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手起家:19漫漫回鄉路(上)

百手起家:19漫漫回鄉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usan的爸爸來台時,還是青澀少年模樣,隨著就業、成家、生養子女,已日漸出現老態,「回家」一開始是期盼,後來逐漸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午夜夢回時看著故鄉的山、故鄉的水,呼喊著表情模糊的家人,枕巾都不知濕了幾回,來自煙雨江南的太太也是,眷村中有位太太會做杭州菜,有時拿來家裡分享,Susan的媽媽每回都是含著淚水吞下,兩岸分治,斬斷了多少親情連結,割斷了多少血肉關係。

後來Susan出國念書,發現一個與大陸親友取得連繫的方法,取巧從美國寄信回大陸,因此找到了太太這邊的遠房親戚,至於山東老家仍是音訊全無。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鄕愁》余光中

Susan爸爸望著逐漸成材的子女,也到了含飴弄孫的歲數了,單身來台,而今子孫滿堂、衣食無憂,也算是福報,唯一還有未竟之事,就是期盼可以「少小離家老大回」,但能如願嗎?

皇天不負有心人,老蔣離世、小蔣繼位,接近四十年的隔閡,因為一群老兵的倡議,返鄉探親之路,出現了一線曙光。

名為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發出第一份傳單「我們已沈默四十年」。由何文德、夏正勛(夏子勛)、朱文貴等人拿去散發,引起相當大的迴響。

然而,當時行政院仍重申反對開放「人民往來探親貿易」;4月18日外交部又繼續強調「民間與大陸進行通郵探親現階段不能考慮」。5月時大批榮民聚集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請願,要求開放返鄉,引爆肢體衝突。

6月中,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又發了第二份傳單「想回家!怎麼辦?」印製10餘萬份各處散發,並做為6月28日演講會的主要宣傳DM。

開放兩岸探親是1987年11月2日,蔣經國總統有感於台海兩岸之間的親人分離太久,決定讓凡在中國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可登記赴大陸探親。

在美國的Susan此時也捎來好消息,找到爸爸的兄弟了,回家的路只剩整理行囊,終於可以重返故里了。

註:相關資訊及時程引用自網路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身為家中的老么,老五和雙胞胎哥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顧好自己就好,老四成績好,一路尋著第一志願往上發展,老五不一樣,他喜歡交朋友,喜歡三五成群放學後到處胡鬧,有一次只是為了朋友出氣,還鬧進了警局,理由是械鬥,自詡書香之家的爸爸氣到要把他逐出家門,最後是大姐來警局保他的。 回到了家爸爸還是盛怒未消
1949年,對中華民族是個分水嶺,一群人跟國民政府倉皇撤退到台灣,根本不知此去一別,竟長達40年,兩岸從此陷入對峙,不僅禁止人民往來,連書信都無法寄達。 這群只有10幾20歲的年輕人,多半被迫離開家人、隻身孤影,出生於1930年的何文德是湖北省房縣人,他發動一連串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 當年他為了幫忙
命運捉弄,先與遠親取得連繫的媽媽,因不在開放之列,無法申請返鄉,爸爸反而成了第一批核准的外省人,原本可同行的媽媽又因跌倒,傷了腿無法同行,換成了四弟陪爸爸回山東老家。 送件申請的外省人數量遠超過預期,受理單位不得不增辦人手,對這些殷殷期盼的老人來說,都等了快四十年了,怎麼這些日子就特別難熬,Susa
身為家中的老么,老五和雙胞胎哥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顧好自己就好,老四成績好,一路尋著第一志願往上發展,老五不一樣,他喜歡交朋友,喜歡三五成群放學後到處胡鬧,有一次只是為了朋友出氣,還鬧進了警局,理由是械鬥,自詡書香之家的爸爸氣到要把他逐出家門,最後是大姐來警局保他的。 回到了家爸爸還是盛怒未消
1949年,對中華民族是個分水嶺,一群人跟國民政府倉皇撤退到台灣,根本不知此去一別,竟長達40年,兩岸從此陷入對峙,不僅禁止人民往來,連書信都無法寄達。 這群只有10幾20歲的年輕人,多半被迫離開家人、隻身孤影,出生於1930年的何文德是湖北省房縣人,他發動一連串的老兵返鄉探親運動。 當年他為了幫忙
命運捉弄,先與遠親取得連繫的媽媽,因不在開放之列,無法申請返鄉,爸爸反而成了第一批核准的外省人,原本可同行的媽媽又因跌倒,傷了腿無法同行,換成了四弟陪爸爸回山東老家。 送件申請的外省人數量遠超過預期,受理單位不得不增辦人手,對這些殷殷期盼的老人來說,都等了快四十年了,怎麼這些日子就特別難熬,S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