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書信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二、示東峰居士 (陳通判次仲)

【欲學此道,當於自己脚跟下理會】。

纔涉秋毫知見、即蹉過脚跟下消息;脚跟下消息「通了」,種種知見、無非盡是脚跟下事。

故,祖師云:

「正說知見時,知見即是心;
當心即知見,知見即如今。」

若如今,【不越一念、向脚跟下、頓亡知見,便與祖師把手共行;未能如是,切忌向知見上著到】。

士大夫學道,利根者蹉過、鈍根者難入;難入、則自生退屈,蹉過、則起謗無疑。

若要著中,但將蹉過底、移在難入處,却將難入底、移在蹉過處,自然怗怗地,不作難入、蹉過之解矣。

得如此了,却好向遮裏全身放下,放下時、亦不得作放下道理。

古德所謂:「放蕩長如癡兀人,他家自有通人愛。」

又,清涼云:

「放曠任其去住,靜鑑覺其源流;⋯
語證、則不可示人,說理、則非證不了。」

而今人、纔聞恁麼說話,將為:實有恁麼事,便道:我證、我悟;將出、呈似人不得,一向、說高禪,七縱、八橫,胡說、亂道,謾神、諕鬼,將謂:祖師門下事、只如此。

殊不知:親證親悟底,唯親證親悟底人、不假言詞、自然與之默默相契矣。

相契處、亦不著作意和會,如水入水、似金博金,舉一明三、目機銖兩;到這箇田地、方可說:「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不是彊為,法如是故。

近世叢林、邪法橫生,瞎眾生眼者、不可勝數;【若不以古人公案、舉覺、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

將古德入道因緣、各分門類,云:「這幾則、是道眼因緣,這幾則、是透聲色因緣,這幾則、是亡情因緣,⋯」,從頭、依次第,逐則、摶量卜度、下語商量。

縱有識得此病者,將謂:「佛法禪道、不在文字語言上」,即一切撥置,噇却現成粥飯了,堆堆地、坐在黑山下、鬼窟裏,喚作「默而常照」,又喚作「如大死底人」,又喚作「父母未生時事」,又喚作「空劫已前事」,又喚作「威音那畔消息」,坐來、坐去,坐得骨臀生胝、都不敢轉動,喚作「工夫相次純熟」。

却將許多閑言、長語,從頭、作道理商量、傳授一遍,謂之「宗旨」,方寸中、依舊黑漫漫地。本要除人我,人我愈高;本要滅無明,無明愈大。

殊不知:此事、唯親證親悟、始是究竟;纔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祕密解,可傳、可授,便不是正法。

正法無傳、無授,唯我證、爾證,眼眼相對、以心傳心,令佛祖慧命、相續不斷;然後,推己之餘、為物作則。

故,達磨云: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也。

所謂:傳「法」者,乃「心法」也;「心法」無形段,所傳者、前所云:「我證、爾證」底是也。

若彼此不證、向心外取證,則有宗旨、玄妙、奇特,可傳、可授,便有我會、爾不會,生輕薄想、增長我見,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妙喜禪、無難參、易參之異,【只要參禪人、向未痾已前、坐斷生死路頭,直下、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難參、易參,差別在人,不干禪事。

往往聰明靈利漢、多是求速效要,口裏有可得說、面前有可得憑仗。

殊不知:此事、得者,如生師子返擲,在當人日用、二六時中,如水銀落地,大底大圓、小底小圓,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鱍鱍地、常露現前。

正當恁麼時,方始契得一宿覺所謂:「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苟未能如是,且暫將這作聰明、說道理底,置在一邊,【却向沒撈摸處、沒滋味處,試撈摸、咬嚼看】;撈摸來、撈摸去,咬嚼來、咬嚼去,忽然,向沒滋味處、咬著舌頭,沒撈摸處、打失鼻孔,方知趙州老人道:「未出家時、被菩提使,出家後、使得菩提。」

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有時、將丈六金身、却作一莖草用;建立亦在我、掃蕩亦在我,說道理亦在我、不說道理亦在我,「我為法王,於法自在」,說即有若干、不說即無若干。得如是自在了,何適、而不自得?

梵語「般若」,此云「智慧」。未有明般若、而有貪欲瞋恚癡者,未有明般若、而毒害眾生者;作如此等事底,與般若背馳,焉得謂之「有智慧」?

妙喜尋常、為箇中人說:「【纔覺日用應緣處、省力時,便是當人得力處;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得無限力】。」

往往、見說得多了,却似「泗州人見大聖」,殊不知:妙喜恁麼說,正是平昔行履處;恐有信不及者,不免再四、提撕、舉覺、拕泥帶水,蓋「曾為浪子偏憐客」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隋代法經等撰《眾經目錄》、云: 「《大乘起信論》一卷,人云: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
有明一代,「大慧宗杲 (妙喜) 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計其數」之說,炎炎然盛傳。 此說、不知起自何人;傳者,未能見而思、思而察,乍見合於己意者,便婪婪然遽記寫而廣傳之。
《太乙金華宗旨》,全名《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先收於邵志琳編、六十四卷《呂祖全書》卷第四十九,後、蔣豫蒲 (元庭) 收入其編《道藏輯要》中。
* 高峰原妙 (1238~1295),號高峰;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鳩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示清淨居士 (李堤舉獻臣)
隋代法經等撰《眾經目錄》、云: 「《大乘起信論》一卷,人云: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
有明一代,「大慧宗杲 (妙喜) 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計其數」之說,炎炎然盛傳。 此說、不知起自何人;傳者,未能見而思、思而察,乍見合於己意者,便婪婪然遽記寫而廣傳之。
《太乙金華宗旨》,全名《先天虛無太乙金華宗旨》,先收於邵志琳編、六十四卷《呂祖全書》卷第四十九,後、蔣豫蒲 (元庭) 收入其編《道藏輯要》中。
* 高峰原妙 (1238~1295),號高峰;南宋 (1127~1279) 末、元 (1271~1368) 初時僧。
[鳩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