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要說的不是訣竅或遊記,而是想記錄這次旅程中的一些感想體悟,可能會寫得有點亂,有興趣的人再往下看囉。
打從懷上大寶就不曾再踏出國門,至今已是睽違七年,到機場的時候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對於各個流程都帶著陌生,尤其孩子又有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水要倒掉?為什麼不能帶果凍?為什麼外套要脫下來放盒子裡?為什麼為什麼?還沒到登機口就讓我有點想掉頭回家,好在機場的工作人員們都對帶著孩子的家長滿友善的,即使狼狽不堪手忙腳亂,都還是很有耐心地引導,真是太感恩了。
我們總共是三個家庭,共六大六小,一起在京都與大阪玩了八天,旅伴家庭都是孩子從小就認識的玩伴,家長們對其他人的孩子也都算熟悉,這樣的組合讓出門在外的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神隊友,我覺得好玩程度絕對有比只有自己一家人還要多,所以就第一次的親子出國遊經驗來說,實在是很成功的開始。
當然,帶孩子出門沒有不累的,六個小孩中有四個是六歲,一個三歲,一個兩歲,輪番鬧起來的時候也是讓人很厭世,不過有同伴一起打打鬧鬧,在幾乎每一天都要日行萬步以上的情況下,孩子們居然也就這樣跟著大人走完了,我在想要是只有我家單獨出遊的話,絕對走沒幾步就喊累要打烊了。
在旅伴的激勵與照應下,雖然趕鴨(孩)子很慌亂,卻還是能有些許空檔能靜靜感受日本城市的美,尤其喜歡其中一天傍晚從清水寺散步回八阪神社的這段路,奇蹟的逢魔時刻,光影在日式建築群裡漸漸傾斜黯淡,人潮緩緩各自流入不知名的巷中,我牽著孩子一步步走下石磚路的長斜坡,聆聽著人聲鼎沸到悄聲密語,原本還在絮絮叨叨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寧靜的魔力,一路無語。最後看見磚路盡頭,神社那成排的燈籠亮著暖暖的光暈,內心瞬間被某種力量給撫慰了,多美好呀這一刻,這也是旅行最迷人的感觸之一。
日本的食物幾乎都好好吃喔,採雷的機率很小,但對我家的孩子來說似乎還是沒那麼合胃口,正餐吃沒幾口,糖果餅乾倒是吃很多,出門在外也只能隨他們去了,只求不要吃壞肚子不舒服就好。這次出門前看到一些報導跟朋友近期的旅行經驗,讓我進餐廳後都會多問一句孩子是否有低消,大部分是不需要的,少數幾家需要兩個小孩點一份,或是全部要多點一份之類的,還算友善。
飲食上最不適應的地方居然是飲料,原本以為日本也是嗜茶的,但實際去了才發現手搖飲不多,有也都是賣珍珠奶茶,偏偏我喜歡的是純茶加珍珠,對便利商店的寶特瓶茶飲也不感興趣,讓我特別想念台灣的手搖。不過,便利商店還是有些果茶十分好喝,最後幾天狂買狂喝解癮,我家孩子也特別愛。
語言部份,我大概花了兩個月用 Duolingo 簡單複習日文,實證效果還不錯,大概能理解對話內容的五六成,口說也還能應付旅遊需求,滿有成就感的~
這次居然也還能為自己寄一張明信片,我在嵐山買到當地藝術家的明信片作品,本來想直接帶回家收藏,後來想說寄給自己不也是一種帶回家的方式嗎?很開心在帶著小孩出國的情況下,還能保有這樣旅行的浪漫。
我覺得這次的出行就像是在為未來的美國行試水溫,大概知道孩子在飛機上的反應和需求,出入境可能會碰到的情況等等,讓我對美國行更悲觀了(什麼超展開結論?),關於這件事,下次再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