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閱心得:預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是去年在微醺讀書會 ,認養導讀他人所推薦的這本書,由知名作家 Michael Lewis (包含魔球、大賣空、攻其不備都是他撰寫的書籍)去撰寫美國公衛體系如何應對 Covid-19 的「預兆 」。


一開始認養的時候,是因為自己現在就讀的中的研究所「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 ,有不少課程跟文獻都會討論到,再加上自己本來也就算比較會在意公共政策相關議題討論,後來在討論導讀的過程,才留意到是這個作家的著作。


第一個,特別有感的是在寫作手法上, Lewis 花了很多時間在建立許多關鍵人物的背景,好讓讀者們能夠去理解他們在每一個看似 「神諭」的判斷背後,其實是許多專業、人格跟經驗的累積所呈現出來,然後才將這些人物跟主題事件匯流在一起。


第二個,裡面提到許多系統性的錯誤,還有重新檢視流程產生的新發現,今天討論非常熱烈的例子,「如果疫苗有限,你要先給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在不同的局勢判斷以及防疫目標,就會產生非常大相逕庭的答案。


第三個,則是自己在提醒自己的,這樣的書籍中,當然難免會去為了凸顯一些書中人物決策的結果,而對於其他跟主要人物們在某些決定上站在對立面的人,有些較為相對貶抑的敘述。


但實際上,如果自己回到某些水落石出前的特定時點,跟這些主要人物們共事,自己是真的會同意他們的做法嗎?也因此,自己設定的討論題目是「會想要那些人成為自己的上司(或下屬)」?


當初導讀這本書的時候,台灣的多數民眾看待台灣這個國家與疫情之間的對抗與互動的視角,又跟現在很不一樣,但要注意的是倖存者偏差這件事情,現在還能對於當初疫情該如何如何發表意見、而且為他人所聽到的人,其實都已經是既定政策下的生存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余宗鳴/AhUtopian/四葉有魚的沙龍
21會員
56內容數
2024/03/01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Thumbnail
2024/03/01
當提到 MOU 時,很多人第一個問題都會是「律師,我簽了 MOU 後會有合約的效力嗎」?或是「簽了 MOU 有用嗎」?其實文件的名稱所代表的效果,遠不及文件內「條款」的內容所實際產生的效果,如果這個問題是「在這個階段簽 MOU ,希望達成什麼效果及功用」來去推論「這份 MOU 該有什麼條款」。
Thumbnail
2024/01/27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2024/01/27
什麼是一份好的契約,是個長篇大論,因為那會涉及到許多結合個案的判斷因素,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一些很多契約都會出現的條文來判斷,這份契約是不是有花心思設計過的。我們在這個主題分享,會列出許多可能你常見的契約條文,看似很棒很有保障,但只要稍微舉例,就會細思極恐,發現那根本發揮不了效用
Thumbnail
2023/10/29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2023/10/29
如果我們在生活的每件事情,都能夠多這樣一點動作,是不是至少大家心情都能好一點,接觸到的每個人都帶著好一點的心情去面對生活,是不是可以有可能減少一些紛爭,讓世界無形中多一點自己能改變的美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初導讀這本書的時候,台灣的多數民眾看待台灣這個國家與疫情之間的對抗與互動的視角,又跟現在很不一樣,但要注意的是倖存者偏差這件事情,現在還能對於當初疫情該如何如何發表意見、而且為他人所聽到的人,其實都已經是既定政策下的生存者。
Thumbnail
當初導讀這本書的時候,台灣的多數民眾看待台灣這個國家與疫情之間的對抗與互動的視角,又跟現在很不一樣,但要注意的是倖存者偏差這件事情,現在還能對於當初疫情該如何如何發表意見、而且為他人所聽到的人,其實都已經是既定政策下的生存者。
Thumbnail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帶讀者回顧過去三年對抗新冠疫情的紀錄,以及教導民眾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疫情。
Thumbnail
《大疫時代必修的生命教育》帶讀者回顧過去三年對抗新冠疫情的紀錄,以及教導民眾如何防範下一次可能的疫情。
Thumbnail
擋在人民和健康、病人和有效治療之間的,是整個「系統」——原先我們建構它來解決問題,結果它本身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埋在組織底層的「L6」們挺身而出,彌補了美國官僚系統的缺失。
Thumbnail
擋在人民和健康、病人和有效治療之間的,是整個「系統」——原先我們建構它來解決問題,結果它本身卻成為最大的問題。 埋在組織底層的「L6」們挺身而出,彌補了美國官僚系統的缺失。
Thumbnail
當政者確實頗不容易,但越是緊急之際,更需要有睿智且無私者的出面,領導群體邁向光明的盡頭,倘若此時朝令夕改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民眾的怨氣不滿自然很容易就對著施政者作為出口發洩了。
Thumbnail
當政者確實頗不容易,但越是緊急之際,更需要有睿智且無私者的出面,領導群體邁向光明的盡頭,倘若此時朝令夕改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民眾的怨氣不滿自然很容易就對著施政者作為出口發洩了。
Thumbnail
2019年至今的肺炎疫情,可說徹底改變的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已的互動關係。這本《疫情釀的酒》是書粥老闆高耀威,邀了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去年台灣突升三級,寶島被不安情緒壟罩,這本書便是想藉這些書店主與創作人在生活中的反思,為社會帶來一些力量。
Thumbnail
2019年至今的肺炎疫情,可說徹底改變的人與人,甚至人與自已的互動關係。這本《疫情釀的酒》是書粥老闆高耀威,邀了九位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和十九位獨立書店老闆所共同書寫。去年台灣突升三級,寶島被不安情緒壟罩,這本書便是想藉這些書店主與創作人在生活中的反思,為社會帶來一些力量。
Thumbnail
看這本書之前, 大概就知道在講什麼, 所以一開始也是抱著一種支持的心態買書然後閱讀。
Thumbnail
看這本書之前, 大概就知道在講什麼, 所以一開始也是抱著一種支持的心態買書然後閱讀。
Thumbnail
1947 年 34 歲的卡謬出版了《瘟疫》,這本書因為這兩年的肺炎,有了陡升性的流行。尤其在七十年過去後,版權不再是阻止各家出版社的問題,一時之間各種譯版紛紛出籠。我個人則是選擇了大塊文化的版本,最初的理由是因為封面設計,雖然我不太懂意境,但他的色塊設計讓我很喜歡⋯⋯
Thumbnail
1947 年 34 歲的卡謬出版了《瘟疫》,這本書因為這兩年的肺炎,有了陡升性的流行。尤其在七十年過去後,版權不再是阻止各家出版社的問題,一時之間各種譯版紛紛出籠。我個人則是選擇了大塊文化的版本,最初的理由是因為封面設計,雖然我不太懂意境,但他的色塊設計讓我很喜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在受到疫情影響停留在台灣五個月左右,也算是重新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完整的環境中重新體悟一下感受。在一系列走過留下的文章中,寫了不少面向,唯一就是政治話題一直不想要也沒能力去碰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離開的久,所見到的很多現象並無法深思其背後可能應該要具備的歷史與背景因素,所以如果只單就發生的事件發出感想,多
Thumbnail
在受到疫情影響停留在台灣五個月左右,也算是重新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完整的環境中重新體悟一下感受。在一系列走過留下的文章中,寫了不少面向,唯一就是政治話題一直不想要也沒能力去碰觸。一方面是覺得自己離開的久,所見到的很多現象並無法深思其背後可能應該要具備的歷史與背景因素,所以如果只單就發生的事件發出感想,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