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手起家:21漫漫回鄉路(下)

百手起家:21漫漫回鄉路(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返鄉祭祖(圖片引用自網路)

1949年,對中華民族來說是個分水嶺,一群人跟國民政府倉皇撤退到台灣,根本不知此去一別,竟長達40年,兩岸形成對峙,互不承認對方政權,禁止兩岸人民往來,連書信都無法寄達。

一群只有10幾20歲的年輕人,被迫離開家人、形隻影單,除了親眼目睹爸爸的回鄉路之外,Susan也透過爸爸的朋友,聽到了許多感人故事。

何老先生1930年出生湖北省房縣。當年他為了幫忙家計,17歲自願從軍,跟隨國民黨四處打仗,最後踏上了台灣土地,然而故鄉和至親,無時無刻都藏在心底深處,促使他在1987年成立「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

老蔣總統曾允諾過老兵,「帶你們來就要帶你們回去」。但真正幫忙實現願望的是風燭殘年的蔣經國總統。

陳老先生,在1988年陪何老先生回大陸探親。他描述著:「那長達10天的返鄉路,先搭機到香港,再坐火車到廣州,再搭機至西安和北京,原本要繼續搭機到武漢,但當時北京氣溫是零下17度,飛機一時飛不了,只好改搭火車到武漢,再從武漢搭火車至十堰市,最後坐著汽車行經鄉野,才一路顛簸到被大山包圍著的房縣,歸途漫長艱辛。」

陳先生回憶時仍忍不住哽咽:「何下車時,姊姊和弟妹都在家門迎接,雙方相擁而泣,但看著記憶中只有3歲的小妹,而今鬢髮不再烏黑,他半刻都說不出話來。」

何先生返鄉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墓前祭拜,他徒步前往墳地,然後噗通一聲跪倒在墓前,哭喊著:「媽,我回來了,我回來看您老人家,您在哪裏?媽,40多年了!」日夜苦盼,卻只見到墓碑,他再也忍不住激動的情緒,潰堤大哭,同行的人也都紅了眼眶。

這些流亡老兵,每段故事都令人鼻酸,黃先生也是其中之一。當年來台時還是學生,「那時16歲,還年輕,也不知道情況,覺得好玩,同學幾個人一起說走就走。」他在國共內戰時,成了流亡學生,1949年被國民黨帶到台灣,根本來不及與母親告別。

黃先生描述,他們搭乘的那艘登陸艇只能負載2,000人,船上卻擠了4,000多人,一路從廣州航向高雄,「這兩天一夜實在非常心驚膽跳」。

他說:「剛開始到台灣覺得很新鮮,因台灣大部分地方未經戰爭洗禮,比當時戰亂的大陸來得整齊漂亮許多,一開始都好玩,小孩子嘛,好奇!」經過一兩個月的心情沉澱後,他的返鄉意願日漸強烈,卻發現早已回不了家,只能追隨父親--抗日烈士黃紅將軍的腳步,18歲時報考了陸軍官校,慢慢在台灣落地生根。

將近40年的分離,黃先生於1987年首次回老家時,一個人從香港搭火車進入大陸,先至廣州,才到湖南。他回憶:「火車開得十分緩慢,坐在窗邊看著外頭,映入眼簾盡是荒煙蔓草的衰敗黃土,火車一面走、我一面掉淚,心想大陸怎麼會變這樣子?」

當火車抵達湖南,母親和弟妹到車站去接他,「母親那麼多年沒見,30多年了!相見情景很悲哀,一看就哭了,但過陣子就慢慢高興起來了。」

那時大陸經濟不佳,父親生前是國民黨的軍人,家人受到牽連,全家被趕到廟裏去住,他特意帶了電視和許多金戒指,希望幫助親人改善生活。

黃先生說,當時甚至有老兵朋友變賣台灣房產,把錢帶回去改善老家的經濟環境。大陸親戚知道老兵有存了一些錢,不時會來信,希望贊助修宗祠的款項,甚至連修路的寄錢理由都出現了。

第2次回湖南探親時,黃江南順道陪一位同鄉張姓將軍回去。張將軍已經70多歲,帶著台灣妻子回老家,沒想到元配竟然終身未改嫁,一個人胼手胝足、含辛茹苦,養大孩子和孫子,張將軍和兩位妻子互看,3個人瞬間老淚縱橫。

張將軍對髮妻滿心歉疚,但誰也不怪誰,他們都明白,這是大時代的悲劇和無奈,反倒是旁邊的孫子,凶悍地要爺爺給奶奶一個交代,張將軍只是哭,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與何先生、黃先生有相同傷痛的老兵多到不勝枚舉,根據報導,有個年輕小伙子,不過是去幫媽媽打瓶醬油,也有的只是去別個村子買米,就被徵兵處抓去當兵(俗稱抓壯丁),40年後才回到家裡,這些來台理由荒唐到說出來,沒幾個人相信,還有更多的外省人,像Susan的媽媽一樣,家不見了,根也不見了,連家都沒得回,只能把心思寄望在下一代。

每個老兵的故事都是一部辛酸史,有的困在二段婚姻裡,有的孤獨一生,更慘的例子是臨老入花叢,一身積蓄被騙得精光,只靠著同袍好友濟助維生,但也有些榮民伯伯將一輩子的存款,悉數捐給社福或慈善機構,自己則過著儉樸的日子。

部份資料引用自多維月刊

圖片引用自網路

圖片引用自網路

圖片引用自網路

圖片引用自網路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命運捉弄,先與遠親取得連繫的媽媽,因不在開放之列,無法申請返鄉,爸爸反而成了第一批核准的外省人,原本可同行的媽媽又因跌倒,傷了腿無法同行,換成了四弟陪爸爸回山東老家。 送件申請的外省人數量遠超過預期,受理單位不得不增辦人手,對這些殷殷期盼的老人來說,都等了快四十年了,怎麼這些日子就特別難熬,Susa
Susan的爸爸來台時,還是青澀模樣,隨著就業、成家、生養孩子,已日漸出現老態,「回家」一開始是期盼,後來逐漸變成不可及的夢想,午夜夢回看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呼喊著表情模糊的家人,枕巾都不知濕了幾回,來自煙雨江南的太太也是,眷村太太中有位會做杭州菜,有時拿來家裡分享,Susan的媽媽每回都是含著淚
大姐才懷孕四個月時,婆婆和娘家媽媽就商量好,依地利之便,這胎就由娘家媽媽幫忙作月子,婆婆到時候會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煮麻油雞給媳婦補身體,但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快生產之際,媽媽竟然跌倒傷了右腿,連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更別提幫大姐做月子了。 不得已之下,姐夫只好把大姐送回鄉下,婆婆至少可煮三餐給Susan
這天大姐上完了課,忽然覺得很頻尿,但每次又只上一點點,去慢了厠所還會滲漏,她問旁邊已生過兩胎的同事,同事提醒她會不會是提前破水,還教她怎麼分辨,她說:「羊水聞起來像蛋白的味道。」 看了再多的書,都比不上一個有經驗的產婦,大姐自行搭計程車前往醫院,到了醫院還自己辦理住院手續,最後才打電話給出差的老公,
婚後大姐與先生討論好,先過上兩年小倆口的日子,再準備懷孕,Susan的大姐覺得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來,先學會扮演妻子的角色、媳婦的角色,都適應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備孕。 大姐是個書呆子,她利用課餘在社區讀書館借了所有孕期營養的書籍,認真翻閱還勤做筆記,第一個月還不到下個月經週期,她就自己買了驗孕棒
結婚之後,大姐還是在娘家旁邊租房子,每天晚餐和先生都回娘家吃,還帶二個便當當隔天的午餐,小倆口只有早餐自理。 一遇到星期六,夫妻倆就會回位於鄉下的婆家,婆婆不放心媳婦的手藝,還是主導三餐,因為公公務農,連早餐都要煮飯、炒菜,Susan的大姐就在一旁幫忙洗菜和切菜,還有飯後幫忙洗碗。 婆婆是急性子,又
命運捉弄,先與遠親取得連繫的媽媽,因不在開放之列,無法申請返鄉,爸爸反而成了第一批核准的外省人,原本可同行的媽媽又因跌倒,傷了腿無法同行,換成了四弟陪爸爸回山東老家。 送件申請的外省人數量遠超過預期,受理單位不得不增辦人手,對這些殷殷期盼的老人來說,都等了快四十年了,怎麼這些日子就特別難熬,Susa
Susan的爸爸來台時,還是青澀模樣,隨著就業、成家、生養孩子,已日漸出現老態,「回家」一開始是期盼,後來逐漸變成不可及的夢想,午夜夢回看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呼喊著表情模糊的家人,枕巾都不知濕了幾回,來自煙雨江南的太太也是,眷村太太中有位會做杭州菜,有時拿來家裡分享,Susan的媽媽每回都是含著淚
大姐才懷孕四個月時,婆婆和娘家媽媽就商量好,依地利之便,這胎就由娘家媽媽幫忙作月子,婆婆到時候會殺幾隻自己養的雞,煮麻油雞給媳婦補身體,但人算不如天算,大姐快生產之際,媽媽竟然跌倒傷了右腿,連自己都需要家人照顧,更別提幫大姐做月子了。 不得已之下,姐夫只好把大姐送回鄉下,婆婆至少可煮三餐給Susan
這天大姐上完了課,忽然覺得很頻尿,但每次又只上一點點,去慢了厠所還會滲漏,她問旁邊已生過兩胎的同事,同事提醒她會不會是提前破水,還教她怎麼分辨,她說:「羊水聞起來像蛋白的味道。」 看了再多的書,都比不上一個有經驗的產婦,大姐自行搭計程車前往醫院,到了醫院還自己辦理住院手續,最後才打電話給出差的老公,
婚後大姐與先生討論好,先過上兩年小倆口的日子,再準備懷孕,Susan的大姐覺得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來,先學會扮演妻子的角色、媳婦的角色,都適應得差不多了,再開始備孕。 大姐是個書呆子,她利用課餘在社區讀書館借了所有孕期營養的書籍,認真翻閱還勤做筆記,第一個月還不到下個月經週期,她就自己買了驗孕棒
結婚之後,大姐還是在娘家旁邊租房子,每天晚餐和先生都回娘家吃,還帶二個便當當隔天的午餐,小倆口只有早餐自理。 一遇到星期六,夫妻倆就會回位於鄉下的婆家,婆婆不放心媳婦的手藝,還是主導三餐,因為公公務農,連早餐都要煮飯、炒菜,Susan的大姐就在一旁幫忙洗菜和切菜,還有飯後幫忙洗碗。 婆婆是急性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