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聊電影【 悲情城市 】從此以後,台灣不再只是個地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或許很多人都聽過《悲情城市》的大名,但從來沒有機會欣賞,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趁著這次4K修復重映,我終於有機會,而且是在電影院欣賞這部1989年上映的電影,藉由導演的雙眼,引領我回到1945年戰後的台灣,跟著故事裡的人物們一起生活和成長

以下心得微雷

劇情聚焦在基隆的林家家族,由長子林文雄及四子林文清的人生歷程為主軸,慢慢展開整個故事

這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電影,我想這也是有天分有才華的創作者們會有的一個共同傾向,他們恨不得透過手上的攝影機將整個時代完全拍進底片裡,或許這也是一種義務

活在一個時代裡,就有義務將這個時代紀錄下來

悲情城市大膽又奔放地還原了戰後的台灣,將時間軸整整往後拉了四十年,以他們當年所能做到的極限,把我們帶回到1945年,感受當時的人文氛圍,體會當年的食衣住行

若從史料保存和還原的角度來看,悲情城市這部電影無疑是上天給台灣最好的一份禮物

故事裡的人物非常多,多到讓你懷疑這根本是紀錄片,林家三代隨便數都超過十個人,老婆小孩聚在家裡吃飯玩樂和生活的畫面平易但動人,讓人不禁聯想到我們每個台灣人,每個家族在四十年前也是這樣,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在這塊土地上長大

劇情本身也相當豐富,可以大略從語言來區分,有講著上海話和粵語的外省幫,也有日本在台灣留下的文化和日語,以及台灣人講了三四百年的閩南話,代表國民政府的北京話自然也在其中,這些複雜又多元的人物們,為電影構築了底蘊和寫實度

raw-image

電影時長兩個多小時,細細刻劃了林家的興衰,也反映出台灣人在那個時代的自立和無力

從日治到民國,台灣人並未改變自己二等公民的階級,在大時代的陰錯陽差中,台灣人沒有機會為自己掌握命運,而是隨波逐流,被捲入兩場從不屬於自己的戰爭,在有限的時間和認知下,為了理想拚盡全力,用血淚換取自己在世看不到的希望

用現在的視角回頭看這部電影,會發現許多台灣影像創作的基調都來自於此

鏡頭鮮少有所謂的運鏡,都是長鏡頭將許多人物納入,以類似舞台劇的方式展開情節,作為觀眾,我們是實實在在的觀察者,以第三者的冷硬視角看待這個大時代的起落

放在有宏觀背景以及大調度的故事裡,這麼做並沒有問題,但即使到了近年,這樣的敘事手法仍充斥在台灣各式各樣主題的電影裡,新浪潮的影響讓這些電影都帶有天然的硬冷,即使是小而精的故事,觀眾仍被放在螢幕之外

但脫離了新浪潮,新銳的影像敘事便回到初如新生的稚嫩

以我前天看的《法貝爾曼》為例,同樣是150分鐘上下的電影,史蒂芬史匹柏完全把我拉進了電影裡,彷彿我就住在法貝爾曼家,甚至有自己的床,我沒有一分鐘的觀影體驗是疲倦的,那些人物離我好近好近,詳細心得之後再談

raw-image

我在觀賞《悲情城市》時,時常驚嘆原來台灣早在1989年就能這樣拍電影,但我卻完全不知道

電影有著非常濃郁的悲劇色彩,一點反差都不給,一點喘息機會都沒有的硬派悲劇,而這正是基於台灣歷史所呈現出來,本該就有的基調,我想任何一個國家民族在經歷這樣的歷史後,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會是黑白的

「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國人,我們本島人還是最可憐的。」

在日治的五十年間,台灣人好不容易為自己爭取到一些權益,正如電影中林家父子為了村里權益而被日本政府視為眼中釘,同時推動了城鄉和家族的成長,但到了國民政府,台灣人好不容易用血淚爭取來的一切又付之東流

電影以一個嬰兒的新生作為開場,彷彿象徵台灣的未來仍有希望,只要世代傳遞,還是能重新做主,可是在電影的最後,卻是以國民政府戰敗來台做為結局,而熟悉台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正是白色恐怖的開始

當年的台灣人,因為參與二二八抓去槍斃的知識份子,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樣的日子在未來要持續三十年

其實我並不崇尚國族主義,我認為中國現今的發展正好證明了,國族主義的盡頭是納粹,是極權

raw-image

電影裡刻畫出相當激烈的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衝突,而如今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塊島上,我們再也不可能持刀相向,或是把其中一邊全踢到海裡,這代表不論你的立場如何,我和你都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至少都是台灣人

台灣人,最早就只是地名上的住戶,只代表你在這個地方出生和長大,沒有別的意思

但在漫長歷史和記憶的反覆鍛造下,台灣人已經淬鍊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鋒刃,擁有這塊島嶼專屬的徽章和披風,即使台灣人的國族認同跟其他民族相比還相當早期,但這正是台灣自我形塑的機會

我們有著比其他民族更高的包容度,我們的視角謙卑但不卑微,我們在承接過去的同時更願意包容各種未來的變化,定義何謂台灣人的標準不是膚色和語言,而是對土地的情懷和感激

我希望未來的台灣人,可以驕傲地說自己從台灣來,在台灣生活,而台灣這個地方對世界上的每個人而言,都會是個好地方,是一個好國家

《悲情城市》是我們的過去,是不能忘懷的苦痛,而我們的希望就是建立在必須記住的苦痛上,擁有清晰的過去,才會有清晰的未來,當台灣人找回自己的歷史,就是我們準備好邁向世界的時刻

Photo by Thomas Tucker on Unsplash

Photo by Thomas Tucker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3/03/07
寫的真好,感謝分享!👍👍👍
鬼才-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3/07
謝謝,真心推薦這部電影
avatar-img
鬼才的沙龍
54會員
136內容數
分享我對電影的看法、分析、評論
鬼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2/18
以下無雷: 在復仇者聯盟盛世結束後,漫威失去了原本的節奏,那些擁有高人氣的英雄告別銀幕後,整個漫威突然找不到施力點,也變得完全不會說故事。 拯救世界後的超級英雄該如何處理自身的「存在危機」?激情過後的觀眾還有多少動力追後續的發展?下一個大事件在哪裡? 面對這些問題,漫威所繳出來的成績不僅不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15
我一直都覺得,人的情緒是很「物理」的存在,人受到外在刺激所做出的反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反作用力,個人是如此,一個集體社群也是如此。 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也不會隨著時間煙消雲散,而是書寫成記憶,用各種形式傳達給後人,往下積累,漸漸形成慣性,沉澱成為一個民族。 在瑪雷人的歷史紀載中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2025/01/01
在台灣長大的七八年級生,或多或少都玩過音速小子,只要一次操作失誤,滿身金幣就會從索尼克身上爆出來,這是我們難忘的回憶,也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甜味劑。 這系列電影不僅僅是為了懷舊,也是為音速小子重新定位,試著在大人跟兒童之間取得平衡,讓這個IP可以在未來十年延續下去。 我得說,音速小子3做到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無疑是今年台灣的現象級作品,票房、口碑雙收。本身即為長期關注台灣影視的觀眾,加上本片題材新穎、演員陣容豪華,自然在年初院線熱映時就衝往電影院報到。 可惜的是,相較於網路上眾多好評,我對《鬼家人》的感受卻很複雜。電影本身熱鬧逗趣,一些詼諧橋段也令我啞然失笑,結尾更成功逼
Thumbnail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無疑是今年台灣的現象級作品,票房、口碑雙收。本身即為長期關注台灣影視的觀眾,加上本片題材新穎、演員陣容豪華,自然在年初院線熱映時就衝往電影院報到。 可惜的是,相較於網路上眾多好評,我對《鬼家人》的感受卻很複雜。電影本身熱鬧逗趣,一些詼諧橋段也令我啞然失笑,結尾更成功逼
Thumbnail
我對《悲情城市》沒什麼電影美學或意識型態的特別想法,這類評論,過去卅多年來都很多了,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創見。 倒是這部電影重映,讓我想到30幾年前跟父親去戲院看的回憶。 這部電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起跟父親去戲院看的電影,是早已歇業多年的「寶宮戲院」。
Thumbnail
我對《悲情城市》沒什麼電影美學或意識型態的特別想法,這類評論,過去卅多年來都很多了,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創見。 倒是這部電影重映,讓我想到30幾年前跟父親去戲院看的回憶。 這部電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起跟父親去戲院看的電影,是早已歇業多年的「寶宮戲院」。
Thumbnail
老實說,這部由台灣導演李建成執導的最新紀錄片《再會啦 白宮》。並非是那種看完會令人嘆為觀止的絕世佳作,它也沒有什麼特別高超的表現技法,但就是因樸實道地而意外的好看動人。尤其是影片的那份「真」與「誠」,源自於受訪者們的談吐對話與互動交流之中,成功捕捉到最真實的反應,以及紀錄者很單純的拍攝動機和義無反顧
Thumbnail
老實說,這部由台灣導演李建成執導的最新紀錄片《再會啦 白宮》。並非是那種看完會令人嘆為觀止的絕世佳作,它也沒有什麼特別高超的表現技法,但就是因樸實道地而意外的好看動人。尤其是影片的那份「真」與「誠」,源自於受訪者們的談吐對話與互動交流之中,成功捕捉到最真實的反應,以及紀錄者很單純的拍攝動機和義無反顧
Thumbnail
終於欣賞到期待兩年多的電影《看見台灣》,這次和社區鄰居一起包場響應,既感人又深具意義的紀錄片,現場不少朋友帶著父母、孩子一同見證這部作品,放映結束後可感受到周遭觀眾深沉而無奈的心情。
Thumbnail
終於欣賞到期待兩年多的電影《看見台灣》,這次和社區鄰居一起包場響應,既感人又深具意義的紀錄片,現場不少朋友帶著父母、孩子一同見證這部作品,放映結束後可感受到周遭觀眾深沉而無奈的心情。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Thumbnail
所有的創作,都是人與他的時代及際遇的化合。說到底我們只是媒介,試著說出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故事。每個創作者都靠他手上的筆,或眼前的鍵盤,或操作自如的攝影機,搭造出一個世界,但那其中仍然有一半的成敗,端看老天給你什麼天色,讓你經歷什麼故事,或靈感什麼時候會掉下來。
Thumbnail
《帶我去遠方》是2009年上映的台灣電影,其實在很多年前就看過這部電影,但當時並沒有看完,對那個年紀的我而言,許多劇情是難以體會的。 如今再次找出這部電影,是因為看到喜歡的藝人林柏宏在IG分享這部他人生的第一個出演作品,這個角色讓他體會到同志和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卻因為這
Thumbnail
《帶我去遠方》是2009年上映的台灣電影,其實在很多年前就看過這部電影,但當時並沒有看完,對那個年紀的我而言,許多劇情是難以體會的。 如今再次找出這部電影,是因為看到喜歡的藝人林柏宏在IG分享這部他人生的第一個出演作品,這個角色讓他體會到同志和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卻因為這
Thumbnail
台灣影評人協會今年稍早邀請會員票選「 21 世紀 20 大國片」,選出 2001 至今最好的二十部國片榜,並邀請上榜的導演們撰寫感言;《釀電影》也和協會合作逐日刊出片單及導演的感言節錄,完整排行榜+影評+導演感言+總評,獨家收錄在《釀電影》vol.6「摩登女子映像」,趕緊入手!
Thumbnail
台灣影評人協會今年稍早邀請會員票選「 21 世紀 20 大國片」,選出 2001 至今最好的二十部國片榜,並邀請上榜的導演們撰寫感言;《釀電影》也和協會合作逐日刊出片單及導演的感言節錄,完整排行榜+影評+導演感言+總評,獨家收錄在《釀電影》vol.6「摩登女子映像」,趕緊入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