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營自媒體】 ⭢ 【為何要創作】的自我詰問

從【經營自媒體】 ⭢ 【為何要創作】的自我詰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全文也放在我的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vtasteslife/post/DDjATiATChp


寫在年末。

我真的想 經營自媒體 ?


前陣子在 Threads 連載韓國美食結束後,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分享什麼主題、也去研究了些自媒體課程,想要讓我的「自媒體經營」更上一層樓。


我甚至還花大錢準備進修某些經營技能,參考別人的「黃金必勝公式」、「N 大流量法則」,加入社團、看大家都怎麼做。


然後,我發現不對勁——我腦子一直在想,但完全提不起勁來做。越想越躁。


除了生活本來就有各種新展開,忙碌之餘想做、但總是沒辦法開始,卡在一種奇怪的狀態,現在回頭想就叫做「拖延」。


但為何會拖延,其實很簡單,就是不想做嘛。


至於為何不想做,因為從一開始,這個「經營自媒體」的心態似乎就有點怪,才會越走越卡。好,那問題來了:


一開始為什麼要開這個帳號?


不諱言,一開始我真的是想要透過自媒體「變現」。


我一直都有在私人帳號分享旅遊、料理的習慣。偶爾也會收到朋友們的正面回饋,說我的限動好好看之類。


直到今年去了歐洲,帶家人、跟朋友、自己一個人玩了 49 天,中間真的發生很多有趣的事、去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回來後我突然意識到「這可能是種小小的能力」,而我想要更重視這點。


簡單說,我終於在自己身上發掘到一個閃光點:很會生活、吃喝玩樂。 (聽起來有夠欠揍哈哈哈)


發現之後,我本人還有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想快點賺到錢,所以就變成:


【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急功近利】=【我想透過做自媒體變現】


這有什麼問題嗎?想賺錢臭了嗎?


沒臭,錢這麼香,怎麼會臭。


但是當我把「變現」這件事擺在前面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不一樣。

我思考的路徑就會是:

  • 怎麼最快變現
  • 怎麼最快累積粉絲
  • 商業模式是什麼


然後我就發現——啊,做這件事一點都不好玩了,因為我滿腦子都是賺錢。


我越來越失去一開始分享旅遊美食的動力,一種自然、有趣、內發的驅使。


這件事就變了調、沒意思、做不動。


卡住後,我花了很久才想通:

如果我要做自媒體變現,那我不如去專注在提升本業收入、或接案就好,這樣變現更快。


可是,我還是喜歡創作、喜歡累積自己的作品,那我要不要繼續?


所以我問自己一連串問題,試圖找到答案:


為何要創作?


創作對我重要嗎?為何重要?它承載什麼?

它必然是要以某種形式呈現嗎?

難道就必須得是分享「旅遊、美食、探店」,而被稱為自媒體嗎?


形式是最最外層的東西。 如果沒有一開始的【因】(為何要做),只看見【果】(變現),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空的事情。


形式是服務於內容,而不是反過來。


那「內容」又應該是什麼?


我想說的是什麼?

這個內容應該是服務於我、從我裡頭長出來,有我的個性、藏有我想傳達的訊息、透露我之所以為我的原因、有我的結構與內裡,而不是把市場完全放在我自己之前。


那樣的話,我的作品對「我」來說,也很容易被取代。


那我想做什麼?


創作的「因」,就藏在生活裡。


想了很久,我很在乎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生活」,這也是始終對我的一大挑戰。


閒不下來的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裡抽空,好好地對待生活。


創造生活中的一點幸福、小小火光,或者所謂的儀式感。


不限於吃喝玩樂,體現在各角落中,如何把生活過好。


由小至大,在餐桌上、在旅途中、在廚房裡、在談話中。


這些才是我在乎事情的起點,是我認為重要、想實踐的事。


把這些事情活出來、記錄下來,當成給自己的挑戰和紀錄。


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體會,這是我目前想到的。


留在這裡提醒自己。也希望接下來依循這樣的體會,製作自己喜歡的內容。


歡迎追蹤、留言,分享你的想法,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


avatar-img
V 品味生活
258會員
9內容數
食譜分享|餐飲心得|旅行隨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V 品味生活 的其他內容
分享歐洲自助旅行中的必備 App 推薦,包括交通、住宿及行程規劃等工具,讓你能更加輕鬆及安心地享受旅程。文中有詳細介紹 Omio、FlixBus 等多款 App 工具的功能和使用心得,還提供免費的 49 天旅行行程表下載,適合想去歐洲玩的你。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首次自助旅行歐洲時所選擇的 13 間住宿經驗,涵蓋了飯店、民宿和青年旅館等不同類型,從荷蘭、比利時、德國、芬蘭、葡萄牙、西班牙、捷克到奧地利,從透過實際的入住心得,讓你避免踩雷並找到最理想的住所。文章中還附上免費的行程表下載連結,幫助你更便捷地規劃旅行。
前陣子第一次去歐洲自助旅行,回台灣後把行程彙整成一份「旅歐 49 天自助行程表」,但因為表格太大不方便用手機閱讀,因此決定將行程表改寫為系列文章,更易於參考。 這是本系列第二篇,分享旅歐 49 天的開支,包括花費項目和每日平均花費,幫助你評估去歐洲自助的預算,也提供了個人記帳經驗供參。
分享歐洲自助旅行中的必備 App 推薦,包括交通、住宿及行程規劃等工具,讓你能更加輕鬆及安心地享受旅程。文中有詳細介紹 Omio、FlixBus 等多款 App 工具的功能和使用心得,還提供免費的 49 天旅行行程表下載,適合想去歐洲玩的你。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首次自助旅行歐洲時所選擇的 13 間住宿經驗,涵蓋了飯店、民宿和青年旅館等不同類型,從荷蘭、比利時、德國、芬蘭、葡萄牙、西班牙、捷克到奧地利,從透過實際的入住心得,讓你避免踩雷並找到最理想的住所。文章中還附上免費的行程表下載連結,幫助你更便捷地規劃旅行。
前陣子第一次去歐洲自助旅行,回台灣後把行程彙整成一份「旅歐 49 天自助行程表」,但因為表格太大不方便用手機閱讀,因此決定將行程表改寫為系列文章,更易於參考。 這是本系列第二篇,分享旅歐 49 天的開支,包括花費項目和每日平均花費,幫助你評估去歐洲自助的預算,也提供了個人記帳經驗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