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久了,也想過「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生活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財富小自由(FIRE)的生活第3年,卻似乎沒有「自由」的感覺⋯⋯

雖說「財富自由的目的不是為了退休,而是為了獲得『選擇權』」,但或許是持續記帳的關係,每次在心中打著小算盤,衡量取捨的時候,仍然覺得心中的欲望微微蠢動著,而這並不是想像中「自由」的感覺。

於是開始讀小池龍之介的《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書裡介紹「清貧生活」的概念,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所謂「清貧生活」,意指「極力避免花錢,減少持有物,時時提醒自己要擺脫金錢束縛,擁有自由的生活,而形成的一種生活狀態」。

這種本意是「擺脫束縛」,結果反而因為對金錢斤斤計較而束縛自己的生活狀態,並非我追求FIRE的初衷,更有甚者,可能會落入「想買那個,但選便宜的就好」這種金錢欲壓制物欲的情況,而散發出小池所說的「窮酸味」。

一邊讀書一邊反省自己,我認為自己在追求FIRE的過程中,已至少掉進2個陷阱裡:

首先是金錢欲壓制/取代物欲,「金錢變成衡量自身價值的基準,是消除不安的東西」,雖不屯物、避免消費、但卻轉而追求每年可投入市場的金額。用佛家語來說,這仍是「貪欲」,只是表現在不同層面上。但金錢的原始機能終歸不是衡量自身價值的基準或者消除不安的東西,因此再有錢也無法獲得幸福

第二,不能包容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於自己可能「壓抑、扭曲欲望,擺出原本就不想要的態度」,因此看到想要的人,就會忍不住表現出「我以前也是這樣,但我現在已經超越了、升級了」的態度,認為別人「虛榮」、「浪費錢」,用佛家語來說,就是驕傲的「慢心」,也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平靜、和幸福。

而小池認為真正幸福的條件是:專注、滿足願望、以及信念(不迷惑)。

具體而言,認定某種東西只能賣多少錢,因此明明是優質的東西,也覺得「太貴了、不要」而轉過身去。「沒有比這樣被控制更痛苦的事了。」而且「窮酸、斤斤計較、小氣吝嗇會帶來不幸」。

但如果只把錢花在必要之物,不吝惜地購買優質物品,投資優質物品的產業,就能從「看錢的臉色」,變成「不讓錢說話」的生活。這和價值投資的道理類似,重要的是資產價值,而非價格;不能因為價格高而放過好資產、也不能因為價格低而將就壞資產。

最後還有1種終極金錢使用法: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不想著價值交換,而是「捨棄」;送出的不是價錢,而是覺得很適合對方的東西。挑禮物的時候不要被價格影響,東西覺得不錯,認定了,價格只是最終確認即可。

我自己幾次在朋友喬遷、生日時練習這種「阿莎力」的「終極金錢使用法」,果然感到身心舒暢,賓主盡歡,因此後來也在記帳時增加給予(giveaway)這個項目,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ydee的沙龍
199會員
100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Clayde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24
本文探討由技入道的概念,並以潘家欣的《玩物誌》、鄭世朗《奶奶的夏威夷祭祀》、金宇澄《繁花》等作品為例,闡述藝術創作與自我修煉的關係。文章重點在於強調創作的誠實性、質地與風格的重要性,以及創作者應如何面對內心掙扎,並藉由長時間的技藝磨練來體悟生命的真諦。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分享參加由前職棒選手周思齊、棒球作家朱宥任及知名球評曾文誠參與的棒球講座活動心得。講座除了宣傳新書外,更深入探討周思齊的棒球哲學,包括其對「解讀比賽」、「與失敗共處」以及「心智鍛鍊」等面向的獨到見解。文中穿插許多周思齊的精彩語錄,並提及臺灣棒球近年來的發展與轉變。
Thumbnail
2025/04/14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2025/04/14
臺灣電影《器子》試片觀後感,結合懸疑、警匪元素,以基隆特殊場景為特色,推薦給想看輕鬆又有看頭的觀眾。文章也提出劇情和結局的個人觀點,並提及觀影細節和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只教【賺錢】,更教如何和錢【相處】! 財富自由的書,多半教你如何賺大錢,《金錢的真理》這本書,則是教你如何和錢相處,從小到大我們會去研究如何和同事,或是如何和異性相處,但是,唯獨金錢,大家都不好意思討論,但是,偏偏身處資本社會,我們天天會接觸到錢,我們不但需要金錢,而且想要金錢! 我們需要利用
Thumbnail
❤️不只教【賺錢】,更教如何和錢【相處】! 財富自由的書,多半教你如何賺大錢,《金錢的真理》這本書,則是教你如何和錢相處,從小到大我們會去研究如何和同事,或是如何和異性相處,但是,唯獨金錢,大家都不好意思討論,但是,偏偏身處資本社會,我們天天會接觸到錢,我們不但需要金錢,而且想要金錢! 我們需要利用
Thumbnail
上周末和好久不見的小艾碰面,步入而立之年後的他顯得有幾分疲憊,眼袋變深,整個人瘦了一圈。在好久沒吃的愛店裡,小艾一邊捲著義大利麵,一邊帶著無奈感說:「我什麼時候能財富自由呢?」
Thumbnail
上周末和好久不見的小艾碰面,步入而立之年後的他顯得有幾分疲憊,眼袋變深,整個人瘦了一圈。在好久沒吃的愛店裡,小艾一邊捲著義大利麵,一邊帶著無奈感說:「我什麼時候能財富自由呢?」
Thumbnail
財務自由或者財富自由,是現代很多人的嚮往。好多人想提早退休,這其實表現出很多人不想面對職場的期待。可是,金錢焦慮慢慢佔據了人類心裡好大的一塊位置,這本書的文案提到「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與其說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這實在是讓人很羨慕的狀態,但我猜很多
Thumbnail
財務自由或者財富自由,是現代很多人的嚮往。好多人想提早退休,這其實表現出很多人不想面對職場的期待。可是,金錢焦慮慢慢佔據了人類心裡好大的一塊位置,這本書的文案提到「七年之後,兩人並未致富,卻已經找到豐盛與自由。與其說消除『沒錢的狀態』,她們消除了『沒錢的擔憂』。」這實在是讓人很羨慕的狀態,但我猜很多
Thumbnail
財富小自由(FIRE)的生活第3年,卻似乎沒有「自由」的感覺⋯⋯每次在心中打著小算盤,衡量取捨的時候,仍然覺得心中的欲望微微蠢動著,而這並不是想像中「自由」的感覺。
Thumbnail
財富小自由(FIRE)的生活第3年,卻似乎沒有「自由」的感覺⋯⋯每次在心中打著小算盤,衡量取捨的時候,仍然覺得心中的欲望微微蠢動著,而這並不是想像中「自由」的感覺。
Thumbnail
“財富自由"一邊隱含眾人羨慕的眼光,而另一邊是努力尋找自我的可能。
Thumbnail
“財富自由"一邊隱含眾人羨慕的眼光,而另一邊是努力尋找自我的可能。
Thumbnail
說過上餘裕的生活,其實和「財富自由」沒有絕對關係⋯⋯時常覺得夢想和快樂是世上最快被放棄東西,無論是現實勒緊褲袋、或成就地位束縛,是說得頭頭是道卻毫無價值,總是第一個被捨棄⋯⋯
Thumbnail
說過上餘裕的生活,其實和「財富自由」沒有絕對關係⋯⋯時常覺得夢想和快樂是世上最快被放棄東西,無論是現實勒緊褲袋、或成就地位束縛,是說得頭頭是道卻毫無價值,總是第一個被捨棄⋯⋯
Thumbnail
原本是想來介紹說明一下改版後的記帳表單,前言、大綱和細項都寫得差不多了,誰知在寫補充說明「如何養成記帳習慣」的細項「降低排斥感-記帳不是為了省錢」就卡關了,倒不是掰不出字來,而是寫得太多直接變成小論文,於是就乾脆獨立成一篇了,也順便對自己的省錢動機、方式進行一下反思和調整。
Thumbnail
原本是想來介紹說明一下改版後的記帳表單,前言、大綱和細項都寫得差不多了,誰知在寫補充說明「如何養成記帳習慣」的細項「降低排斥感-記帳不是為了省錢」就卡關了,倒不是掰不出字來,而是寫得太多直接變成小論文,於是就乾脆獨立成一篇了,也順便對自己的省錢動機、方式進行一下反思和調整。
Thumbnail
許是我被焦慮和憂鬱困住太久,以致於遺忘抬起頭看看外面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關於「錢」啊!大概是這個世代活著人特別容易感到困惑且困窘的事。做什麼事「都要」考慮財務要怎麼支配!、找什麼工作得要找收入看起來頗不賴的事做(現在還由不得你挑呢!)總是被教育著:你要有一定程度的財富才能做想做的事!
Thumbnail
許是我被焦慮和憂鬱困住太久,以致於遺忘抬起頭看看外面的世界變成什麼樣子?關於「錢」啊!大概是這個世代活著人特別容易感到困惑且困窘的事。做什麼事「都要」考慮財務要怎麼支配!、找什麼工作得要找收入看起來頗不賴的事做(現在還由不得你挑呢!)總是被教育著:你要有一定程度的財富才能做想做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