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網友的私訊關於經營自媒體的提問,整理成四個提問,分別是:
1. 如何開始自媒體、2. 經營自媒體對寫文章抗拒怎麼辦、3. 沒辦法持續做純分享的文章、4. 內傾性格適合做自媒體嗎
很感謝網友的提問,以下是我基於自己體驗與學習後的觀點,我的答案不一定是標準答案,離開學校考卷後,世界上幾乎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哪個答案對你碰到的情況更有效、更有幫助,所以歡迎討論、或許你有更好的想法。
1. 我喜歡自媒體經營的賽道…如何繼續?
能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喜歡帶來的熱愛能讓你堅持的做某件事,但反過來也會因為喜歡而放大了你的感受,很容易被外界反饋影響心情,為了更好的保護你的喜歡,接下來可以問自己:
(1)想用自媒體滿足什麼目的(可能是理念推廣、獲得影響力、知識變現等)(2)想服務哪個賽道、(3)想服務的用戶類型(4)用什麼形式去達成自己的目的。
第一個問題是最重要的,會影響你整個自媒體的「營運設計」,也會讓你能遮蔽外界的雜訊,(2)賽道可以用生存理由「Ikigai」去找,後面(2)~(4)會隨著你實際操作而逐漸清晰,開始經營前如果能有個輪廓會更好,輸出方向會比較聚焦。
如果真沒有輪廓怎麼辦→有些人做自媒體是為了幫助曾經的自己,比如,自己在學習OO踩了很多坑,想要分享,那這可能是你的賽道,而用戶輪廓就是你自己、它們的需求可能跟你雷同。
2. 接案去寫某類型的文章,卻發現自己對寫文章有點抗拒,經營自媒體都要寫文怎麼辦?
首先,要區分是:對寫某類型的文章感到抗拒 或 抗拒寫文章。
如果是前者,繼續嘗試其他類型的文章,大多數的人,對於喜歡或擅長的主題都是有表達欲或分享欲,輸出本質是知識量與感知,換言之,當你對某主題擁有越多的知識與體驗,會越容易輸出。
如果是後者,工作或收入來源是寫文章,可以去觀察一下:自己是不喜歡寫文章的哪個階段,收集素材、整理文檔、提煉觀點、撰寫成文、發布平台哪個階段,調整看看,磨合出一條你接受又能賺錢的路。
如果真不想寫文章,也可以考慮其他輸出型態圖片、音頻、視頻、課程等等,甚至要出短文章也可嘗試讓ChatGPT協助。
3. 寫單純分享性質的文章會有惰性,是否要勉強自己克服?
先說,純粹做分享,沒有任何目的性——我都做不到,這已經違反人性了。
每個人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所做的事情,大多是想換到更多的資源,像上班是用時間換金錢,如果要你免費上班,是不是需要某些理由你才願意做?
如果你同意上述的假設,可以推論出能夠持續純分享,通常是有「得到」,只是可能我們沒有看到——作者分享時,沒有獲得物質層面,也可能收穫了精神層面的報酬。
所以,與其說要克服惰性,不如說要讓「得到」具體化,而要讓「得到」舉體化,要找到「目的」。
你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能夠玩遊戲幾個小時都不疲倦嗎?因為,遊戲設計往往目的明確(拯救世界)、目標明確(打敗魔王)、路徑明確(升級技能)、反饋明確(獲得獎賞),讓玩家很清楚知道做A影響B,玩家為了得到B自然願意做A。
我們也可以運用遊戲設計的方法去做自媒體的營運設計,比如,你說在純分享性質不能堅持,那你分享的目的是為了什麼?(讓目標、反饋明確)你有先大概列好分享的題目或時間,降低需要執行事件的成本嗎?(讓路徑明確)
最後,接受自己有惰性,不能持續沒什麼關係的,自媒體比得不是短跑、每天跑,比得是:你是否能持續的待在場上,待最久的人就勝利。。
4. 自媒體是否要拋頭露面,時常曝光自己?內傾的人會不會不適合?
(1)做自媒體不是要真的「露臉」,而是要輸出你的「觀點」。
不一定要拋頭露面,像在「小紅書」上,有些自媒體經營者是沒有露臉的,是露出行為(輸出觀點),比如,學習成長博主,每天在上班前提早起床,直播自己的學習——告訴大家,想要提升自己需要自律,時間是生出來的。
(2)你是有選擇的:選擇自己想要曝光的程度、場景與頻率
自媒體需要去敞開自己、去曝光自己?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是非題或選擇題,而是一個程度或頻率問題,舉例來說,內傾性格是指連跟人講話都不願意,或者願意每天跟人講15分鐘的話?這兩者程度上是有差異的。
「曝光自己」——至少程度能分成:能曝光、有條件曝光與不能曝光,場景可分為實體與線上,頻率能分得更細,像小紅書維持一周2次發文就已經是前排自媒體選手了,可以思考看看,那些曝光程度、場景、頻率在你接受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