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最近很紅的《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這在韓國是一件非常轟動的新聞,所謂的教主廣宣自己為「救世主」,以自己的職權以及利用信徒們對宗教的信任性侵多名女子,而在罪証確鑿入獄服刑結束後,仍繼續以相同名義犯法,令人震驚的是,依然有不少被性侵的女信徒堅信這是為了得到「上帝的愛」,教會也不曾因教主性侵入獄或是醜聞等陷入解散或是信徒減少的問題,反而在這期間擴散到世界各地,開辦了200多個分支。
攝理教的資訊在網路上或是netflix都可以查詢的到,但筆者要今天要探討的不是這個宗教的正反善惡,而是為何它能夠影響到那麼多人,其中也不只是攝理教,包含在疫情期間屢次群聚的新天地教等,如何在面對社會大眾譴責,或是法律制裁後,仍有許多人深信不疑,甚至凝聚起向心力。
《影響力》互惠原理:當別人主動對你釋出善意時,大部份人亦會回之友好的互動,比如在大賣場時,如果是個性比較害羞或是容易不好意思的人,在接受銷售員推銷試吃並且互動後,除去食品是否真正好吃,有時也會因互惠關係而進行消費,就有如教會人員對於正在接觸中的群眾,大多是非常友善,有些在面對傾訴時經常是站在對方立場,充滿同理心,以此拉近與人之間的距離產生好感,近而吸引群眾入會。
《影響力》承諾與一致原理:這是比較接近心理層面的自我暗示,當你寫下文字或是口頭答應了其他人的要求,重視承諾的人便有種被制約的感覺,若沒有完成它,就像是心中紮著根刺,不痛,但卻煩躁,待下次有機會被人提醒時,亦會感覺不好意思;就有如教會人員在推廣教義或與人聊天時,群眾可能會在相談甚歡後口頭答應有時間便會至教會分支參加活動等,這就有可能變成一種制約,你答應了,重視承諾言行一致的人便會真的找時間過去,亦或在下一次遇到教會人員時,確定到場時間。
《影響力》社會認同:以多數人的行為來斷定自己該怎麼做,這是人們很自然的行為,隨波逐流,不做特別的人,他人怎麼做我便怎麼做;當你的社群軟體被某間好吃的甜甜圈瘋狂刷版,然後你發現大家都已去排隊吃過,在某次偶然經過該家店面看到別人在排隊,有很大的機率你也會跟著去排隊嚐鮮,或是專程至店面排隊購買;教會推廣亦是這樣,若是長期處於眾多教友的統一行為環境下,部份人便會以教友的言行舉止模式為標準,進而改變自己的思想。
《影響力》喜好原理:對於我們喜歡或是親近的人的要求,總是較容易答應,最簡單舉例,已經與情人看過的一部院線電影,當同事跟死黨同時要求你陪他再看一次,你會答應哪個人的邀約?相信應該是更親近的死黨,深深的交情容易讓你心甘情願為他再付一次電影票的錢;而通常教會不會是自己主動加入或是發現,更多是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個帶著一個進去;當家人或是好友跟你說我最近加入了一個教會,裡面的教友都十分友善,下次有活動你也陪我去看看吧,就當多認識些朋友,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都是會答應的。
《影響力》權威原理:相信專家說的話;在現在社會上,權威是最讓人信服的,稍微有能力可以選擇的人,不管看醫生或是有因官司而有律師的需求,第一選擇永遠是該界的權威;而權威也反應在一些外在象徵,如衣著、社會上的身分地位、食衣住行娛樂等用品;通常所謂的教主,絕大部份一定是西裝筆挺,塑造出神聖或是受眾人仰慕的型象,說出來的話相對容易使人信服甚至是不自覺的臣服。
《影響力》稀有性原理:物以稀為貴,限量版有多吸引人不用多述大家都知道,不管是限量版球鞋、限量版精品包,或到每年百貨公司限量版福袋,這都是會造成民眾不管不顧瘋搶;而當有人跟你說盡早加入我們,即可獲取進入天堂的門票,或是接近神的資格,晚了就沒機會了。綜合以上五點加上稀有性,這就是一連串成功的業務話術推廣了。
“At any moment, you have a choice, that either leads you closer to your spirit or further away from it.”- Thich Nhat Hanh, Buddhist Monk
「在任何時刻你都能做選擇,使你更靠近或遠離真正的你。」- 釋一行 (佛教禪宗)
如何避免被這六種影響力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如何可以更加靠近或是變成遠離真正的自己,《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博士是影響力和說服力這一快速發展領域中的佼佼者,在有限資源、時間下,採取跟大家相同的選擇,讓我們從認識到察覺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從眾心理,拿回思考與行動的自由。
本集收聽連結 :《影響力》社會認同
【閱讀聊樂KEY】 Podcasts 頻道
解放你的知識焦慮,重拾閱讀自由
翻開書,本來就該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閱讀沒有低消,想讀多少就讀多少。 書本闔上後,還記得住的便是對你最重要的KEY!
節目主持人: 小翔 & Si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