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在意的是持有股數而不是股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之前有看過一個說法,執行存股的時候,投資人該在意的是手上的持股數是否增加,而非手上持股的股價,我對於這說法認同一半。
確實,對於許多所謂的存股族來說,心不定的人,看到股價下跌,就會擔心該不該賣,該不該繼續抱住持股,於是有人出來心戰喊話,價格越低就可以買到更便宜價位,定期定額可以買到更多的股數,不要在意價格,要在意手上持股有沒有增加。
可是如果是買個股的人,你如何判斷現在下跌的股價只是暫時性的表現,之後就會漲回來的,那個之後是多久之後,是3個月還是3年、5年,你有把握評估這麼久以後的事情嗎?依據甚麼資料或邏輯?
所以我認同的一半是,投資人不要在意一時的股價波動,心裡一直想該不該賣,要不要晚一點買,持續買進就可以達到存股的目的。但不認同的部分是完全不在意股價,要看你買的是甚麼股票,你的持股到底有沒有長期持有的底氣與價值。
投資人對於不同的個股與產業或許有不同程度的認識與信心,越是基本需求穩定的產業,他要一厥不振的機會可能很低,持有得夠久,總有一天總是會回來的,但到底是多久,未必有把握。
若是存ETF就相對簡單許多,表現不符合選股標準的成分股就會被剃除,換成更好的企業進來,當ETF的成分股含有許多產業時,你也不用特別擔心哪個產業表現得如何,用ETF存股,應該可以讓投資人更有信心地說,不要在意一時股價,在意手上持股有沒有持續增加就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幾年的房價飆漲速度之快,令許多人必須要申請30年甚至40年的房貸才有辦法購買房子,但想到要揹著30年~40年的房貸,就讓許多人裹足不前,許多人抱怨,房子買下去,可能到退休時都還還不清房貸,一輩子就要當房奴了。 我能理解每個月都要還貸款的壓力,這房貸一揹就是30年以上,確實令人感到不舒服,有一種
兩週前,我寫了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的文章,主要重點是表達,如果考慮通貨膨脹,要維持每年50萬的消費力,實際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應該是多少錢,那時計算出來的金額是1667萬(考慮2%通膨)與2500萬(考慮3%通膨)。 有些網友反映,我的計算方法是本金價值/消費力不減損的方式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結算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數字,然後賣出的持股是獲利還是虧損,跟大盤相比是超前還是落後。這進一步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我在計算績效時,我賣出的部分持股,該是以過去持股的買進價為成本,還是以目前手上的持股均價當作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手上有3張在不同時期買進的持股,依序買進價分別是120元
我看到很多計算退休金的例子,都拿1000萬當作標準,以5%現金股息為標準,年領50萬現金當作退休金為目標。我常常說這個金額是不夠的,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到多年後退休時,實際需要的金額會更高。 即使是現在就擁有1000萬退休,每年都可以穩定的領到50萬的現金股利,這個金額還是不夠的,因為通貨膨脹不只是
有網友問到,如果台股大盤一年內有機會跌回8000點,用400萬買0050的報酬,會不會比買房子好?考量到房子有5倍槓桿的獲利能力,在5年內的漲幅,哪個會比較多? 這真的是一個滿難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算命師,也不會看星星算紫微斗數,家裡也沒有養白文鳥,對於一年內台股大盤能不能跌破實在是猜不到,更別說要看
最近台灣通過了平均地權條例,房價下跌成為了熱門話題,許多人都預估今年底前,房市會有一波明顯的下跌,再加上政府升息的推波助瀾,房價很可能會有一次明顯的回檔,是買加入手的好時機。 也很多人提到,台灣進入少子化時代,買房需求減少,未來很可能會跟日本一樣,房子會越來越便宜,現在買房根本就是冒著資產貶值的風險
近幾年的房價飆漲速度之快,令許多人必須要申請30年甚至40年的房貸才有辦法購買房子,但想到要揹著30年~40年的房貸,就讓許多人裹足不前,許多人抱怨,房子買下去,可能到退休時都還還不清房貸,一輩子就要當房奴了。 我能理解每個月都要還貸款的壓力,這房貸一揹就是30年以上,確實令人感到不舒服,有一種
兩週前,我寫了一篇「年花費50萬,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夠嗎?」的文章,主要重點是表達,如果考慮通貨膨脹,要維持每年50萬的消費力,實際需要準備的退休金應該是多少錢,那時計算出來的金額是1667萬(考慮2%通膨)與2500萬(考慮3%通膨)。 有些網友反映,我的計算方法是本金價值/消費力不減損的方式
最近常看到有人在結算今年上半年的投資績效數字,然後賣出的持股是獲利還是虧損,跟大盤相比是超前還是落後。這進一步又衍伸出另一個問題,我在計算績效時,我賣出的部分持股,該是以過去持股的買進價為成本,還是以目前手上的持股均價當作成本。 舉例來說,假設手上有3張在不同時期買進的持股,依序買進價分別是120元
我看到很多計算退休金的例子,都拿1000萬當作標準,以5%現金股息為標準,年領50萬現金當作退休金為目標。我常常說這個金額是不夠的,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到多年後退休時,實際需要的金額會更高。 即使是現在就擁有1000萬退休,每年都可以穩定的領到50萬的現金股利,這個金額還是不夠的,因為通貨膨脹不只是
有網友問到,如果台股大盤一年內有機會跌回8000點,用400萬買0050的報酬,會不會比買房子好?考量到房子有5倍槓桿的獲利能力,在5年內的漲幅,哪個會比較多? 這真的是一個滿難的問題,畢竟我不是算命師,也不會看星星算紫微斗數,家裡也沒有養白文鳥,對於一年內台股大盤能不能跌破實在是猜不到,更別說要看
最近台灣通過了平均地權條例,房價下跌成為了熱門話題,許多人都預估今年底前,房市會有一波明顯的下跌,再加上政府升息的推波助瀾,房價很可能會有一次明顯的回檔,是買加入手的好時機。 也很多人提到,台灣進入少子化時代,買房需求減少,未來很可能會跟日本一樣,房子會越來越便宜,現在買房根本就是冒著資產貶值的風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以等到滿意的價格再賣出,決定權在投資人自己,不過許多散戶面臨的情況是上漲時捨不得賣出,跌到受不了、恐懼的心理狀態才賣出,被市場情緒牽引而喪失自己決定何時結算的權力。
Thumbnail
理論是只要別追在股價上漲的最後階段,就可以避開股價修正的風險,現實情況是股價高點必須等下跌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大家都不想當最後離開市場的人,卻沒有人能確知何時是應該離開的時機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經過了四月的雲霄飛車的上沖下洗之後,在五月的三個交易日雖然都下跌,但是回到了相對的高點 20300。最近大家的煩惱又回到了「高點存股」的問題上了。今天我們可以來看看所謂的高點存股的問題。
Thumbnail
長期持有股票時,股價波動可能與公司財報表現不符,這常是因為市場預期造成的。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預期,如果公司持續成長且表現符合預期,則應繼續持有股票。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次類似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該習慣並適應這種情況。
Thumbnail
進場的時候就該先設想萬一遇到下跌,風險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漲勢過程的震盪很快就能回到原本軌道上,但如果漲勢已經改變,不一定能很快回復,需要長期忍受看不到獲利的狀況,投資人是否有心理準備?
Thumbnail
今天有個親戚問我一個問題:「ETF的買賣存股,若是存股的價差已經高於每年領兩次的配息,那是不是應該直接賣掉賺價差就好?」基本上這個問題的命題方向就不對了,既然問的是"ETF的買賣存股",為什麼要賣掉賺價差呢? 我相信這是最近因為00939、00940準備上市前飆一波的結果吧,原本存股但心態不堅
Thumbnail
現在愈來愈常聽到『存股』這兩個字,包括像是「利用存股達到財務自由」,或者是「存股最後會變成存骨」,好像正反兩面的評價都有,那到底『存股』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此篇文章將告訴你存股的本質以及你到底適不適合存股。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朋友問我說選舉前後股市會不會有跌幅 想要等到股市向下跌以後再進場買進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但我從來就不太預設立場 基本上,建立好一個長期投資的正確心態 不論股市前後有無漲跌,都能做出適當的應對 股市跌了,可以加碼買進增加持有股數 不但個人持股成本殖利率上升,股市回溫以後資產也會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以等到滿意的價格再賣出,決定權在投資人自己,不過許多散戶面臨的情況是上漲時捨不得賣出,跌到受不了、恐懼的心理狀態才賣出,被市場情緒牽引而喪失自己決定何時結算的權力。
Thumbnail
理論是只要別追在股價上漲的最後階段,就可以避開股價修正的風險,現實情況是股價高點必須等下跌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大家都不想當最後離開市場的人,卻沒有人能確知何時是應該離開的時機
Thumbnail
最近的台股經過了四月的雲霄飛車的上沖下洗之後,在五月的三個交易日雖然都下跌,但是回到了相對的高點 20300。最近大家的煩惱又回到了「高點存股」的問題上了。今天我們可以來看看所謂的高點存股的問題。
Thumbnail
長期持有股票時,股價波動可能與公司財報表現不符,這常是因為市場預期造成的。投資者應定期檢視自己的預期,如果公司持續成長且表現符合預期,則應繼續持有股票。在長期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多次類似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該習慣並適應這種情況。
Thumbnail
進場的時候就該先設想萬一遇到下跌,風險是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通常漲勢過程的震盪很快就能回到原本軌道上,但如果漲勢已經改變,不一定能很快回復,需要長期忍受看不到獲利的狀況,投資人是否有心理準備?
Thumbnail
今天有個親戚問我一個問題:「ETF的買賣存股,若是存股的價差已經高於每年領兩次的配息,那是不是應該直接賣掉賺價差就好?」基本上這個問題的命題方向就不對了,既然問的是"ETF的買賣存股",為什麼要賣掉賺價差呢? 我相信這是最近因為00939、00940準備上市前飆一波的結果吧,原本存股但心態不堅
Thumbnail
現在愈來愈常聽到『存股』這兩個字,包括像是「利用存股達到財務自由」,或者是「存股最後會變成存骨」,好像正反兩面的評價都有,那到底『存股』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此篇文章將告訴你存股的本質以及你到底適不適合存股。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朋友問我說選舉前後股市會不會有跌幅 想要等到股市向下跌以後再進場買進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但我從來就不太預設立場 基本上,建立好一個長期投資的正確心態 不論股市前後有無漲跌,都能做出適當的應對 股市跌了,可以加碼買進增加持有股數 不但個人持股成本殖利率上升,股市回溫以後資產也會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