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競爭力的火力展示,成本控制能力讓其他車廠瑟瑟發抖-TESLA(TSLA) 2022 Q4 財報 #47

2023/02/0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特斯拉公布22年第四季財報,營收及EPS表現皆高於預期,而因為降價及補貼的關係,毛利率從前一年的30.6%降到25.9%,庫存天數也升高到13天,但也因此讓需求飆升,一掃需求疲弱的市場傳言,股價逆勢大漲。

營收數據

本季特斯拉營收243億美元,年成長37%,匯率的影響大約是14億美元,毛利57.7億美元,成長19.2%,毛利率為23.8%;39.01億美元的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成長49%,利潤率為16%,因為柏林及德州廠逐漸步入軌道,反倒較去年同期的14.7有成長;淨利為41.06億美元,成長43%,每股盈餘1.19美元成長43%。自由現金流14.2億美元,較去年下降,主要是用來償還一些高利率的債務。

分業務數據

本季汽車營收為213億美元,成長33%,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7.4%下滑至23.8%;交付及生產數方面,Model S/X生產了20613輛,成長57%;Model 3/Y生產419088輛,成長43%;而交付的部分,Model S/X交付了17147輛,成長46%;Model 3/Y交付388131輛,成長31%。而存貨週轉天數就上一季的8天來到了13天。
而特斯拉也表示未來將持續把重心放在增加產量及降低成本方面,而特斯拉也希望能夠朝著將汽車價格降低邁進,從2017到2022年,平均銷售價格(ASP)已經減少了一半,但營業利潤率卻從-14%提升到17%,也顯見特斯拉對於成本控制是非常顯著的。
但在獲利的部分仍受到原物料價格高漲及物流成本的影響,此外在4680電池的加速擴大生產的部分也有侵蝕掉一些利潤。
而在能源部門方面,太陽能部署量為100MW,成長了18%;儲能裝置部署量為2462MWh,成長了152%,且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22年也較21年成長64.5%。

各工廠概況

德州工廠目前一周可以生產約3千輛車,而在內華達的電池工廠可以單周生產1000個4680電池組;上海工廠部分則幾乎已經可以開啟全產能生產汽車;德國廠一周也約可生產3千輛車。

未來展望

特斯拉依然將年成長50%當作目標,在2023年若將可能的風險或變數考慮進去,大概會生產180萬輛汽車。
Cybertrunk的部分今年將會開始在德州工廠生產,而下一代的車型也在研發中。

電話會議重點

  1. 特斯拉一月的訂單是歷史上最強勁的一個月,訂單幾乎是生產速度的兩倍。
  2. 也因為需求太強,使特斯拉提高了Model Y售價,馬斯克並強調希望讓大家都買得起特斯拉。
  3. 自動駕駛FSD Beta目前在北美有40萬個用戶,排除高速公路以外有一億英里的里程。
  4. 內華達4680電池工廠目前可以生產100百萬千瓦時,長期目標是希望可以生產超過1000百萬千瓦時。
  5. 車輛成本的增加與鋰價格及通膨上漲有關,以及電池工廠還沒有辦法可以快速生產電池以及Model Y有成本溢價的問題等,但特斯拉會持續控制成本。
  6. 成本增加會影響營業利潤率,但特斯拉仍然處於行業領先的地位,定會持續擴大內部電池生產、cybertrunk的推出、下一代車輛的研發以及擴大製造及能源業務的發展。
  7. 特斯拉預測今年毛利率大概會來到20%,所有車種的平均售價為47000美元。
  8. 目前4680電池每周可以為1000輛汽車供電,2023年將會擴大生產,2024年將會是4680電池很重要的一年。
  9. ,被問到目前的第3代自駕硬體是否能在第4代自駕硬體推出後全面升級,馬斯克表示成本太高,不會這樣做,但之後cybertrunk會有第4代自駕硬體,而第3代的硬體其實已經非常好了,安全性比人類開車安全2-3倍,只不過4代會安全5-6倍的差別。
  10. 被問到特斯拉保險何時會成為金雞母,首席財務官表示目前年度保費運行大約是3億美元,且以每季20%的速度成長,而特斯拉平均有17%的車主使用特斯拉保險,且該數字還在不斷升高。
  11. 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發生事故,並將維修的成本降到最低,而特斯拉的主動防撞或其他軟體都能幫助發揮避免事故的效果。
  12. cybertrunk在2024年才會大量量產,因此對23年營收貢獻不大。
  13. 下一個電池工廠建置地點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公布。
  14. 目前汽車生產的潛力為200萬輛,但考量到一些如地震、海嘯、戰爭、流行病等不可抗力因素,保守估計會來到180萬輛。
  15. 目前還有再開發其他產品,但特斯拉沒打算宣布,而且相信宣布時,世人會大吃一驚。
  16. 馬斯克表示今年可能會發生一場很重大的經濟衰退。
  17. 被問到高漲的成本何時會回到2021年平均36000美元的水準,特斯拉表示23年的鋰電池成本將會比22年高,因此23年並不會達到這一水準。
  18. 今年底Dojo超級計算機將會投入運營。
  19. 未來的產品將使用4680電池。
  20. 被問到五年後誰會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馬斯克表示目前就算用望遠鏡也看不到競爭對手,但是他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可能會是。
  21. 馬斯克認為Dojo超級計算機今年底將會與NVIDIA的H1競爭,明年也許能夠超越它。
  22. 特斯拉擁有200億美元的現金,將可以很好的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衰退。

我的看法

  • 馬斯克非常相信今年可能會有大幅度的衰退,因此提前做好了應對如保留足夠的現金、優先償還債務、在經濟衰退前降價衝刺銷量等等,這也可以看出馬斯克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對於風險的認知,不是只是一個什麼都往前衝的狂人,這也讓特斯拉更有底氣面對可能來臨的景氣寒冬,甚至在經濟衰退下仍然能夠有強勁的成長性。
  • 特斯拉連兩季提到Dojo的潛力,在AI即將爆發的2023年,擁有強力運算的電腦以及讓同業看不到尾燈的自駕里程數,就會讓同業可加頭痛。
  • 馬斯克認為中國會是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市場,我認為是因為中國的電動車不像歐美很多都是由傳統汽車大廠在開發,而是由純電動車廠所推出,因此在競爭方面最會被這些車廠所挑戰,尤其中國是屬於人治的社會,未來是否會遇到哪些國家層級的逆風是較難預測的。不過馬斯克現在了解到這一點也算是一件好事。
  • 2023年的4680電池目前還沒達到大量量產的程度,多數車輛仍然使用2170電池,因此cybertrunk的產量也不會太高,真正會對營收產生貢獻的時程會在4680量產後。
  • 特斯拉保險的快速成長是可以預見的,尤其是使用自動駕駛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在人們口袋越來越緊的環境下,選擇更便宜的特斯拉保險的確是明智的決定。
  • 特斯拉第四季的大降價反映的是特斯拉製造成本的優勢,營業利潤的成長非常強勁,因為除了銷售數量大以外,成本的控制也是另一推手,也使得營業利潤率強於其他車廠的8%上下水準,而這也是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 2022年的生產及交付並未達到原先預期的50%成長,但上海封城因素算是無法算到的,雖然年底降價促銷,但22年底前只會交付部分車輛,因此23年Q1的交付數可能會持續創紀錄。
  • 4680電池為特斯拉下一階段的武器,擁有自給自足的電池將會產生更強大的競爭力,而且如果真的在印尼建廠可以成真,以當地的鎳礦直接生產電池,也能讓在當地的成本降得更低。
  • 而在電池實現大量生產後,對於生產更多車種來說才會更有意義,除了不會壓縮原車型的生產以外,對於現在供不應求的能源事業也能達到如虎添翼的成效。因此能源事業也慢慢變成特斯拉不可忽視的營收來源。
  • 特斯拉降價後,其他車廠紛紛跟進降價,我認為這有點FOMO的情緒,這就像是2020-21年企業們無不大舉徵才、投資各種新業務新產品時一樣,大撒幣的花費不見得是真的可以成功發展另一個營收,而有可能是同業都在做了,我能不做嗎?如果不做,我可能會被同業超越甚至取代,因此硬著頭皮也要做點什麼。特斯拉降價,其他車廠若不跟進,很有可能會因此大量失去市占,因此就算本來毛利就沒有多高了仍然選擇降價,為的是能繼續在這個產業生存。特斯拉的出現也已經算是顛覆整個產業了。
  • 而其他車廠畢竟體質跟特斯拉也沒得比,特斯拉降價後仍然有快20%的毛利率,其他車廠可能會很慘,尤其是之後真有經濟衰退,如果我是其他車廠,我會非常擔心。

結論

本季的成績算是相當強勁,對於暴力降價這步棋,特斯拉抓的時間點算是非常好。而市場很有趣的一點是當特斯拉降價的時候開始有需求降低的言論出現,但是當銷量大好的時候又改口說特斯拉仍然強勁。這就是不理解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先進製造,市占減少是一定的,畢竟有更多人投入這個領域,但是最後能笑的還有幾家呢?這就像是手機剛出現的時候也是許多人一窩蜂的踏入這個領域,但是現在看起來真正有競爭力的也是屈指可數,成本控制能力就是特斯拉的護城河,其他車廠可能很難跟上,就算推出比特斯拉更甜的價格,但人家100元賺20元,他100元只能賺8元,時間推移下可能最後只能以血虧退出市場。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希望您可以動動手按一下愛心並持續關注我的方格子粉絲專業IG,或不吝按下「贊助」不吝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持續創作,我也會把你們的支持當作動力持續更新文章!
117會員
86內容數
自從疫情降臨之後,全世界的網路生態及人們的生活型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世界的變遷仿佛被按了加速鍵。 而活在其中的我們應該如何追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又如何不被世界潮流拋之腦後? 本專題所包含的範圍主要為追蹤美國科技股動向,並加入個人觀點。另外,本著希望人們有「成長思維」的觀念,因此不時地會加入心法/成長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