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書籍:《狐狸與樹》
- 作者:陳彥伶作‧繪
- 出版年:2021
- 出版社:台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刺蝟的防備:說不出口的喜歡
我認為繪本是能夠善加運用小故事道盡人生百態體悟的最佳媒材,《狐狸與樹》不僅是一本描述友情的故事,也同時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給我層出不窮的驚喜!我覺得這是一本探索諸多人生議題的圖書,包含個人自我內在的探求、愛與關係以及面對生命終將迎來死亡的課題。
故事之初,一隻帶著紅白花色的狐狸倔強地不願和樹做朋友,面對樹的邀請,狐狸只是發出嘶嘶的吼叫後便趕緊逃開,當我看見這一段時,不免在心中直覺地映射:「狐狸真是難相處啊!」對比實際生活中的景況,我也真遇過這樣的人,又或者說,我也可能在某些時刻會帶有這樣性格。
心理學上將帶著刺蝟性格與人互動的行為稱為:「自我防衛機制」,或者又叫「防衛機轉」。這類人因為害怕受傷或自卑,於是擅長把自己武裝起來,他們恐懼對人交出真心,所以擅長說謊,明明喜歡卻說不喜歡;心中有愛,卻口口聲聲表明不愛!如此彆扭、矛盾又缺乏內在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不僅導致當事人很難與他人建立深厚關係,也很容易身處這個世界仍感到孤單。
▍愛的邀請:善待自己,溫柔予人
如果能在生命的際遇中遇見願意等自己敞開心房的「那個人」,真的是一件好幸運的事啊!正如同故事中的狐狸能撞見「那棵樹」,即使狐狸三番兩次對樹態度不佳,但樹還是沒有放棄與之建立信任的關係。故事中的樹之於狐狸彷彿一位內心強大又成熟的知音,他毫不躁進地釋出善意與溫柔,並誠懇地邀請狐狸來到自己的生命之中。
我覺得作者很巧妙地把樹設定為不能移動的,而是當狐狸軟化了之後,才「主動」去找樹,反思面對生活之中他人築起的防備之心,我想時間與真心是最好的解藥!當我們亦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否帶著不友善的防衛機制待人處事時,我想「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試著與自己內心的不安與惶恐和解,善待自己,溫柔予人。
《狐狸與樹》的故事脈絡不禁讓我聯想起家喻戶曉的《小王子》,在《小王子》的劇情中也有一隻與小王子彼此「豢養」的小狐狸,因著與小狐狸的關係建立,小王子進而領悟即便地球上有成千上萬朵玫瑰花,但他愛上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卻是獨一無二的一朵花,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在那朵玫瑰身上所花的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對於彼此的意義。我想也許「豢養」的過程中可能會受點傷,就像哪有照顧玫瑰花卻完全不被玫瑰刺扎傷的道理?
《狐狸與樹》的故事中,樹的樹皮不也一開始被狐狸抓傷了嗎?我覺得這樣「不打不相識」的結識過程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緣份!因為很多人是不願意「熱臉貼冷屁股」的,反思著自己似乎也都是依循著直覺與「好相處」的人為伍,我想這本繪本給我的啟發是 — 不要急於給人貼上標籤,多給彼此一點時間與空間,說不定能在情感的大路上遇見非與自己同溫層的人,不過,我認為感情給予彼此磨合期雖然是必須的,但如果面對真的不適合的關係也要果斷放手,不要執著於一段不快樂的人際相處,畢竟人生短,未必需要含辛茹苦。
▍及時愛:溫柔心的生命之約
即使非常長壽的人,回顧一生其實也才短短數十年,人的生命有其極限,卻也因此讓人們領悟到把珍貴時間花去哪裡的重要性!《狐狸與樹》是一本讓我有很多收穫和驚喜的繪本,我驚訝於一本簡潔有力的故事,竟可談論這麼多需要深思的人生課題,包含了:人際關係中的愛、面對生命末期的道別等。
我尤其受到一段狐狸和樹的對話感動 — 狐狸說:「好吧!你希望我為你做什麼?我什麼都沒有,你無法從我這裡得到什麼。」而樹回答:「你不需要為我做任何事,只要你需要避雪的時候,會想來到我這裡就好。」這一問一答之中卻道盡了愛的真諦及是不求回報,唯有愛失去條件之際才是雙方間最舒服、自在的關係,否則就僅僅是利益交換罷了。
感人肺腑的故事不在於內容寫下了分離或死亡,而在於作者願意描述人生的「真實面」,並願意從中看見「美好面」。雖然讀者可能會為著故事結局狐狸的死感到惋惜,但我覺的作者很仁慈地設計了一場狐狸與樹能夠好好道別的橋段。面對任何摯愛、至親的離開,人會感到孤單、恐懼,甚至有憤怒的情緒都是人之常情,但情緒過後,若能少點遺憾,那便是一件彌足感恩的事!因此,老生常談的「愛要及時」,卻是亙古不遍的真理。
我認為與其等到生命的尾聲才用盡渾身力氣去愛一個人,倒不如在一生之中「分期付款」地持續給予愛的感受。珍惜能與所愛之人想處的時光,並在每一回的相處中傳遞愛的能量,興許有天當我的人生跑馬燈響起之際,我會在這段與人相遇的生命約定中,感受到此生無憾吧!
你不需要為我做任何事,只要你需要避雪的時候,會想來到我這裡就好。—《狐狸與樹》陳彥伶
收聽頻道連結: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ficxqy03y601w65a3r7tjk/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