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隨筆】~ 珍惜「人身」與「人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每個人的體態都不一樣,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還有外貌的美醜,這些完全不重要,那不過是你應該尊重和接受的一件衣服而已!

要學會看到這件衣服內在神聖的光芒,它閃耀出「你真正是誰」的光芒。


關於這具身體,佛經裡談到很多。

佛法視能獲得這具身體的機會為「人身難得」。佛經裡有許多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故事,其中”盲龜浮木”的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

「在一片汪洋大海裡,有一隻壽命很長的盲龜,每一百年會從海裡探出頭來一次。在茫茫大海中,有一塊浮木,上面有一個孔洞,隨風四處漂流在海上。然而浮木無尋龜之意,盲龜也因目盲看不見任何東西。但這隻百年才浮上海面一次的盲龜,在浮出水面時,又恰好穿入到浮木孔洞中。想想這機會是不是太難得了!」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時,心裡感到無比震撼。原來要當人是多麼不容易呀!那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做人」。

佛法也將這具身體形容成「珍寶人身」,足見這個身體有多麼珍貴!

因此,每當我聽到有人抱怨人生太苦,甚至有厭世或自殺的念頭,我都替這些人感到惋惜與同情。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知道擁有這具身體有多難得,並能進一步再瞭解為何要來「做人」的目的,或許這些人會改變他們的想法。

在這個世界,這具身體是我們用來體驗生命的工具,因此我們應該愛它,尊重它。常常撫摸它、聽它說話、與它對話,並感謝它。它會回饋你以健康與活力,這會大大有助於我們的生命體驗。

這不是貪愛自己的身體,而是意識到這個載具對於我們在這裡體驗生命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就如同佛經比喻身體為舟筏,像一艘船載你渡過輪迴大海到達智慧的彼岸一樣。


人身難逢,人生難得。


祝福每個人都能珍惜這難得的「人身」與「人生」。

🌟YouTube影音連結🔗

https://youtu.be/BmMTFEijh6E

🌱2023看見自己的光報名表單連結🔗(詳細課程內容說明都在表單連結裡!)


🌟原力覺醒 高雄美濃一本書(過夜,含食宿)4日課程4/28-5/1

https://forms.gle/dKgRAwvSashWMpTy6


☘ 耶謝說「空中會」的緣起

二千多年前,在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遂將甚深的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大迦葉尊者。

這則禪宗以心印心的公案,深植我心,影響我甚鉅。禪坐是開啟我走進內心世界大門的鑰匙,一直到後來接受無上大圓滿法的教導與實修,這一切走來都像是在「空」中與佛、與心、與眾生共同演繹一場莊嚴的佛事。

源於此,「一期一會」的空中會的靈感浮現腦海。

拜現代科技之賜,我們不必再像佛陀時代,千里迢迢、奔波勞累,只為聽聞一偈或一法。現在我們可以輕鬆自在、從容不迫地在世界任何一個有網絡的角落,就能聽到或看到從螢幕的另一端流出的法音,這是何等的美妙啊!我由衷的感恩。

透過空中相會,心與心的諧振,共構成一個高頻的能量場域。

「空中會」就是一個你我的共修會:有主題、有討論、有靜坐。

「一期一會」,且讓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機緣,一起在空中相會!

🌹耶謝空中會介紹網頁

yeshe3.mystrikingly.com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uvLHBKstxsdUcAUj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耶謝智光·原力覺醒 Yeshe Obum•The Force Awakens 的沙龍
13會員
221內容數
2024/09/18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經常陷入不斷重複的模式,努力卻始終得不到理想的結果?這或許並不是偶然,而是宇宙在提醒我們一個重要的真理:改變的關鍵在於內心,而非外在環境。 當相同的情況一次又一次地發生時,這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注意自己如何選擇感受,而不是被外在事件所影響。通常我們過於專注於對外在事件的反
Thumbnail
2024/09/18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經常陷入不斷重複的模式,努力卻始終得不到理想的結果?這或許並不是偶然,而是宇宙在提醒我們一個重要的真理:改變的關鍵在於內心,而非外在環境。 當相同的情況一次又一次地發生時,這是一個信號,提醒我們注意自己如何選擇感受,而不是被外在事件所影響。通常我們過於專注於對外在事件的反
Thumbnail
2024/08/07
痛苦是改變的最大催化劑之一,它有助於每個人的覺醒。 痛苦是一種因選擇和觀點而返回的情緒。在每種情況下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難以忍受的臨界點,這因人而異。總是有辦法擺脫痛苦的。現成的工具就在那裡,你只需要知道它們。 讓人格與靈魂對齊是停止一切痛苦的方法。真相是:此刻是完美的!如果你認為並相
Thumbnail
2024/08/07
痛苦是改變的最大催化劑之一,它有助於每個人的覺醒。 痛苦是一種因選擇和觀點而返回的情緒。在每種情況下對於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難以忍受的臨界點,這因人而異。總是有辦法擺脫痛苦的。現成的工具就在那裡,你只需要知道它們。 讓人格與靈魂對齊是停止一切痛苦的方法。真相是:此刻是完美的!如果你認為並相
Thumbnail
2024/07/30
意圖是打開生命中一切事物的鑰匙。 有了意圖,就能讓你的靈魂運轉起來,而不需要安排一個特別的計劃。 當冥想時,你正在設定感恩與服務的意圖。 你是唯一能為自己設定意圖的人。 此刻就是一切,當下的此刻永遠存在! 設定你的意圖,把當下看作是完美的,這完全有可能! 請深呼吸
Thumbnail
2024/07/30
意圖是打開生命中一切事物的鑰匙。 有了意圖,就能讓你的靈魂運轉起來,而不需要安排一個特別的計劃。 當冥想時,你正在設定感恩與服務的意圖。 你是唯一能為自己設定意圖的人。 此刻就是一切,當下的此刻永遠存在! 設定你的意圖,把當下看作是完美的,這完全有可能! 請深呼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生死是人生常態,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所以修行人要看淡生死;修行、度眾但求盡力,其後隨緣,將生死託付給佛菩薩,不執著生死,不懼怕生死,佛菩薩自有妙安排。」   家父自今年初,因心臟無力休克昏倒後,意識到自己離死亡很近,開始對我交代一些他的身後事;我明白家父也在慢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生死是人生常態,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所以修行人要看淡生死;修行、度眾但求盡力,其後隨緣,將生死託付給佛菩薩,不執著生死,不懼怕生死,佛菩薩自有妙安排。」   家父自今年初,因心臟無力休克昏倒後,意識到自己離死亡很近,開始對我交代一些他的身後事;我明白家父也在慢慢
Thumbnail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Thumbnail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Thumbnail
每個人的體態都不一樣,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還有外貌的美醜,這些完全不重要,那不過是你應該尊重和接受的一件衣服而已! 要學會看到這件衣服內在神聖的光芒⋯⋯
Thumbnail
每個人的體態都不一樣,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還有外貌的美醜,這些完全不重要,那不過是你應該尊重和接受的一件衣服而已! 要學會看到這件衣服內在神聖的光芒⋯⋯
Thumbnail
有朋友告訴我:「要做自己很難!」 的確,在這世上光要「做自己」就不是簡單的事,何況要做「真正的自己」那就更困難了! 它的難處在於我們還穿著「人皮」這件衣服,只要還有肉身⋯⋯
Thumbnail
有朋友告訴我:「要做自己很難!」 的確,在這世上光要「做自己」就不是簡單的事,何況要做「真正的自己」那就更困難了! 它的難處在於我們還穿著「人皮」這件衣服,只要還有肉身⋯⋯
Thumbnail
有次深入空裡,發現自己全身的細胞都只是光與電、色彩與強弱不等的訊息。 可以清晰看到身體每一個細胞發著光,一動念就能顯化訊息的投射。 有次清明夢,去了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時空,發現一切都是起起伏伏的訊號。 一次兩次三次,松果體被打開所探索的宇宙,撬開了所有人類邏輯的框架,
Thumbnail
有次深入空裡,發現自己全身的細胞都只是光與電、色彩與強弱不等的訊息。 可以清晰看到身體每一個細胞發著光,一動念就能顯化訊息的投射。 有次清明夢,去了不同的星球、不同的時空,發現一切都是起起伏伏的訊號。 一次兩次三次,松果體被打開所探索的宇宙,撬開了所有人類邏輯的框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朋友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日常動態。有人是重機同好出遊打卡,一路呼嘯,豪邁高歌猛進;有人揪團外島放風,下重本假日出國度假。每到一處總不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家臉上總是洋溢著歡笑。因他們已能經濟自主,吃、穿、用不須發愁,才能如此瀟灑揮霍人生,更多的擔心只是不知如何消化多餘的時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幾個朋友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日常動態。有人是重機同好出遊打卡,一路呼嘯,豪邁高歌猛進;有人揪團外島放風,下重本假日出國度假。每到一處總不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家臉上總是洋溢著歡笑。因他們已能經濟自主,吃、穿、用不須發愁,才能如此瀟灑揮霍人生,更多的擔心只是不知如何消化多餘的時
Thumbnail
生命是如此單純的存在,只是我們缺失了讓自己保持單純的能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Thumbnail
生命是如此單純的存在,只是我們缺失了讓自己保持單純的能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