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1 發願淺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DEAR  ALL:

 

今天稍微分享一下發願。

 

修持佛法有三個基本條件能有所成就,就是信、願、行。

 

簡單說一下:「信」,有「外信」與「內信」。外信是說:你必須純淨的信仰你的根本上師、你的主尊。你相信你的上師是一位成就者,他可以引導你解脫;你相信你所學的法,是正法,依此學習,一定可以解脫;你相信你的主尊真實存在,只要你準備好,主尊一定現前加持與接引。內信是說:你相信你具有佛性,只要精進學習,煩惱漏盡,一定可以明心見性,解脫成佛。無論內信與外信都非常重要,缺任何一項,都會造成你修持上的障礙。

 

『行』,就是實修,實際去做,在生活中,二十四小時去做,而非在壇城中的一、二個小時。如何做?做什麼?就必須仰賴你的「願」來確定方向,由「戒」來制訂範圍。

 

接下來說本次的重點『願』。

 

師尊常常提到,『修行相應是最重要的事』。那要如何相應?就要靠上述的三要件。

 

記得師尊、諸位上師常說的:『修習任何一尊,均要從經典與故事中,瞭解該主尊往昔所發的願力,與如何行持的』。這裡面就包含了上述三項中的兩項。當你沒有發願時,就代表你尚未確定修持的方向,儘管你依然依著儀軌啟修,但你無法深入儀軌所要教導的內涵,得到啟悟,亦無法瞭解到主尊的偉大,更不可能知道明白主尊法的「心」,既然得不到「心」,你自然無法相應(但是可能會有感應)。

 

發願如此重要,那該怎麼發願呢?什麼時候發願呢?發什麼願呢?

 

其實當你在讀經典時,讚嘆主尊的的慈悲、大力、智慧時,你已經種下了學習的方向。當你感覺到主尊的偉大時,而且產生深深的感動時,這就是發願最好的時機。當你感受過身體的病痛,且你讀到藥師經,藥師佛發下的十二大願時,你深受感動,你願意讓自己與他人一樣,可以免於病痛的苦惱時,你就可以發下願力:『願自己努力學習佛法,解脫自己與他人身體的病痛!』。這就是上段問題的答案!當然,你可以發很多的願,但是,發願之後並不是到此結束,而是開始而已。最重要與最難的是,後面開始的「行」。你必須考慮到自己是否能恆久的依願而行,這是成就與解脫的必要條件。

 

所有的佛菩薩都是依其願力,恆久行持(甚至多世),而得到解脫的。這「恆久行持」才是成就的重點。

 

承上所說,當你發願要:『願自己努力學習佛法,解脫自己與他人身體的病痛!』,你就要開始改變自己過去不好好照顧自己身體、改掉影響身體健康的習慣;你就要學習醫學上的知識,讓自己健康,然後看到別人為病所苦時,給予關心與建議,幫助他身心都能健康;你就要精進學習法,讓自己瞭解「病苦從何而來」,如何是「病苦的解脫之法」;當你的心願與行持是相等的,然後經過許多考驗,你都沒有退失願力,你一定會相應主尊的!

 

願的內容,可以依你自己的感動而來,也可以同經典中所述。當你發願後,你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要隨隨便便的毀掉自己的願。「願」,在經過努力的實踐後,就會產生力,合稱「願力」。「力」就是從你所發的「願」,所產生的「戒」而來。事實上,當你發願時,這個「願」就是一個「戒」。因為你自己願意這麼做,而且你會努力這麼做,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戒。這個戒就會產生「定」,定就會生出「智慧」,你的願力就是「戒力」「定立」、「智慧力」與「主尊的相應力」。

 

願有大、有小,依自己的感動而發,依自己的能力而發,依自己的感悟而發,依經典所述而發,依自己的出離心而發。願,可以設定時間,可以設定迴向內容,可以以金錢方式或行為方式,隨你的歡喜。畢竟這是你自由意志所發的願,跟別人沒有關係,不用管別人的看法。但有一個先決條件是:這個願並不是只為了你自己,而且必須對他人有利益。

 

這就是慈悲心,不是嗎?每一個願,都是慈悲心的展現,雖然剛開始時,會夾雜著利益自身的條件。這是沒有關係的,這是正常的,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這裡開始練習的。慢慢心性改變了、生活改變了,慢慢發現人世間的一切都會變化的,慢慢發現很多事情根本改變不了,慢慢的生出「出離心」,當「出離心」越強,發的願就會越大,「慈悲心」就會變成「菩提心」,菩提心自然的就生出了!你的人生,你的輪迴,在這裡就會產生大大的轉變。

 

你可以發願:願我將來知道有建寺造橋的事情,都能夠隨喜的贊助與讚嘆!(後面可以再加註你自己的願求!)
你可以發願:願我看到道路上有坑洞時,我都能夠將其填平,以免別人受傷!(同上)
你可以發願:願我路過福德祀時,都能隨喜的禮拜與供養!(同上)
你可以發願:願我每天睡醒時,稱唸十句佛號,迴向有緣眾生皆能解脫!(同上)
你更可以發願:願我每夜睡前,唸十句佛號,願我來世,得生佛前!

(這一樣是利益眾生,你念佛時,你的冤親債主都能聽見,日久之後,祂們亦受佛光注照,同樣利益眾生)

 

你可以發很多多的願,但要量力而為,而且都要努力不輟。

 

如果沒有實踐怎麼辦?於壇城前,向根本上師與主尊佛菩薩,發露懺悔,然後日常生活中再努力的行持。配合自身的誦經、持咒、讀經、禪定、種種修法的配合,何愁不相應?何愁不解脫?

 

這些種種的法會、加持、儀軌、贊助,最後還是要回歸自身修持的。儘管你做了種種善事,積了種種福德,你會往生天界、依然要輪迴,無法解脫。但是,你可能依此福報,生在佛前、或是得遇大善知識。這時候,還是要靠「自己」啟修,將「煩惱一一的面對」(注意!重點:要面對煩惱,而不是乞求逃避),讓功德開始升起,當功德具足時,自然成就,不假他人。所有的一切,說穿了,都是靠自己,別人只是建議與勸說,一切靠自己。所以說:福德可以迴向分享,功德卻是「自修自得、他修他得」。

 

發願要不要說出口?要說幾次?事實上,當你有這個心念時,你的願,已經成立了。如果要說,可以在壇城前慎重的稟告,說一遍就好了(不用說太多次,迴向也是,一遍就好了)。不說,有沒有關係?當然沒有關係,因為重點不在於你有沒有說,而是在與你有沒有做,這「做」,這「實踐」,才是能不能成就的關鍵,而不是在於「說」。

 

當你的出離心越大,很自然的,發的願也越大。當你的願力越大,相對的代表,你出離心越強。

 

慢慢的,先修持讓自己生活中的困難得到改善,你自然會得到感動,這時,不用別人教你怎麼發願,你自己會。

 

以上~願有緣的大家,都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守護,滿一切善願,離一切苦惱。

 

best regards.,

RAC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剛兄弟的對話 - 善守護的沙龍
34會員
1.4K內容數
2025/04/29
20250430 靈魂的相遇 - 小曼 小曼,可以說是一生平順。 從讀書、工作、家庭、健康,都沒有遇上太大的起伏、或是挫折。 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態度」,產生了疑問。 A跟B之前不認識,怎麼會相處的這麼融洽? B跟C也沒有過節,為什麼彼此處處針對?
Thumbnail
2025/04/29
20250430 靈魂的相遇 - 小曼 小曼,可以說是一生平順。 從讀書、工作、家庭、健康,都沒有遇上太大的起伏、或是挫折。 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態度」,產生了疑問。 A跟B之前不認識,怎麼會相處的這麼融洽? B跟C也沒有過節,為什麼彼此處處針對?
Thumbnail
2025/04/28
20250429    靈魂的相遇 - 阿華   與  阿翔 有一位同學,到了不丹,蓮師的閉關處 - 虎穴寺。 他感到莫名的感動。 然後,他想起了我,在這裡為我點了油燈,供養蓮師與黃財神。 他常常來台灣,學習靈氣的課程。 我曾經跟他說:氣功學習上,最重要的學習觀念與程序。 最後,我將讀了
Thumbnail
2025/04/28
20250429    靈魂的相遇 - 阿華   與  阿翔 有一位同學,到了不丹,蓮師的閉關處 - 虎穴寺。 他感到莫名的感動。 然後,他想起了我,在這裡為我點了油燈,供養蓮師與黃財神。 他常常來台灣,學習靈氣的課程。 我曾經跟他說:氣功學習上,最重要的學習觀念與程序。 最後,我將讀了
Thumbnail
2025/04/27
20250427 靈魂的相遇 - 阿嘉 當你穿著大紅的裙裝,出現在我面前,我看見了「好幾個祂」。 兩位,我認識; 一位,我沒見過。 你問: 雖然都知道, 但是做不到, 怎麼辦? 我看著你的眼睛,我很明白,你是「真心」的。 於是我寫下了:犧牲、奉獻、愛
Thumbnail
2025/04/27
20250427 靈魂的相遇 - 阿嘉 當你穿著大紅的裙裝,出現在我面前,我看見了「好幾個祂」。 兩位,我認識; 一位,我沒見過。 你問: 雖然都知道, 但是做不到, 怎麼辦? 我看著你的眼睛,我很明白,你是「真心」的。 於是我寫下了:犧牲、奉獻、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修行/渡眾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感佛來迎 往生極樂: 「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 《西方發願文》為淨土宗第八祖蓮池大師之著作,大師並親自作科判及解文。在此解文並列願文詳述,為立願修行者不可或缺之指引。
Thumbnail
感佛來迎 往生極樂: 「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 《西方發願文》為淨土宗第八祖蓮池大師之著作,大師並親自作科判及解文。在此解文並列願文詳述,為立願修行者不可或缺之指引。
Thumbnail
或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這比較像神教的觀念。 一般人完成他所發的願,是因為他因緣具足;若因緣不具足,到時候不能完成,就變成了空願,所以要善於觀察因緣。 眾生所完成的願力,往往只是因緣福德累積而成而已,可能他會成就,也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這和菩薩發願要度眾生的差別還很大。 善性導師講述
Thumbnail
或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這比較像神教的觀念。 一般人完成他所發的願,是因為他因緣具足;若因緣不具足,到時候不能完成,就變成了空願,所以要善於觀察因緣。 眾生所完成的願力,往往只是因緣福德累積而成而已,可能他會成就,也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這和菩薩發願要度眾生的差別還很大。 善性導師講述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三面,下面倒數第二行的地方。 請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我們前面幾堂課已經把十大願王的內容介紹完畢了,這個地方就是總結受持的利益。 第一個、「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第二個、「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三面,下面倒數第二行的地方。 請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我們前面幾堂課已經把十大願王的內容介紹完畢了,這個地方就是總結受持的利益。 第一個、「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第二個、「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講「法供養」,這一段文,你們誰唸一遍? 學員讀:「法供養」。 第一、如說修行供養者: 第二、利益眾生供養者: 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我們所修的善根,皆以救護一切眾生為目的,諸佛一定生大歡喜!這便是以「利益眾生」供養如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