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經濟衰退可怕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了多次科技革新,包括網際網路的興起、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發展等。然而,這些創新對文明進步的影響,與工業革命時期的變革相比,仍有顯著的差距。工業革命浪潮帶動了許多國家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但傳統大國-中國卻錯過了這趟列車,使其在國際地位上敬陪末座。直到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中國才積極迎頭趕上,然而迄今為止,它仍未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當時的工業革命顯著提升了國家的生產力,機械取代了農耕勞動力,使農村勞動力得以釋放並向城市轉移。這為當時城市工廠所需的勞動力提供了充足來源,資本家們也因生產力的提升而賺取了大量財富。隨著機械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工廠逐漸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使勞動力再次回流到市場。資本家們利用這些勞動力,開發新產品或新領域,以滿足或創造新的市場需求。資本家們不斷重複這一過程,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每一次經濟大衰退,都會將大量勞動力釋放到市場上。由於勞動力供應過剩,工資變得相對較低,這使得資本家更願意雇用這些勞動力來嘗試新的項目。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當時iPhone剛剛問世。智慧型手機如同一部攜帶式電腦,可容納眾多應用程式,但這需要大量工程師來開發應用程式。同時,為了取代全球過時的手機市場,整個供應鏈所需的勞動力更是龐大。
資本家抓住了這波勞動力釋放的機會,並借助各國央行的降息政策,獲得了廉價的勞動力和資金。他們將這兩個關鍵元素投入到智慧型手機市場,全球經濟也因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而逐漸復甦。
然而,1929年的大蕭條與2008年金融海嘯存在顯著差異。在1929年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並未積極挽救金融業,導致資本家的融資管道受阻,無法有效地獲得資金。此外,大量銀行倒閉,資本家亦深受其害,無法實現前述的經濟復甦情景。然而,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期間,美國政府開始扮演資本家的角色,大力發展公共建設,將大量剩餘勞動力直接投入公共建設項目。這些公共建設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還帶動了周邊各類供應鏈的發展,從而實現了前述的經濟復甦過程。
那麼,如何迅速地讓國家走出經濟衰退呢?金融業的穩定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當銀行面臨流動性危機時,美國財政部和聯準會能夠迅速地提供支持的原因之一。古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資本就像水流,不能阻止它,只能引導它,使其在經濟體系中暢通無阻。
為了拯救金融業,美國政府在短短一週內對銀行業的注資金額達到了過去一年縮表金額的一半。這使外界對美國政府的縮表政策表示諷刺。然而,我非常支持美國政府拯救金融業的舉措。雖然這看似偏袒華爾街,但不可忽視的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體仍然是資本家。他們在資本主義體系中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如果這次的危機真的導致經濟衰退,我們也不必過於擔憂。既然了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方式,每個人都應該培養隨時調整發展方向的心態,觀察資本家決定投資的領域。正如知名YouTuber老高所言:「要擁抱新技術,對新領域保持開放的心態,避免讓自己落入敗者組合。」
儘管經濟衰退似乎即將來臨,但我們看到了ChatGPT的誕生,未來的發展仍然充滿希望。如今,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ChatGPT進行潤稿、檢查程式碼,甚至生成我所需的程式碼,大幅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生產力。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工程師或許多產業的勞工會被AI取代,但到那時我也不再是一名工程師。我們要避免自己處在敗者組合中,站在淘汰他人的一方。這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現實。勞工們習慣於現有的美好生活,而資本家則嚮往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思考哪個領域值得投資,使他們能夠更接近理想的未來。
是否常常抱怨薪水偏低?但是否想過,低薪其實可以是一個優勢?在轉換職業道路時,低薪工作者的機會成本通常比高薪工作者要低得多,因為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我們沒有太多可以失去的東西。
那麼,身為高薪工作者,該如何避免在資本主義社會被淘汰呢?別忘了,當初能在勝者組合中的原因是什麼-那就是擁抱了新技術。或者,搖身一變成為資本家,投資具有潛力的項目,當市場擁有廉價勞動力與資金時,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
總之,無論是低薪或高薪工作者,我們都應該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努力適應變化,通過擁抱新技術和保持開放心態,我們將能夠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立足,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
廢的先生LINE ID: @mrfed
廢的先生官方帳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30內容數
二刀流: 1. 總體經濟 2. 虛擬貨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的先生(Mr.Fed) 的其他內容
美國銀行業和瑞士信貸面臨流動性危機。 美國部分,從貼現窗口餘額與聯準會資產變化觀察,並指出了BFTP特別之處。 歐洲部分,針對瑞信分析其股票與股東結構,並透過CDS指出瑞信違約風險。
文章介紹了最近美國幾間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根本原因,與過往美國政府對於金融業所做得體質改善努力,最後還分析了這次拯救銀行的工具利與弊之處。
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表鷹派言論,指出他們可能加快升息速度,並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然而,市場已對鮑威爾主席反覆無常的立場感到不信任,並且近期出現的流動性問題也加劇了市場動盪。美債流動性越來越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而財政部可能需要扮演聯準會的交易對手來回購美債,以穩定市場。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今年年初,有朋友問我美股反彈上漲是什麼原因造成,當時我不以為意,因為影響股價的因素眾多,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最近在閱讀通膨削減法案時,看到一則與股價攸關的規定,即回購庫藏股稅率預計於2023年1月開徵1%。此外,拜登總統於2023年2月的國情咨文中表示,希望將回購庫藏股稅
聯準會對抗通膨為何略顯無力?市場預期為何會與聯準會的目標背道而馳? 原因與財政刺激脫離不了關係,儲蓄率的增長就是很明顯的表徵。
主要討論以下幾點: 1. 美國1月零售銷售數據解讀。 2. 美國1月PPI數據解讀。 3. 美國製造業、批發業與零售業企業存貨銷售比分析。
美國銀行業和瑞士信貸面臨流動性危機。 美國部分,從貼現窗口餘額與聯準會資產變化觀察,並指出了BFTP特別之處。 歐洲部分,針對瑞信分析其股票與股東結構,並透過CDS指出瑞信違約風險。
文章介紹了最近美國幾間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的根本原因,與過往美國政府對於金融業所做得體質改善努力,最後還分析了這次拯救銀行的工具利與弊之處。
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表鷹派言論,指出他們可能加快升息速度,並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然而,市場已對鮑威爾主席反覆無常的立場感到不信任,並且近期出現的流動性問題也加劇了市場動盪。美債流動性越來越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而財政部可能需要扮演聯準會的交易對手來回購美債,以穩定市場。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今年年初,有朋友問我美股反彈上漲是什麼原因造成,當時我不以為意,因為影響股價的因素眾多,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最近在閱讀通膨削減法案時,看到一則與股價攸關的規定,即回購庫藏股稅率預計於2023年1月開徵1%。此外,拜登總統於2023年2月的國情咨文中表示,希望將回購庫藏股稅
聯準會對抗通膨為何略顯無力?市場預期為何會與聯準會的目標背道而馳? 原因與財政刺激脫離不了關係,儲蓄率的增長就是很明顯的表徵。
主要討論以下幾點: 1. 美國1月零售銷售數據解讀。 2. 美國1月PPI數據解讀。 3. 美國製造業、批發業與零售業企業存貨銷售比分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口口聲聲說資本主義好,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資本主義之下,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誰?或者是說,任人要如何做才能占資本主義的便宜?這一點應該不會在學校教育的課程規劃內。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Thumbnail
股市總能一直上漲的關鍵原因是世界越來越有效率。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隨著工廠的自動化,每次工業革命都對股市漲幅有顯著影響。投資者應買進並持有股市,未來股市的年化報酬將更為可觀。
Thumbnail
即便是相似的東西,卻因年代不同,因物價膨脹、或因買家購買能力強而產生較高的價格,而科技力生產的東西與時俱進,當然其股價能成交更高的價格。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口口聲聲說資本主義好,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資本主義之下,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是誰?或者是說,任人要如何做才能占資本主義的便宜?這一點應該不會在學校教育的課程規劃內。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21世紀資本論」作者主張是課徵富人稅,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避免類似法國大革命以及二戰希特勒的崛起(他認為這些革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濟貧困造成)。我的思考是,如果最富有的那一群人,擁有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機器戰警等等力量,不再害怕基層民眾革命的時候,那麼這位法國學者的主張,對那些有錢人就一點說服力
Thumbnail
股市總能一直上漲的關鍵原因是世界越來越有效率。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隨著工廠的自動化,每次工業革命都對股市漲幅有顯著影響。投資者應買進並持有股市,未來股市的年化報酬將更為可觀。
Thumbnail
即便是相似的東西,卻因年代不同,因物價膨脹、或因買家購買能力強而產生較高的價格,而科技力生產的東西與時俱進,當然其股價能成交更高的價格。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差的時代。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麼說。 這句話完全符合現在的經濟狀況,對人工智慧來說經濟最好,對傳統產業來說經濟最差,在資本的催化下,只要是做尖端科技,都會受到資本的吹捧與追逐,似乎未來已經來到,而過去呢?是不是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中呢? 資本是如此殘酷,每年都會淘汰不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