲的里程碑是什麼?有車有房、有事業有資產?當然比賺錢,強者大有人在,但賺錢以外呢?有哪些事是我們覺得有價值,想要在生活穩定後,可以全心全力投入的?

還記得有人跟我說過想要做台日交流的橋樑、想把公司的日本分社扶植到跟美國總公司一樣成功、想要擁有一片自己的田地,享受晴耕雨讀的生活、想隨心所欲的創作,這些夢想或多或少都需要錢,但能衡量這些事成功與否的基準,絕對不只是錢,而是許願那個人內心那把尺。

我跟這些人聊天的時候,都會提到「有時候我們就是想做一些很酷很屌的東西嘛!可能不一定賺錢,但可以抬頭挺胸跟朋友說“我做過這個!”就是一件讓人引以為豪的事,但目前為止很多事情我們做過了,出書、演講、參與政策提案、在海外把公司經營推上軌道、在外國人的團體裡面帶頭,很多很多對一般人來說有點難的事,身邊朋友或是我們自己都做過了,那到底還有什麼事可以讓自己持續投入,然後還能拿出來說嘴的?我覺得你們大概就是缺乏那些東西吧!」

40歲的里程碑除了可以引導我們前進,也能在面對取捨時,幫助我們認清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哪些東西。

還記得之前的讀書會曾經有人分享過,在原始時代或是古代,人的選擇常常攸關性命,錯誤決策帶來的後果就是死亡;而到了現代,我們的現狀,是由過去無數選擇的結果,相互影響重疊而成,一個失敗決策不會造成我們馬上死亡,但卻可能在將來某個時間點對人生產生莫大的影響。

到了40歲,所有選擇都開始有了結果,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點感觸吧?

市長會見...依稀記得多年前面試最後一關就是加賀市長,任期裡有過幾次機會跟市長簡報,謝長廷大使來訪時也被叫去打過招呼,那些當初覺得很炫的,隨著去過的圈子越多,就會發現都不算太炫。世界上強者比天上星星還多,那注定沒辦法成為強者的我,下一個里程碑究竟會在哪裡?

市長會見...依稀記得多年前面試最後一關就是加賀市長,任期裡有過幾次機會跟市長簡報,謝長廷大使來訪時也被叫去打過招呼,那些當初覺得很炫的,隨著去過的圈子越多,就會發現都不算太炫。世界上強者比天上星星還多,那注定沒辦法成為強者的我,下一個里程碑究竟會在哪裡?


40歲,下一個里程碑在哪裡,我還不知道,但至少身邊還有可以一起前進的同伴。無論是在加賀建立一個台灣社區或是中產階級自救會、東京的台灣人社群、人生還有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我也希望自己在前進的路上,可以帶給那些朋友們一點方向,甚至有一天能強大到給他們舞台跟資源。

40歲,嚐過人生的苦澀,看過山巔的美景,望著下一個目標,雖然隱約感覺到或許死前也不一定能實現,但想想活著這件事還是很不錯啦!


結語:突如其來的訪客與人生的枷鎖


「我好像覺得該做的都做了,也有點成績,但是為了維持目前的狀態,很多事都好像非自己不可,因為也想不到誰可以來卡我的位子了。」上個月有個台灣連鎖旅店的老闆來訪,跟他聊了我在日本鄉下經營的事,也聊了他的事業,發現大家似乎都有類似的煩惱。前面好像也做了點事可以拿出來說嘴,但是接下來要再衝上新高峰,挑戰下一個里程碑似乎已經沒那麼簡單了。


去年我還有去新北市政府跟大家分享,其實這樣講起來每年都還是有些好玩的啦

去年我還有去新北市政府跟大家分享,其實這樣講起來每年都還是有些好玩的啦


守成跟擴張要面對的挑戰不同,但在這個年紀跟這個時局中,想要繼續挑戰擴大經營,除了勇氣、行動力跟資源以外,可能需要更多運氣,因為疫情受挫的經營者與團隊,來訪的老闆跟我絕對不是特例。

考慮到年紀跟時機,下一步要往哪裡走,成了年齡相仿的我們共同的課題。

不知道其他人的狀態還有同溫層的狀態是怎樣,但是我身邊有類似煩惱的人似乎不只這幾個。寫到這也不知道怎麼收尾w總之如果你也沒有準備為下一代投入自己的餘生,又有些餘力對在日本經營一些好玩的事有興趣,那歡迎私訊東京裏物語粉絲專頁跟我聊聊w搞不好我們會因為新的火花讓彼此人生變得更精彩也不一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8.7K會員
259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04
從某個無聊的夜晚開始 2024年我的人生失去了主動權。 雖然這件事好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在年5月中感覺狀況越趨惡化。 主要原因是源自於2021開始的身體狀況不適,在台灣日本接受一堆檢查,甚至還動了手術後,狀況沒有顯著改善;在躺著、坐著都不舒服的狀態下,我開始無法在書桌或辦公桌前久坐,就在那
Thumbnail
2025/04/04
從某個無聊的夜晚開始 2024年我的人生失去了主動權。 雖然這件事好像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但在年5月中感覺狀況越趨惡化。 主要原因是源自於2021開始的身體狀況不適,在台灣日本接受一堆檢查,甚至還動了手術後,狀況沒有顯著改善;在躺著、坐著都不舒服的狀態下,我開始無法在書桌或辦公桌前久坐,就在那
Thumbnail
2025/03/12
從職場到人生,許多目標的達成都需要先有明確的願景,才能一步步實踐。本文透過作者自身的經驗與觀察,闡述了從釐清自身價值觀到設定人生北極星,進而克服內心障礙的重要性。並以日本清酒品飲為例,說明如何透過瞭解釀酒師的世界觀,來更好地詮釋酒的風味,呼應主題,強調找到人生目標並持續檢視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12
從職場到人生,許多目標的達成都需要先有明確的願景,才能一步步實踐。本文透過作者自身的經驗與觀察,闡述了從釐清自身價值觀到設定人生北極星,進而克服內心障礙的重要性。並以日本清酒品飲為例,說明如何透過瞭解釀酒師的世界觀,來更好地詮釋酒的風味,呼應主題,強調找到人生目標並持續檢視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回顧,作者詳述一年來的經歷,包含地震、酒造參訪、工作坊、喪禮、社會活動等,並分享個人感悟與反思。
Thumbnail
2025/01/28
2024年回顧,作者詳述一年來的經歷,包含地震、酒造參訪、工作坊、喪禮、社會活動等,並分享個人感悟與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書籍探討了三十歲時人生的轉捩點,提供了讓人重新詢問自己人生方向的方式和方針,挑戰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及迎接未知挑戰的心態。
Thumbnail
書籍探討了三十歲時人生的轉捩點,提供了讓人重新詢問自己人生方向的方式和方針,挑戰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及迎接未知挑戰的心態。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