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文的第一印象是含蓄、抒情,敘事感性。
作者用咖啡來比喻人,以標題──也就是咖啡因成癮──指涉對某人上癮的現象,引申至將故事裡主角的狀態,意象相當明確。以物喻人的方式讓故事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人做為「咖啡」被他人品味,二是拿咖啡的「水準」來借代一段感情的品質,以及品嘗過好的咖啡之後,經過旁人提醒,體會到自己需要的是找尋和發現,而不是滯留原處。
故事中情緒的流變非常溫和,起伏很少,衝突往往是內心的,其中特別喜歡的部分是,顧宇辰聚會後選擇回家,在捷運上收到周洋訊息的那一段,作者對趨避心理的刻畫很到位,有將他的「明知山有虎」的心情呈現出來。
離開一段糟糕的關係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甚至明知道糟糕,還是會產生依存感。雖說顧宇辰認定咖啡因等同於對某人的「癮」,但事實上應更近同於「愛」,所以在他品嘗過紅寶石般的咖啡後,理解到問題不在於對咖啡上癮,而是對「哪一杯」咖啡上癮。
不確定是不是作者有意為之,角色群的標籤不算多,主角顧宇辰給我的感覺是安靜、內斂的,因為沒什麼脾氣,所以容易被左右。故事裡可以感覺到他對自己缺乏自信,若非超商店員陳實的自來熟介入,他或許還會在和周洋的關係裡苦苦掙扎,直到被認定是一杯走味的咖啡。
為了讓顧宇辰走出感情漩渦(?),陳實這個角色的存在有其必要,比較值得注意的小地方是,他在文中功能性鮮明,對白難免有些戲劇性。
整體來說,清淡的行文與溫和的主敘事視角,讓整個故事帶著臺北獨有的潮濕和一絲幽微的抑鬱,收尾則一掃陰暗,顯得明亮清爽,充滿滌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