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前看《悲情城市》的一點回憶

卅年前看《悲情城市》的一點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對《悲情城市》沒什麼電影美學或意識型態的特別想法,這類評論,過去卅多年來都很多了,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創見。

倒是這部電影重映,讓我想到30幾年前跟父親去戲院看的回憶。

這部電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一起跟父親去戲院看的電影,是早已歇業多年的「寶宮戲院」。

因為家學淵源,政治啟蒙甚早。很多政治人物或搞社運的,經常都宣稱自己「從小就開始看黨外雜誌」,我差不多就那樣。

我真的有看懂電影的什麼嗎?當時年紀還小,其實不甚了解裡面要表達什麼,只隱約知道,裡面演到228事件,而我當時對於這件事的理解,也僅止於父母告訴我們的,當時228在台灣還是個忌諱。

現在想起來,這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我沒有實際參與政治,沒有去選舉或助選,只是在網路上寫一些想法或評論而已。生活有時候財務捉襟見肘,就會想小時候操心那麼多政治的事情幹嘛?不如多用功唸書,讀個會賺錢的科系,省得現在窮兮兮的。

raw-image

三三出的《悲情城市》劇本書是當時買的,大概小學六年級,看看那個金石堂書店的標籤,還存在的分店只剩汀州路總店和信義路,其他都消失了。

raw-image

今年再重映,我是不會再去看了,因為這卅年已經在電視或錄影帶看過無數次,劇情都差不多會背,沒什麼再看的必要。我也不認為去看《悲情城市》,能幫助你對228或台灣近代歷史,提昇什麼認識。但是從欣賞電影美學來說,或者你喜歡梁朝偉,倒是值得一看,那就買票進場吧。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