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念集|【講座筆記】葉郎談觀影體驗的演變,從錄影帶到串流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欸不是,週五下班想獨活吃拉麵,跑了辦公室附近的兩家都排隊,台北人怎麼還留在台北城?

我堅強,喝碗餛飩湯上路。到信義誠品聽講座。好險有來,十分精彩。

今日的講座是葉郎重點就在括號裡對談,講各自從錄影帶、DVD、MTV、電影院、串流等等的觀影體驗。

raw-image

早期的電視機、電影院

從電視談起,早期對於男人來說,看電視是件不合宜的事,反倒是女人為主要收視群,並由女人挑選電視,將電視視為要符合整個居家風格的傢俱之一,所以當時電視有木質設計,還有和櫃子為一組的,較為典雅的設計;後來演變成男人主導購買電視,才改為現今常看到的黑色、科技感為主,展現高大尚的風格。

對出身台南的葉郎來說,現在以手繪海報大紅的全美戲院,是兒時常去的戲院;另一家在台南的東安戲院,荒廢已久,但建築物仍在、樓下的市場也還在經營,原來當時戲院是陳建仁的媽媽經營的。葉郎小時候在這看了《末代皇帝》,當時即被電影配樂、畫面震懾。

回想自己,根本是30歲了才在大螢幕上看《末代皇帝》修復版,對我而言是好新的記憶哪。時空壓縮的感覺。

高中時代的眼淚:MTV

再談盜版。盜版違法,但因為盜版,反倒讓身在臺灣的他,在從日本來的LD(在VCD之前,很短暫存在的一種檔案格式)裡看到侯孝賢當時的作品。

更酷的是,聊到MTV這個場域。在一個小包廂裡,播放電影。原來當時有被美國針對,爭論小包廂放映算不算公開放映,延伸版權問題。最後臺灣敗訴,只能放取得公播權的電影。

不能看電影,那麼唱歌吧。於是MTV轉型為KTV,錢櫃的前身就是做MTV的。

回想起來,高中時期去過MTV,真的是這一代人的回憶場所呢。現在年輕人怎麼能懂呢(擺出老人姿態)。

在影院惦惦看電影是唯一方式?

葉郎說,疫情之後大家回到電影院看電影,好像遇到更多途中看手機、走來走去、大聊的人。除了我們可能會覺得和過往習慣不同,難以接受之外,藉由這些情況,是不是能有一些新的可能?

例如,兩廳院舉辦過不限制觀眾走動的場次;或是一直以來的經典,洛基恐怖秀的表演形式;開放彈幕式的電影播出。

他說,雖然常常說電影院是最懶的一個產業,別人在形式上創新,電影院只會升級硬體設施:更大的螢幕、更好的音響、畫質等等(笑)。

但最近電影院嘗試轉播、直播劇場;美國開放上班族中午進來午休,付兩百元,就是睡覺,沒放電影;或是和zoom合作,用影廳螢幕開線上會議;日本也有過讓觀眾加入電影,觀影前下載app,劇情播到主角傳出訊息,你的手機同步收到那則訊息,或是讓觀眾決定主角的下一步行為,延伸不同劇情等等(後者在Netflix的《黑鏡》即有,後續如《與惡》劇場版、薩泰爾的《FeatChill フィーチャ》也都效法)。

現代人已經和行動裝置密切結合,因為太多人用手機、平板看影片,導致影響拍攝的手法,要在小螢幕看,那麼人物要多特寫、畫面要明亮、清晰,不用細節。或是像是預告片,片商也逐漸改為直向,以符合手機螢幕,讓人不輕易滑掉。

收藏:為愛、為延續體驗

最後關於收藏。葉郎分享自己最近整理,把DVD都丟掉了。因為和其他書之類的收藏,DVD的畫質已經不比串流來得好,故成為率先淘汰的選項。

關於收藏,對於消費者而言很多是為了愛,於是想支持、擁有。對賣方來說,比如Netflix近期開始賣周邊T恤、開發遊戲,則是為了延長體驗,一部劇集可能兩三天追完就沒有了,玩遊戲讓你參與這個IP的時間拉長。當然持續參與也是為了符合觀眾的欲求,算是相輔相成。

拉拉雜雜隨手記錄以上,未能完善。如要完善,可購買葉郎新書《從前,有個錄影帶店》,我心微死,因為出版社是新經典⋯⋯他們不太出Kobo電子書(醜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9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指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17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2024/06/17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Thumbnail
2024/02/26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2024/02/26
寶可夢中心店內提供生日花束,憑證件可領取,讚讚的生日氛圍。順便分享了33歲的心情和期許。
Thumbnail
2024/01/30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2024/01/30
日子太飄浮,需要落字,找回一點踏實感。最近的興趣是洗好澡,抱狗看劇或看書,邊抱邊培養睡意,用填充娃娃充填安全感。狗娃來自IKEA,跨年那時看到特價短短一兩天,終於完成一直以來的想望:等到特價,要買。心想事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儘管至今仍未補完楊德昌導演的所有做品,不過身為一名影迷,在去年看到即將舉辦回顧展的新聞釋出時便相當期待,好奇會怎麼將他的作品重新轉譯於白盒子之中展出……
Thumbnail
儘管至今仍未補完楊德昌導演的所有做品,不過身為一名影迷,在去年看到即將舉辦回顧展的新聞釋出時便相當期待,好奇會怎麼將他的作品重新轉譯於白盒子之中展出……
Thumbnail
排依舊不能出國玩耍的 2022 看了 30場戲 (11場線上),是藝文能量滿點的一年。 舞台上的愛恨情仇家常瑣碎在小盒子裡被無限放大,習慣劇場步調以後對於電影的敘事步驟再也無法適應。 在劇場裡有太多事情可以觀察,從劇場上側台上到旁邊的觀眾,感覺無時無刻都有事情正在發生。
Thumbnail
排依舊不能出國玩耍的 2022 看了 30場戲 (11場線上),是藝文能量滿點的一年。 舞台上的愛恨情仇家常瑣碎在小盒子裡被無限放大,習慣劇場步調以後對於電影的敘事步驟再也無法適應。 在劇場裡有太多事情可以觀察,從劇場上側台上到旁邊的觀眾,感覺無時無刻都有事情正在發生。
Thumbnail
🌿「講袂完的人名 ~ 說不盡的劇情,故事攏發生佇遮,毋知是人生如戲 ~ 抑是戲如人生 」 來賓介紹👏👏👏 -- 真的是好萊塢的演員:謝孟庭 -- 真的是好萊塢的製作經理:毛毛 趕快鋪個紅毯給兩位~😏😏😏 《台灣有個好萊塢》掀開那一段年代 📽 📽 📽
Thumbnail
🌿「講袂完的人名 ~ 說不盡的劇情,故事攏發生佇遮,毋知是人生如戲 ~ 抑是戲如人生 」 來賓介紹👏👏👏 -- 真的是好萊塢的演員:謝孟庭 -- 真的是好萊塢的製作經理:毛毛 趕快鋪個紅毯給兩位~😏😏😏 《台灣有個好萊塢》掀開那一段年代 📽 📽 📽
Thumbnail
史詩級的穿越喜劇,我卻哭了。
Thumbnail
史詩級的穿越喜劇,我卻哭了。
Thumbnail
🌿「21號漫畫店,是一切冒險的起點」 來賓介紹👏👏👏 -- 曾慧誠:漫畫店的推手之一 aka. 導演來著 -- 黃奕豪:漫畫店的地縛靈? aka. 演員來著 🏹《劇場狂粉的日常》每週準時與您在空中相會~(*๓´╰╯`๓)♡
Thumbnail
🌿「21號漫畫店,是一切冒險的起點」 來賓介紹👏👏👏 -- 曾慧誠:漫畫店的推手之一 aka. 導演來著 -- 黃奕豪:漫畫店的地縛靈? aka. 演員來著 🏹《劇場狂粉的日常》每週準時與您在空中相會~(*๓´╰╯`๓)♡
Thumbnail
絮叨一下: 記憶雖被塵封,因緣回頭挖掘,彌足珍貴!走過的歲月,留下的足跡,樣樣精彩。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戲劇以人生為藍圖,人生以戲劇為慰藉,亙古不變。就算是皇權時代,也沒脫離這樣的窠臼,王族貴冑的宅第戲台,後花園人生;民間的野台戲展演,在在體現草根生活。時至50年代,我們也追劇的! 廣播劇
Thumbnail
絮叨一下: 記憶雖被塵封,因緣回頭挖掘,彌足珍貴!走過的歲月,留下的足跡,樣樣精彩。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戲劇以人生為藍圖,人生以戲劇為慰藉,亙古不變。就算是皇權時代,也沒脫離這樣的窠臼,王族貴冑的宅第戲台,後花園人生;民間的野台戲展演,在在體現草根生活。時至50年代,我們也追劇的! 廣播劇
Thumbnail
這次釀電影受邀搶先踩點,為大家帶來不可錯過的 N 大看點!相信在未來,影視聽中心會成為台灣民眾──而不只是影迷──前往遊憩、逛展、看電影、聽講座,朋友相揪、親子同樂的新興熱點。位在規劃整齊的新莊副都心,影視聽中心有著現代又亮麗的外型,場館外圍腹地也廣大,可容納市集、音樂演出與戶外放映活動。
Thumbnail
這次釀電影受邀搶先踩點,為大家帶來不可錯過的 N 大看點!相信在未來,影視聽中心會成為台灣民眾──而不只是影迷──前往遊憩、逛展、看電影、聽講座,朋友相揪、親子同樂的新興熱點。位在規劃整齊的新莊副都心,影視聽中心有著現代又亮麗的外型,場館外圍腹地也廣大,可容納市集、音樂演出與戶外放映活動。
Thumbnail
攝影師:Vlada Karpovich,連結:Pexels 疫情前,我大概每個月都有藝文展演活動的安排,假日逛逛博物館、美術館,或者看一場精彩的劇場演出,再悠閒從容地到街邊小店消費,喝杯咖啡吃個點心。疫情蔓延,城市自主性的約束之後,出門成為一種奢侈與危險。但也幸好數位科技的發展與跟進,稍稍弭補了缺憾
Thumbnail
攝影師:Vlada Karpovich,連結:Pexels 疫情前,我大概每個月都有藝文展演活動的安排,假日逛逛博物館、美術館,或者看一場精彩的劇場演出,再悠閒從容地到街邊小店消費,喝杯咖啡吃個點心。疫情蔓延,城市自主性的約束之後,出門成為一種奢侈與危險。但也幸好數位科技的發展與跟進,稍稍弭補了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