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財報速報:連續數次的降價,衝擊Tesla獲利表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Tesla(TSLA US):4/19(週三)盤後公布業績顯示,由於最近一連串的降價浪潮,該公司的汽車平均價格下降,導致第一季度利潤下降了 24%。Tesla今年已將美國車型的價格降低了 14% 至 25%,以應對需求疲軟、利率上升和日益激烈的競爭。最新一輪的降價是在財報公佈前夕宣布。

raw-image

主要數據如下(與Refinitiv統計分析師的估計相比):

每股收益:85 美分,預期為 85 美分。收入:為 233.3 億美元,而預期為 232.1 億美元。

第一季度的平均售價約為 46,000 美元,低於該公司的預期,低於 2022 年前三個月的約 52,200 美元。

淨收入為 25.1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24%,而 GAAP 收益為 73 美分,比去年同期下降 23%。營業利潤率也受到打擊,從 2022 年前三個月的 19.2% 降至 11.4%。不過,Tesla的利潤率仍然是汽車行業中最高的。根據FactSet 的數據顯示,福特2022 年的營業利潤率約為 4%,通用汽車約為 6.6%。

公司表示,新工廠未充分利用、受壓的利潤率,加上原材料、商品、物流和保修成本增加,以及環境信貸收入減少,都導致獲利的年度下降。

CEO馬斯克強調,不確定的總體經濟環境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車計劃,FED每次加息,都相當於汽車價格上漲。每當經濟出現不確定性時,人們通常會延後購買新車等大型支出計畫。

核心業務汽車業務收入在本季度達到 199.6 億美元,比去年增長 18%。 總收入增長了 24%。來自汽車監管信貸的收入為 5.21 億美元,低於去年第一季度的 6.79 億美元。

能源收入飆升至15.3億美元,年增長148%。儲能係統部署增加到 3.9 GWh,約增加360%。

公司在去年年底和 2023 年第一季度對其車輛進行了降價,包括本週二的進一步降價。Tesla表示,計劃在車輛定價方面保持積極態度。由於許多汽車製造商正在應對電動汽車項目的單位經濟性的挑戰,Tesla的目標是利用成本優勢提升領導者的地位。

Tesla第一季度生產的汽車比交付給客戶的車輛多近 18,000 輛,其庫存供應天數從去年初的 3 天增加到 15 天。

有關於Cybertruck的最新進展上,馬斯克表示,目前正在試驗線上打造Cybertruck的alpha版本。該公司打算在其德州奧斯汀的工廠生產 Cybertruck。 馬斯克表示,預計 Cybertruck 的交付將在 2023 年第三季度舉行。

馬斯克重申,2023 年預計將生產 180 萬輛汽車,或者可能上修至200 萬輛。公司第一季度汽車交付量為 422,875 輛,產量略高於交付量,為 440,808 輛。

盤後公佈業績後,股價下跌超過 6%。

小結:

近期Tesla持續降價引發市場的擔憂,似乎公司如果不進一步降價,將無法保持增長,特別是中國市場激烈競爭下,降價成為提升需求的主要手段。此外,Tesla對增長而非利潤的承諾正在考驗投資者的耐心。最新財報中,馬斯克持續強調這項論點--推動更高的銷量和更大的車隊是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更低的銷量和更高的利潤率。今年漲多的股價將受到挑戰,缺發更多正面訊息下,股價在財報後的一季中將處於疲弱整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查克行天下的沙龍
10會員
32內容數
分享深入旅遊的意外驚喜。
2023/06/02
Broadcom(博通/AVGO US):6/1(周四)盤後公布業績,最新一季業務表現優異,盤後高層在與分析師對話的評論,加大股價波動狀況。
Thumbnail
2023/06/02
Broadcom(博通/AVGO US):6/1(周四)盤後公布業績,最新一季業務表現優異,盤後高層在與分析師對話的評論,加大股價波動狀況。
Thumbnail
2023/06/01
在日本化妝品市場中,資生堂與高絲是主導市場多年的兩大品牌。POLA ORBIS Holdings除了擁有長青樹高檔化妝品牌B.A.外,數年前推出自行研發,且經過日本政府認證的首款藥用抗皺保養品Wrinkle Shot大賣
Thumbnail
2023/06/01
在日本化妝品市場中,資生堂與高絲是主導市場多年的兩大品牌。POLA ORBIS Holdings除了擁有長青樹高檔化妝品牌B.A.外,數年前推出自行研發,且經過日本政府認證的首款藥用抗皺保養品Wrinkle Shot大賣
Thumbnail
2023/05/25
Nvidia(輝達/NVDA US):5/24(週三)盤後公佈2024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由於最新財務數據以及未來展望優於市場預期,推動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 26%。
Thumbnail
2023/05/25
Nvidia(輝達/NVDA US):5/24(週三)盤後公佈2024 財年第一季度的業績,由於最新財務數據以及未來展望優於市場預期,推動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 26%。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正式交出了 2023 年第三季的財報。如同先前交車數據預告的一般,本季特斯拉的財報無論是在營收方面,或者是在獲利能力上,皆低於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預期,這也讓特斯拉在財報公布後,股價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滑......
Thumbnail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正式交出了 2023 年第三季的財報。如同先前交車數據預告的一般,本季特斯拉的財報無論是在營收方面,或者是在獲利能力上,皆低於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預期,這也讓特斯拉在財報公布後,股價出現了相當程度的下滑......
Thumbnail
特斯拉在 4/19(三)公佈了 2023 的第一季財報 在 2022 Q4 - 2023 Q1 財報期間(1/25 - 4/19),股價從 $144.43 → $180.59,上漲了 25%(同期間 S&P 500 上漲 3%)
Thumbnail
特斯拉在 4/19(三)公佈了 2023 的第一季財報 在 2022 Q4 - 2023 Q1 財報期間(1/25 - 4/19),股價從 $144.43 → $180.59,上漲了 25%(同期間 S&P 500 上漲 3%)
Thumbnail
業務特斯拉公布23年第1季財報,營收符合預期,但是淨利及EPS表現微低於預期,毛利率更是因為降價而大幅衰退,並造成了市場的擔憂,股價隔天大跌反應。
Thumbnail
業務特斯拉公布23年第1季財報,營收符合預期,但是淨利及EPS表現微低於預期,毛利率更是因為降價而大幅衰退,並造成了市場的擔憂,股價隔天大跌反應。
Thumbnail
從本季的財報看來,特斯拉的基本面,跟過去三個月我們的認知,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動。年交車 180 萬台,汽車毛利率維持 20% 以上,能源與服務業務持續成長,這幾個大變數大致上都是維持不變的
Thumbnail
從本季的財報看來,特斯拉的基本面,跟過去三個月我們的認知,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動。年交車 180 萬台,汽車毛利率維持 20% 以上,能源與服務業務持續成長,這幾個大變數大致上都是維持不變的
Thumbnail
Tesla(TSLA US):4/19(週三)盤後公布業績顯示,由於最近一連串的降價浪潮,該公司的汽車平均價格下降,導致第一季度利潤下降了 24%。Tesla今年已將美國車型的價格降低了 14% 至 25%,以應對需求疲軟、利率上升和日益激烈的競爭。最新一輪的降價是在財報公佈前夕宣布。 主要數據如下
Thumbnail
Tesla(TSLA US):4/19(週三)盤後公布業績顯示,由於最近一連串的降價浪潮,該公司的汽車平均價格下降,導致第一季度利潤下降了 24%。Tesla今年已將美國車型的價格降低了 14% 至 25%,以應對需求疲軟、利率上升和日益激烈的競爭。最新一輪的降價是在財報公佈前夕宣布。 主要數據如下
Thumbnail
Tesla 開獎大降價後對營收和毛利的影響,總體的營收233億符合市場預期,營收年增率下滑至24%,電動車交付量年增40%至42.3萬,營收年增率則下降至18%。Q1產量比交付多1.8萬輛,電動車庫存週轉天數進一步提升至15天。
Thumbnail
Tesla 開獎大降價後對營收和毛利的影響,總體的營收233億符合市場預期,營收年增率下滑至24%,電動車交付量年增40%至42.3萬,營收年增率則下降至18%。Q1產量比交付多1.8萬輛,電動車庫存週轉天數進一步提升至15天。
Thumbnail
特斯拉公布22年第四季財報,營收及EPS表現皆高於預期,而因為降價及補貼的關係,毛利率從前一年的30.6%降到25.9%,庫存天數也升高到13天,但也因此讓需求飆升,一掃需求疲弱的市場傳言,股價逆勢大漲。
Thumbnail
特斯拉公布22年第四季財報,營收及EPS表現皆高於預期,而因為降價及補貼的關係,毛利率從前一年的30.6%降到25.9%,庫存天數也升高到13天,但也因此讓需求飆升,一掃需求疲弱的市場傳言,股價逆勢大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