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好貴加上氣候變遷,歐洲博物館重新思考是否放寬保存環境標準

2023/03/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博物館因為收藏了許多歷史悠久、材質脆弱的珍貴文物和藝術品,所以大部分都有安裝昂貴又複雜的溫溼度控制系統
這些設備通常都是24小時全天運轉
包含:監控裝置、冷氣空調、控濕系統等內容
來確保放置藏品的典藏空間或展示櫃都能維持合適的溫濕度
圖片來源:Testo
但是!
由於氣候變遷對自然環境帶來明顯的影響
博物館被要求負起更多減緩氣候變遷的責任
加上考量目前能源帳單的費用居高不下
歐洲博物館界再度討論要不要放寬嚴格的文物保存環境標準
不僅是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也是因應歐洲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飛漲對博物館財政構成的威脅
圖片來源:Buffalo State/ Laurie Kaiser
過去這一年來
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和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已經適時放寬了部分文物保存環境的溫濕度標準(當然放寬的空間都是展示和收藏自己家的藏品,沒有別的館所或是藏家借展的部分
此外,像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藝術品收藏館(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也重新調整了溫濕度條件,允許一些展廳的溫濕度變化範圍可以大一些
而且去年德國博物館協會(The German Museums Association)也敦促相關博物館成員,盡量減少使用冷氣空調,來因應能源費用高漲的問題
經過好幾個月的實驗
這些博物館表示放寬一些的溫濕度變化並不會損害文物藏品,同時也讓他們每個月省下數千美元的費用
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就預測,放寬溫濕度範圍後,他們每個月可以省下大約21,800美金(約新台幣66.7萬)的費用
這讓許多博物館和美術館聽到後覺得很心動
紛紛想要效仿實施
只是,這項改變也不是那麼容易
基本上有出借藏品的博物館或私人藏家,都還是會嚴格要求借入藏品的博物館要提供符合現行標準的溫濕度保存環境
無論是運輸過程還是展示空間
事實上,這幾十年來科學家和保存修復人員們就一直在討論這些嚴格的保存標準到底可不可以適當、適時、適合的放寬
一些保存修復人員認為,放寬保存環境的標準不是不可行,也可以先針對溫濕度變化比較不敏感的文物種類進行調整,對於他們來說藏品的「穩定」就是「安全」
梵蒂岡博物館的前石質文物保存修復師,同時也是Ki Culture及SiC的創辦人Caitlin Southwick表示,「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博物館需要節省經費來應付昂貴的能源費用....」
「五年前,我曾希望博物館可以為了地球改變嚴格的保存環境標準。現在,博物館必須為了自己,來改變嚴格的保存環境標準」,Southwick補充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