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麗》Aftersun(20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影像的確有其必要性」是我在看完日麗時的第一個想法,我感覺這部片找到了影像和心靈直接的橋樑,那不是文字性的。眼淚在我還不知道為什麼的時候就已經流下來了,電影結束後我嘗試思索或翻找影評,找出一些可能性,結果沒怎麼想出來,但又在捷運上落淚了。

好像有很多可以談的,形式、演員、光線、鏡頭等等的,甚或其他影評談到的性傾向、一些線索和暗喻我覺得也是有趣可以展開篇幅討論的,卻又感覺欲言又止,好像怎麼講都難以達到影像的核心。

前幾週在一個接觸影像的場合,我跟另個人聊天時說道,我覺得討論到越後面,大家在意、喜歡的東西是更內裡而難以量化的,日麗碰到的就是那個「內裡」。我沒有很想細細分析影像的線索之類的(畢竟我也沒多仔細觀察),我想試圖講講別的、那個觸動我的核心,但肯定會提到一些,畢竟他們是一體的。

導演盡可能的貼近記憶和現實,忘記曾經在哪裡聽到「回憶在腦中的樣子其實更貼近一幀一幀的相片」,日麗中段落和段落中間會穿插幾段像是散落(實則一切都有關連)的影像,產生一些感覺跳躍式的敘事,在形式上讓我感覺更貼近現實。我們不知道卡倫具體的困境是什麼,我們也不需要知道,這部片就已成立(畢竟整部片也是從女兒的視角出發,沒有切確的知道發生什麼事也很合理),這樣的做法同時可以讓觀眾順暢的產生共鳴,卡倫淡淡的憂愁、蘇菲張揚的笑容等在片中的情緒像是尚未完全顯影的拍立得,最後浮現出的影像可以是你、是我、是所有人。

我很喜歡電影裡關於「年齡」和「靠近」的概念,像是蘇菲問卡倫「你11歲的時候覺得現在的自己會在做什麼」,以及到後面我們知道觀看影像的主體是和當年的卡倫一樣年紀的、現在的蘇菲,年齡大小的蘇菲試圖以這樣的方式靠近卡倫,時間更像是環狀的在世代之間流轉;斷斷續續以一幀一幀的形式出現、像是夢境一般的影像也是,起初我只能判斷其中的男子是卡倫,到片尾時我能察覺是和卡倫相同年紀的蘇菲在觀看、靠近、擁抱他但最後分離,而後蘇菲的年紀慢慢由大到小,最後和旅遊當下的蘇菲重合,這樣表達的方式讓時間慢慢形成理解的脈絡,卻也表現了很多事情仍舊難以完全了解。

攝影機像是時空門般的存在,蘇菲和卡倫在不同的時空以相似的方式觸摸同一台DV。我最近也在看我爸和我現在一樣年紀時所寫的日記,試圖找到一些困惑、好奇的解答,最主要是關於我們之間的相似性,當我意識到我在做和電影中一樣的事情時,「或許蘇菲也在找他和卡倫的相似性」這樣的念頭閃過我的腦袋。

我覺得這部讓我落淚的原因是「愛」、「拼命」的感覺,卡倫拼命的想教蘇菲一些東西,想保護他,但只能把握在短短的旅遊中的機會,所以一再提醒蘇菲這很嚴肅,很重要、他仍然想保持和女兒的連結,告訴蘇菲無論如何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和他說,重複了很多次,好似在訂定契約一般;卡倫整體給我的感覺也是他在拼命的活著,或可能說奮力掙扎著,像是我們看見背對著的卡倫在痛哭,身旁放著他寫給蘇菲寫著我愛你務必要記得之類的信、在旅途中的悲傷神情、像是要墜樓的打開雙臂,種種片段讓我感覺似乎一些悲傷幾乎淹沒他,但仍舊努力支撐著自己,或者說對於蘇菲的愛在支撐他,就像是他們在舞池中央緊緊擁抱,成為彼此的依靠、著力點。這些感覺或許也是日麗廣泛掀起討論的原因,這樣的拼命、掙扎、愛或許是普世性的,人總會有想達成、想保護、想愛卻難以做到的事物,但不管如何,我們會知道這些愛是存在的,像是天空、像是天空中的陽光,「我很喜歡我們共享著同一片天空。」。

導演真的知道自己想說的事情以及應該用什麼方式訴說,處女作捨棄了安全的起承轉合的形式,而是選擇以貼近回憶、現實的影像呈現,交出了一張近乎滿分的答卷。

我寫了一些稱不上影評的文字(我甚至也不知道怎麼樣算是影評),但我真的愛死這部電影了,至少我的眼淚是不會欺騙我自己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孝的城市觀察日記
3會員
11內容數
台北女生,目前就讀台大社會系。會發城市中的咖啡廳、店家、景點⋯⋯各種覺得有趣的部分,偶爾也發影像或藝術評論。
2023/10/04
以紀錄短片《度日》和報導者的深度報導《廢墟裡的少年》為例比較紀錄片和報導。
2023/10/04
以紀錄短片《度日》和報導者的深度報導《廢墟裡的少年》為例比較紀錄片和報導。
2023/09/29
試圖描寫美國攝影師南戈丁(Nan Goldin)的作品為什麼跟我的印象會是「具反抗性的」。 這是某堂課的期末報告。
2023/09/29
試圖描寫美國攝影師南戈丁(Nan Goldin)的作品為什麼跟我的印象會是「具反抗性的」。 這是某堂課的期末報告。
2023/05/06
好似喃喃細語、又似發聾振聵。 南戈丁的攝影作品中很多身體,私密的、權力的、政治性的,在攝影機的凝視之下,影像和社會據此展開更多不斷的對話,且自我和他者能在攝影中找到觀看、對話的安置之處。
Thumbnail
2023/05/06
好似喃喃細語、又似發聾振聵。 南戈丁的攝影作品中很多身體,私密的、權力的、政治性的,在攝影機的凝視之下,影像和社會據此展開更多不斷的對話,且自我和他者能在攝影中找到觀看、對話的安置之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電影《日麗》透過成年蘇菲的視角,拼湊出童年時期未能捕捉的憂愁。影片透過四段交錯的時間線,描繪父親卡倫幽微的落寞,也觸及蘇菲成長過程的少女心思。電影裡親密卻疏離的氛圍,完美體現記憶的質感,讓回憶不僅是懷念,更是反思的起點。
Thumbnail
電影《日麗》透過成年蘇菲的視角,拼湊出童年時期未能捕捉的憂愁。影片透過四段交錯的時間線,描繪父親卡倫幽微的落寞,也觸及蘇菲成長過程的少女心思。電影裡親密卻疏離的氛圍,完美體現記憶的質感,讓回憶不僅是懷念,更是反思的起點。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並非排名) (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並非排名) (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Thumbnail
這些感覺或許也是日麗廣泛掀起討論的原因,這樣的拼命、掙扎、愛或許是普世性的,人總會有想達成、想保護、想愛卻難以做到的事物,但不管如何,我們會知道這些愛是存在的,像是天空、像是天空中的陽光,「我很喜歡我們共享著同一片天空。」。
Thumbnail
這些感覺或許也是日麗廣泛掀起討論的原因,這樣的拼命、掙扎、愛或許是普世性的,人總會有想達成、想保護、想愛卻難以做到的事物,但不管如何,我們會知道這些愛是存在的,像是天空、像是天空中的陽光,「我很喜歡我們共享著同一片天空。」。
Thumbnail
沒有比記憶更不靠譜的東西了。
Thumbnail
沒有比記憶更不靠譜的東西了。
Thumbnail
心情平復很多後終於繼續讀了幾篇日麗的影評,之前多到泛濫的影評這兩天終於陸續點開讀完了,好像有爭議的那篇影評讀完其實我還蠻喜歡的,某種程度來說或許應該是意外發現這麼多暗藏的訊息,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大概是音樂,如果不熟悉這些歌單,反而很難讀懂這些暗藏的訊息,事實上就變成很純粹的用感官理解情緒與音樂渲
Thumbnail
心情平復很多後終於繼續讀了幾篇日麗的影評,之前多到泛濫的影評這兩天終於陸續點開讀完了,好像有爭議的那篇影評讀完其實我還蠻喜歡的,某種程度來說或許應該是意外發現這麼多暗藏的訊息,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大概是音樂,如果不熟悉這些歌單,反而很難讀懂這些暗藏的訊息,事實上就變成很純粹的用感官理解情緒與音樂渲
Thumbnail
影像的迷人之處,在於能捕捉並保留當下的那瞬間。《日麗》從某年夏天一段父女出遊的紀錄片做始,讓觀眾跟著他們踏上這趟土耳其之旅,透過彼此 DV 攝像機的種種片段,更加了解這對父女的關係。
Thumbnail
影像的迷人之處,在於能捕捉並保留當下的那瞬間。《日麗》從某年夏天一段父女出遊的紀錄片做始,讓觀眾跟著他們踏上這趟土耳其之旅,透過彼此 DV 攝像機的種種片段,更加了解這對父女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