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說:這個秋天,只能看著舊照片,用記憶去旅行了啊!
〔1〕
「有句成語叫『衣錦還鄉』,這句話,擺到現代根本不適用,畢竟,混得好的,有誰要回鄉呢!」帶著三分酒意,朋友B對大叔這麼說。
〔2〕
不是沒嚐過衣錦還鄉的滋味。
1987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隔年,B的老爸辦理了提前退休,帶著媽媽跟大哥一起返鄉探親。
不但大手筆地宴請了全村的親戚好友(據說,連不認識的人也來了),給家裡整修了房子,添購三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五小件(手錶、烤箱、電風扇、自行車、熱水器),還捐了筆錢給學校。
當時,年紀還小的B,看著爸媽探親回來拍的照片,聽他們口沫橫飛地訴說著家鄉的點滴。
只覺得,大陸真的很落後,能生活在台灣挺不錯的。
〔3〕
轉眼間,來到1997年,B家跟大陸的親戚持續往來著。
雖然無法再像第一次返鄉時那樣風光與闊綽,但每次陪著B爸返鄉,總是被視為上賓與成功人士。即使,他們早就知道B爸只是一位退伍的中階軍人。
而從機場回到老家的交通工具也從搭大巴,變成打的,接著開始有親戚開著新購入的汽車來接送。
跟親戚們吃飯也不用主動買單,總是要去結帳時,發現他們已經把錢付了。
「這點小錢,讓我們來就行了,您們遠來是客。」親戚們笑著這麼說。
〔4〕
2000年,B研究所畢業,開始在創投公司上班。
當時,很流行到大陸當台幹,B也順著潮流,移居到上海工作。
剛去的那幾年,B還挺風光的,只要一有休假就會飛回台北,找朋友們吃飯、喝酒、唱歌、打屁。
話題總是繞著在上海工作的點滴(多數是說對岸有多落後、物價多低廉、假貨多誇張之類),到結帳時,B經常搶著去埋單。
「你現在薪水一個月多少錢?」某朋友問。
「跟在台灣時差不多。」B答。
「差不多?」某朋友很疑惑。
「對啊!」B得意地說:「之前在台灣工作月薪四萬多,現在也差不多,只是換成人民幣。」
「那豈不是漲了四倍多?」朋友大吃一驚。
「不是去大陸工作的人都這樣嗎?」B笑笑。
那一陣子,去大陸當台幹成為一種潮流。
總時不時就聽說哪位朋友去當台幹、台商了。
〔5〕
B隨著在上海工作的時間越長,回台灣的次數越少。
偶而回來,還是會找大叔聊天吃飯。
話題還是繞著在上海工作的點滴(說著大陸經濟的飛快進步,工作壓力遽增.....),說著說著,話題就會轉到台灣的停滯不前,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姿態。
因為在上海置產成家,加上薪水成長不如預期,B不再搶著埋單。
B的抱怨,大叔也不是不明白,只是身為一介平民,對很多事,根本無能為力。
從B的談話中,大叔隱約知道—B的工作受到很多挑戰,不單單是大陸經濟結構的改變,B賴以為生的工作專業,經過這些年早就被當地人學光,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超越。
公司老闆越來越不覺得自己有需要花費這麼高的薪資聘請台幹,用能幹又更接地氣的在地人(即使支付一樣或更多的薪水),對公司的發展更好。
〔6〕
2020,毫無疑問,是天翻地覆的一年。
新冠肺炎幾乎影響了地球上的每個人,在沒發生大型戰爭的情況下,全球因covid-19的死亡人數居然超過一百萬。
早在回來過舊曆年時,察覺形勢不妙的B就把老婆跟小孩先留在台灣。
自己一拖再拖,直到老闆發火下了最後通牒,才在親朋好友的幫忙下,湊齊了相當數量的外科口罩,提心吊膽地隻身回大陸工作。
但受到疫情的影響,公司的生意不如預期。
工作不順利,每天回到家又是孤單一人,老婆小孩在的時候,偶而覺得他們很吵,真不在身邊了,才發現房子安靜到不像話。
因為防疫的需求,B幾乎沒有回台探視家人的可能(畢竟回來一趟就得隔離14天,年假全數用罄不提,老闆也不會同意這樣的休假方式),只能透過視訊電話,見見老婆跟小孩說上幾句話。
再這樣待下去值得嗎?B問自己。
雖然因為B爸是隨政府撥遷來台的職業軍人,從小在個人基本資料的籍貫欄上都會填上「浙江」,但真要說起自己的故鄉,當然就是台灣。
即使在大陸工作生活得再久,就算內地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於故鄉的認同,B沒有改變。
更別提,他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大陸的職涯也就這樣了。
與老婆取得共識後,他便著手出脫在上海的房屋及汽車,為返回故鄉做準備。
〔7〕
這個時候,房子好賣嗎?偶然在微信上閒聊,大叔問。
話說,前一陣子才剛談妥,比我預期的價格要好,我還因此小賺了一筆呢!B挺得意。
房子賣了後,接下來要住哪裡呢?
反正離交屋還有一段時間,先去租間小房子暫住就行了,我打算過幾個月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好,再遞辭呈。B說。
回來打算做什麼呢?
暫時沒特別的打算,畢竟台灣的就業市場也沒多好,還好這幾年在大陸,不管是工作或是投資都有賺到些錢,回家後,再邊走邊看吧!雖然最後是這樣,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當初沒有到大陸發展,依台灣不振的態勢,我肯定會少賺不少.....說著說著,B又精明地計算了起來。
你這樣應該也可以算是衣錦還鄉了吧!聽完他的計算,大叔說。
衣錦還鄉?你別開玩笑了,要是混得好,有誰想回來呢?哈哈!B貼上了個苦笑的圖案。
不管怎麼樣,回家就好。
avatar-img
4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偶然拍到的鷹 〔1〕 到底選擇哪邊比較好呢? 被擠到養殖場邊緣小黃,望著身旁圍欄突然出現的縫隙猶豫著。 究竟要逃走,成為一隻野鵝? 或是,跟大家一起留下? 哪一邊比較好呢? 〔2〕 到底選擇哪邊比較好呢? 面對大學選系這件事,小安望著空白的志願卡猶豫著。 明明自己對美術很有興趣,但擅長考試的她,學測
(圖說:杯緣子也可以有刺激的人生) 〔1〕 買房子時,妹送了大叔一個魚缸外加幾隻金魚。 從沒想過要養寵物(覺得麻煩),但金魚基本上只要定期換水與餵食就好,不用費心帶牠們去散步,也不用清理大小便,牠們更不會冷不防地發出聲音,也不用時不時處理牠們的情緒,算是相當便利寵物。 〔2〕 剛搬進新家,還不熟悉方
(圖說:千巖園的山茶花,何時可再見呢?) 〔1〕 比起信口說句不負責任的「加油」。 如果你不介意,我願意伸開雙手,給你一個沈默的擁抱。 〔2〕 因為肺腺癌移轉腦幹瘤,原本有些行動不便的媽,在放射與化療雙管齊下的積極治療後,徹底失去了行動能力。 不僅僅是癱瘓,失去自主進食能力的她,吃喝都只能依靠鼻胃管
(圖說:可能無法出國旅行的2020,懷念起濟州島的木馬海灘。) 〔1〕 跟經營建設公司的朋友約在一家新開的高級火鍋店談事情。 會選這間店理由倒不是因為料理本身,而是因為這間要價不斐的火鍋店,平日客人不多,座位間的間隔頗大,如果願意多付一點錢,還可以入座較私密的包廂。 這天剛好有事需要安靜
(圖說:這個春天只能留在台灣賞花了啊!但不知為何?總覺得台灣的櫻花開得好有壓力!) 〔1〕 不管多卑微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有些可以拿來說嘴的事蹟。 對大叔來說,從沒拿過全勤獎—不管是唸書時或出社會工作—是其中之一。 更有甚者,國中時期,缺課紀錄僅遜於一位罹患血友病的同學,狀況嚴重到,導師要求爸媽帶
(圖說:順著路筆直前進,就會到達想像中的目的地嗎?攝於北海道) 想找一張海灘的照片,開啟了硬碟中的資料夾。 翻著翻著,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當時的他,蓄著一頭及肩的長髮,身上的皮膚曬得黝黑,臉上戴著一付雷朋的經典飛行員太陽眼鏡,脖子上戴著一條黑色的串珠項鍊,視線繼續往下,他看到自己腹部的六塊腹肌。
偶然拍到的鷹 〔1〕 到底選擇哪邊比較好呢? 被擠到養殖場邊緣小黃,望著身旁圍欄突然出現的縫隙猶豫著。 究竟要逃走,成為一隻野鵝? 或是,跟大家一起留下? 哪一邊比較好呢? 〔2〕 到底選擇哪邊比較好呢? 面對大學選系這件事,小安望著空白的志願卡猶豫著。 明明自己對美術很有興趣,但擅長考試的她,學測
(圖說:杯緣子也可以有刺激的人生) 〔1〕 買房子時,妹送了大叔一個魚缸外加幾隻金魚。 從沒想過要養寵物(覺得麻煩),但金魚基本上只要定期換水與餵食就好,不用費心帶牠們去散步,也不用清理大小便,牠們更不會冷不防地發出聲音,也不用時不時處理牠們的情緒,算是相當便利寵物。 〔2〕 剛搬進新家,還不熟悉方
(圖說:千巖園的山茶花,何時可再見呢?) 〔1〕 比起信口說句不負責任的「加油」。 如果你不介意,我願意伸開雙手,給你一個沈默的擁抱。 〔2〕 因為肺腺癌移轉腦幹瘤,原本有些行動不便的媽,在放射與化療雙管齊下的積極治療後,徹底失去了行動能力。 不僅僅是癱瘓,失去自主進食能力的她,吃喝都只能依靠鼻胃管
(圖說:可能無法出國旅行的2020,懷念起濟州島的木馬海灘。) 〔1〕 跟經營建設公司的朋友約在一家新開的高級火鍋店談事情。 會選這間店理由倒不是因為料理本身,而是因為這間要價不斐的火鍋店,平日客人不多,座位間的間隔頗大,如果願意多付一點錢,還可以入座較私密的包廂。 這天剛好有事需要安靜
(圖說:這個春天只能留在台灣賞花了啊!但不知為何?總覺得台灣的櫻花開得好有壓力!) 〔1〕 不管多卑微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總有些可以拿來說嘴的事蹟。 對大叔來說,從沒拿過全勤獎—不管是唸書時或出社會工作—是其中之一。 更有甚者,國中時期,缺課紀錄僅遜於一位罹患血友病的同學,狀況嚴重到,導師要求爸媽帶
(圖說:順著路筆直前進,就會到達想像中的目的地嗎?攝於北海道) 想找一張海灘的照片,開啟了硬碟中的資料夾。 翻著翻著,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當時的他,蓄著一頭及肩的長髮,身上的皮膚曬得黝黑,臉上戴著一付雷朋的經典飛行員太陽眼鏡,脖子上戴著一條黑色的串珠項鍊,視線繼續往下,他看到自己腹部的六塊腹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看到一個應該是大陸的視頻吧!內容說六十歲以後還出來工作,說他不缺錢,一定是假的,應該是子女的工作收入不夠養家,所以只好自己再次賺生活費! 這未免太絕對了,不一様的世界,生活觀真的𣎴一樣啊!我有位朋友,從讀書到工作,都在社會的前五之列,房子跟退休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他退休後,去擺攤賣刈包,只是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看到一個應該是大陸的視頻吧!內容說六十歲以後還出來工作,說他不缺錢,一定是假的,應該是子女的工作收入不夠養家,所以只好自己再次賺生活費! 這未免太絕對了,不一様的世界,生活觀真的𣎴一樣啊!我有位朋友,從讀書到工作,都在社會的前五之列,房子跟退休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他退休後,去擺攤賣刈包,只是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這不是從什麼暢銷勵志書裡看來的概念,而是我出國之後深刻體會出來的。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對於長年住在國外, 一年回台灣1〜2次的我來說, 其實有點搞不懂我回台灣, 究竟是「回家」還是「出國玩」。 剛來日本的前兩年還很有新鮮感, 休假就喜歡到處跑, 但日子久了, 加上疫情期間生活變成三點一線, 家裡, 公司跟超市。疫情期間不方便約朋友出門的情況下, 三年沒約了也變得不太好約, 結果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