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地緣目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印度想要保持中立,但事實是印度沒辦法。

印度的三個地緣政治方向

自印巴制衡的因素在二十世紀末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瓦解,印度實質上成為了南亞無可爭議的地區強權,但也衍生出了三個可能的方向,並被印度的政治決策者們討論。
第一個方向是陸權路線,強化陸地的軍事能力,印度目前陸地軍隊的規模已經贏過中國了,也因此強化陸軍是目前印度的趨勢。而第二個路線則是海權路線,通過強化海權已獲得更多對於印度洋周邊的影響力,基本上是英印帝國時期政策的延伸,最近印度不用心的新造一些海軍也是基於類似的想法。第三則是完全孤立的路線,徹底保持中立並隔絕外部的影響,強化自給自足的能力,這是印度在二十世紀中期剛獨立時的趨勢,但是隨著中國共產黨征服圖博,並支援巴基斯坦,這使得孤立路線基本上已經破產。
中國人希望印度保持中立,不反對中國,但在圖博問題存在的前提下,這是不可能的

印度需要北方的緩衝帶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一個區域強權,四周原本有一些地區作為緩衝;例如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作為與伊朗的緩衝,與中南半島有緬甸作為其緩衝,而圖博原本是印度與中國的緩衝;但是由於毛澤東的好大喜功,與當時印度執政者對中國的過於天真,導致圖柏被中國征服,使新德里等地區的安全與水源來源陷入了被中國控制的困境。
而對北方緩衝帶的需求反過來破壞掉孤立主義訴求,也會是印度難以抽出足夠的資源實行維護印度洋航道的海權路線,事實上在北方中國威脅的前提下,任何講求自2020國際衝突中不站「與中國敵對一方」的人在印度只能被視為瘋子。
也因此無論如何,印度繼續採取強化陸權的路線,在圖博方向被動戰爭已經是時間而不是會不會的問題了。

avatar-img
100會員
157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金融寡頭的凋零,無論有沒有打贏戰爭,俄羅斯的政治體制也已經朝向不可避免的改變前進。 在戰爭之後,普丁通過西方的制裁與利用擴張的軍權,打擊了金融寡頭的政治權力,但是西化金融寡頭卻也是聖彼得堡-莫斯科控制俄羅斯聯邦其他地區的手段,削弱金融寡頭等同於提升各地軍閥的政治權力,並使得俄羅斯朝向去中央、去集
韓國的地緣政治注定迫使其向北方擴張,不能放棄對日本的仇恨就是拿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潛在領土去換一兩塊小島,而這將會直接摧毀韓國的民族意識,因此韓國大幅轉向仇視中國已經是必然。
如果說歐洲那個國家能夠為意識形態徹底放棄現實利益,如果德國說第二,沒有國家敢說第一。1945年之後,德國被美蘇兩國長期控制與反納粹意識形態成為實質國策。以至於德國在2020年代的國際博弈中,幾乎選擇了對自己的獨立性有害,但是對美國霸權維持有利的決策。
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日本社會已經結束了,過去民主時代社民黨與自民黨的鬥爭以自民黨的徹底勝利而告終,而長達數十年的泡沫經濟與「失落的二十年」則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名詞。而全球化所許諾給日本的繁榮也就真的是從未在日本發生的事情。而到達下一個時代前,日本社會又要準備面對一個漸變的時期。
日本從冷戰結束後,社會就處於一種和平的鈍性狀態,這種鈍性狀態可以說是多年來美國負責日本防務與後冷戰熱觀情緒的結果,但是隨著舊時代的結束,這種鈍性狀態也就毫無意外地朝向瓦解前進,在瓦解的過程中,一種新的心態與社會變化也悄悄的到來了。
隨著金融寡頭的凋零,無論有沒有打贏戰爭,俄羅斯的政治體制也已經朝向不可避免的改變前進。 在戰爭之後,普丁通過西方的制裁與利用擴張的軍權,打擊了金融寡頭的政治權力,但是西化金融寡頭卻也是聖彼得堡-莫斯科控制俄羅斯聯邦其他地區的手段,削弱金融寡頭等同於提升各地軍閥的政治權力,並使得俄羅斯朝向去中央、去集
韓國的地緣政治注定迫使其向北方擴張,不能放棄對日本的仇恨就是拿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潛在領土去換一兩塊小島,而這將會直接摧毀韓國的民族意識,因此韓國大幅轉向仇視中國已經是必然。
如果說歐洲那個國家能夠為意識形態徹底放棄現實利益,如果德國說第二,沒有國家敢說第一。1945年之後,德國被美蘇兩國長期控制與反納粹意識形態成為實質國策。以至於德國在2020年代的國際博弈中,幾乎選擇了對自己的獨立性有害,但是對美國霸權維持有利的決策。
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日本社會已經結束了,過去民主時代社民黨與自民黨的鬥爭以自民黨的徹底勝利而告終,而長達數十年的泡沫經濟與「失落的二十年」則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名詞。而全球化所許諾給日本的繁榮也就真的是從未在日本發生的事情。而到達下一個時代前,日本社會又要準備面對一個漸變的時期。
日本從冷戰結束後,社會就處於一種和平的鈍性狀態,這種鈍性狀態可以說是多年來美國負責日本防務與後冷戰熱觀情緒的結果,但是隨著舊時代的結束,這種鈍性狀態也就毫無意外地朝向瓦解前進,在瓦解的過程中,一種新的心態與社會變化也悄悄的到來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8/28 印度在莫迪總理長期執政下,固然已創造超法趕英奇蹟,更重要的是能藉由中印邊界衝突與印度反中的氣氛,贏得美、日等西方大國各方面的支持。甚至在西方要求制裁俄國的普遍呼聲中,印方竟成為俄國能源的新買家。難怪普京7月邀請莫迪訪問莫斯科,承諾加強印俄核能與造船合作...
Thumbnail
  無聊點開的政治片,本片是以勝利者(印度)的視角講述印度於2019年廢除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可以想成印度版的廢掉一國兩制)所發生的政治鬥爭打恐片。   撇開其政治立場,當成印度反恐片來說其實挺有趣的,雖然槍戰的部分感覺不夠爽,但文戲方面最後議會的雙方辯駁我覺得還挺好看的。當然本片也免不了來一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的私營部門願意為操縱政治機器的“老闆”們輸送政治獻金。印度莫迪總理需要政治獻金以勝選,所以不可能帶領印度擺脫腐敗。中國的專制政體可以徹底斬斷官商勾結的政治獻金,才能真正的反腐,而提升政府效能。在21世紀裡,美、中還是互相競爭的全球首位二強,印度經濟將遠為落後,並非競爭的第一梯隊。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8/28 印度在莫迪總理長期執政下,固然已創造超法趕英奇蹟,更重要的是能藉由中印邊界衝突與印度反中的氣氛,贏得美、日等西方大國各方面的支持。甚至在西方要求制裁俄國的普遍呼聲中,印方竟成為俄國能源的新買家。難怪普京7月邀請莫迪訪問莫斯科,承諾加強印俄核能與造船合作...
Thumbnail
  無聊點開的政治片,本片是以勝利者(印度)的視角講述印度於2019年廢除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可以想成印度版的廢掉一國兩制)所發生的政治鬥爭打恐片。   撇開其政治立場,當成印度反恐片來說其實挺有趣的,雖然槍戰的部分感覺不夠爽,但文戲方面最後議會的雙方辯駁我覺得還挺好看的。當然本片也免不了來一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03/6/7 自由帝國主義頗能代表美英戰略。世界秩序有兩種:帝國霸權或權力平衡。對美歐日,權力平衡已不復適用。現在只有三種國家—民主體制的西方「後現代國家」、國家主義的中俄印等「現代國家」,以及內戰頻仍的失敗國家。後兩者式對自由民主構成了威脅。但難以援用權力平衡,營造帝國霸權就成為唯一的出路。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美國的私營部門願意為操縱政治機器的“老闆”們輸送政治獻金。印度莫迪總理需要政治獻金以勝選,所以不可能帶領印度擺脫腐敗。中國的專制政體可以徹底斬斷官商勾結的政治獻金,才能真正的反腐,而提升政府效能。在21世紀裡,美、中還是互相競爭的全球首位二強,印度經濟將遠為落後,並非競爭的第一梯隊。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